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寐之鄉
關燈
小
中
大
宮崎滔天(1)在他的《三十三年之夢》中曾寫到他二十二歲初渡中國,當船進入長江目接到中國大陸的風光時,不由得百感交集,不能自已,站在船頭上顧望低回,不禁淚濕衣襟。
我讀到此處方感真正觸及了滔天的内心世界,對他平生生出一種信賴感,于是将此書細細讀完。
我每次溯入長江,也感受到同樣的心情。不知何故,此時無限的親切、喜悅、感激等諸般心情一下子都湧上心頭,最後變成一種舒暢的傷感,禁不住熱淚盈眶,怆然而涕下。
我不知道世人是否都有滔天和我這樣的感覺,不過我在此處見到了我們這些熱愛中國的人的純澈的心靈。這似乎并不隻是廣袤無涯的大陸風光使我們生出了盲目的感動。我覺得這是由于中國廣闊的土地喚醒了潛意識般長期深藏于我們心靈深處的遠祖傳來的遺傳之夢。這種内心的感動有時候會很強烈,有時候會比較朦胧,但當我們去中國旅行,雙腳踏在中國的土地上時,這種感動便一直持續着,不會消退。像我這樣缺乏漢學修養的人并不是在學藝知識的層面上為中國所深深地吸引。盡管如此,一旦當我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時,我心頭會立即強烈地湧起一陣從未有過的來到了夢寐向往的原鄉之國的情感,說來也真令人有點不可思議。
常年居住在中國,這種感覺自然會變得日漸稀薄。但是我想基于我最初的印象來思考中國的諸般萬象。
譯自村松梢風《中國漫談》
***
(1)宮崎滔天(1871&mdash1922),日本近現代革命家。初入德富蘇峰的義塾學習,立志于自由民權,後經兄長的勸說參加中國革命,與孫中山為至交,曾參加中國的惠州起義(1900年)。1902年著成《三十三年之夢》一書。曾竭力協助同盟會的建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發行所即設于滔天的寓邸。後又在上海創辦《滬上評論》,将其人生的大半精力投入于中國革命事業。
我讀到此處方感真正觸及了滔天的内心世界,對他平生生出一種信賴感,于是将此書細細讀完。
我每次溯入長江,也感受到同樣的心情。不知何故,此時無限的親切、喜悅、感激等諸般心情一下子都湧上心頭,最後變成一種舒暢的傷感,禁不住熱淚盈眶,怆然而涕下。
我不知道世人是否都有滔天和我這樣的感覺,不過我在此處見到了我們這些熱愛中國的人的純澈的心靈。這似乎并不隻是廣袤無涯的大陸風光使我們生出了盲目的感動。我覺得這是由于中國廣闊的土地喚醒了潛意識般長期深藏于我們心靈深處的遠祖傳來的遺傳之夢。這種内心的感動有時候會很強烈,有時候會比較朦胧,但當我們去中國旅行,雙腳踏在中國的土地上時,這種感動便一直持續着,不會消退。像我這樣缺乏漢學修養的人并不是在學藝知識的層面上為中國所深深地吸引。盡管如此,一旦當我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時,我心頭會立即強烈地湧起一陣從未有過的來到了夢寐向往的原鄉之國的情感,說來也真令人有點不可思議。
常年居住在中國,這種感覺自然會變得日漸稀薄。但是我想基于我最初的印象來思考中國的諸般萬象。
譯自村松梢風《中國漫談》
***
(1)宮崎滔天(1871&mdash1922),日本近現代革命家。初入德富蘇峰的義塾學習,立志于自由民權,後經兄長的勸說參加中國革命,與孫中山為至交,曾參加中國的惠州起義(1900年)。1902年著成《三十三年之夢》一書。曾竭力協助同盟會的建立,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的發行所即設于滔天的寓邸。後又在上海創辦《滬上評論》,将其人生的大半精力投入于中國革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