第一三九回 五條邊代四郎解宿憂 比賽場親兵衛顯武功

關燈
武的時候,以擊鼓為進,鳴金為退。

    有司們把這幾條和死而無怨的誓文又對親兵衛和對手的武士以及德用朗誦了一遍後,傳達政元的命令。

     卻說政元身穿華麗的印着家徽的上下身禮服,腰帶小刀,太刀讓近侍拿着,已端坐在看台的中央。

    扈從的老少臣仆,以香西複六為首,有司和近臣共二三十名,都身着朝服,整齊地列坐在兩旁。

    稍過片時,敲起了比武的大鼓,從東方的小門進入比武場的不是别人,正是犬江親兵衛仁,裙褲高挽,裝束打扮已在前面叙過,先對政元的看台,跪下一條腿低頭作揖,很有禮貌,毫無怯懦之色,然後面朝西等待對手上場。

    陪同的武士拿着長棒和木刀站在親兵衛的身後。

    第一場規定是比試柔道和槍棒。

    鞍馬海傳是個猛漢,急忙進入比武場對兩個監賽官說:&ldquo太刀是戰場上的主要器械,即所謂短兵。

    柔道是最流行的武藝,隻适用于巷戰的搏鬥。

    在下蒙允許進行第一場比武。

    &rdquo他匆忙說罷,也不等答話,便至親兵衛身邊,相距五六尺遠,跪下一條腿,相互默默施禮。

    海傳的随從是允可的弟子,跟在後邊,他把攜帶着的三尺多長紅木刀放在二人對坐的中間;親兵衛的随從也想把木刀拿過去,親兵衛急忙攔阻說:&ldquo不要,某有慣用的這把鐵扇子。

    &rdquo海傳聽了責難道:&ldquo原來你不把我當對手想侮辱我?不然就是想在輸了的時候,以兵器短為由進行抵賴。

    真是愚蠢的伎倆,拿木刀!&rdquo親兵衛聽了莞爾笑道:&ldquo不,戰鬥之利不在器械之長短,或因敵之多寡,或因地之寬窄。

    長短武器都有用,長武器雖有利于厮殺,但不便拼刺,豈隻是長器械有利?&rdquo他說着拔出腰間的鐵扇在右手拿着說:&ldquo這把鐵扇對我來說勝過防身或殺人的寶劍。

    與其那樣費心,莫如趕快試試本領。

    &rdquo海傳聽到他的責備,性急火起,氣得滿面通紅,厲聲說道:&ldquo小猴崽子休得誇口,讓你嘗嘗老子的厲害。

    &rdquo他這樣罵着,拿起木刀突然起身,&ldquo哇呀&rdquo一聲劈頭便砍,親兵衛輕輕地轉身,用鐵扇接住或撥開,閃轉騰挪,神出鬼沒,猶如風馳電掣,或飛鳥的來去無蹤。

    手捉不到,擊又擊不中,海傳雖施展出所有的招數,但眼前好像有數千把鐵扇把他層層圍住。

    這個鞍馬海傳真賢年約四十多歲,身高五尺八九寸,黑頭發、赤胸毛、淺黑的面孔、眼角裂着,聲音好似銅鑼一般。

    他深得鞍馬八流(1)一派的劍術奧秘,在京師很有名氣,受教者不下千人。

    因此他便認為天下無敵,随便大誇海口,更不把親兵衛這個文雅的少年放在眼裡,也不顧比武的規矩,急着動手,恨不得一下便将對手擊倒。

    可是沒想到被對方占了上風,自顧抵擋而無還手之力,但還是鼓着勁兒,連吼帶叫地拼搏。

     閑話休提,卻說親兵衛對他那盛氣淩人的娴熟刀法毫不在乎,手持一尺二寸的鐵扇,左接右擋以逸待勞。

    海傳終于有些氣力不支,刀法紊亂,步法蹒跚。

    親兵衛突然閃開,用鐵扇猛擊海傳之右手。

    他的手腕似乎被打斷,不覺木刀落地。

    親兵衛迅速飛起一腳,将海傳踢了個筋鬥,高高摔下便起不來了。

    跟随的弟子,趕忙拉着他的肩膀退了下去。

    跟随親兵衛的武士,給親兵衛斟了碗水,親兵衛僅用水漱了漱口,泰然自若地在等待另一個對手。

    這時又響起了鼓聲,從籬笆的西門又走進來個武士,不是别人,正是槍棒和柔道有名的無敵齋經緯。

    他也不過四十歲,身着铠甲打扮得很利落,身後跟了兩個徒弟,其威武雖不亞于海傳,但無懷恨的神色,先對監賽官默默施禮,然後面對親兵衛坐下莞然一笑說:&ldquo犬江君真了不起,方才已看到您的本領,某雖不是您的對手,但被選來難以推辭,請試某一棒。

    &rdquo親兵衛聽了說:&ldquo棒是長兵器,用鐵扇不相适應。

    那麼晚生也持棒作陪吧。

    &rdquo左右随從聽了,給他們各遞過去一根六尺長的白木棒,二人接過後起身。

    無敵齋經緯往後退退,看了看棒,又捋了捋,然後把棒掄起來,如同風車之輪,連經緯都看不大清了。

    無敵齋收住招數,又重新拿好棒說:&ldquo那麼就請吧!犬江君。

    &rdquo他說着擺好架勢,沒有立即進攻,突然很難受的樣子緊皺眉頭,&ldquo哎喲&rdquo地哼叫着說:&ldquo犬江大人請等等。

    &rdquo他攔住對手後稍向後退退說:&ldquo我最近時常有抽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