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的印象
關燈
小
中
大
有位老家湖南的朋友曾這麼對我說:
&ldquo我在日本的時候常有人問我:洞庭湖有多大?對這一問題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洞庭湖的大小沒有固定,有時大,有時小。這樣的回答人們聽了會覺得很奇怪。之所以這樣回答,是由于洞庭附近的土地都是低窪地,下了大雨後這一帶變成了澤國,此時就出現了方圓數百裡的汪洋大湖。倘若遇到了旱時不下雨了,那麼湖水便漸漸消退,那兒又成了一片荒灘地,煙波浩渺的大湖仿佛被抹去似的消失了。當然中心區的湖水還是存在的。因為有如此變化,所以很難說清湖的大小和形狀。正因為洞庭湖的景色這樣多變,所以要用寥寥數語便描寫出來就更非易事了。潇湘八景也是這樣。你帶了人去遊覽,說這兒就是潇湘八景,結果卻很難指定哪一地便是哪一景。當然大緻的區域是固定的,但那是指的一大片地方,不像近江八景那樣,這兒必得有三井寺的大鐘,那兒則限于粟津的青岚這樣局限性的景區。所以,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潇湘八景在你眼前會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景象。詩人作詩吟唱,畫家作畫描繪,眼前的題材不一,作出來的作品也大相徑庭。簡而言之,藝術家可在那兒創造出每個人自己心目中的潇湘八景。&rdquo
我雖曾去過中國,但多在上海周圍一帶,對中國腹地的景色則一無所知。在去南京的途中,去西湖的旅次,透過火車的車窗所望見的鄉村景色很多仍曆曆在目。我坐夜行列車從上海出發,臨近南京時正是拂曉時分,從難以安寝的睡夢中醒來,睜開惺忪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在離鐵路數十米近百米的地方,出現了我自日本出發一個多月來沒見到過的山,雖不很高,卻是綿延不斷。路邊不時可見有石雕的猶如鳥居似的高大建築,此為墓道的石門。昨日夜半時分下起來的雨今日早晨已停了,但還沒有完全放晴,四周升騰起了濃重的朝霧。在彌漫的晨霧中,有座百來戶人家的村莊寂靜地展現在眼前。村裡有條河,有小橋,有楊柳的樹蔭。在所有的國度,鄉村裡的人似乎都是早起的,可見戴着帽子、穿着長衣的農夫在田裡耕作,身穿淡青色寬大衣服的老婦人來到河邊洗菜。在尚未完全蘇醒的早晨的光線中,我望着所有的這些景物。這是極為普通的景色,但是這普通的景物卻使眺望的人的心中感到其内蘊着某種深刻的意味。滬杭鐵路沿線的風景也是我所喜歡的,那兒隻是一片橫無際涯的寬廣的平原。麥子都已收割了,收割後的田野上開着一大片紫雲英。水邊低垂着楊柳,橫卧着耕牛,有舊日風貌的農家,有森林。初夏正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在大地萬物上。地勢在漸漸地趨于低平,随着列車的前行水鄉多了起來。筆直的一直流向地平線遠方的運河,城牆外的護城河,遠處浮現出點點白帆,眼前是林立的桅樯。沿河岸而建的城鎮。城街後面蜿蜒逶迤的城牆。映入眼簾的皆為詩,皆為畫。
譯自村松梢風《中國漫談》,東京騷人書局1928年5月
&ldquo我在日本的時候常有人問我:洞庭湖有多大?對這一問題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洞庭湖的大小沒有固定,有時大,有時小。這樣的回答人們聽了會覺得很奇怪。之所以這樣回答,是由于洞庭附近的土地都是低窪地,下了大雨後這一帶變成了澤國,此時就出現了方圓數百裡的汪洋大湖。倘若遇到了旱時不下雨了,那麼湖水便漸漸消退,那兒又成了一片荒灘地,煙波浩渺的大湖仿佛被抹去似的消失了。當然中心區的湖水還是存在的。因為有如此變化,所以很難說清湖的大小和形狀。正因為洞庭湖的景色這樣多變,所以要用寥寥數語便描寫出來就更非易事了。潇湘八景也是這樣。你帶了人去遊覽,說這兒就是潇湘八景,結果卻很難指定哪一地便是哪一景。當然大緻的區域是固定的,但那是指的一大片地方,不像近江八景那樣,這兒必得有三井寺的大鐘,那兒則限于粟津的青岚這樣局限性的景區。所以,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潇湘八景在你眼前會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景象。詩人作詩吟唱,畫家作畫描繪,眼前的題材不一,作出來的作品也大相徑庭。簡而言之,藝術家可在那兒創造出每個人自己心目中的潇湘八景。&rdquo
我雖曾去過中國,但多在上海周圍一帶,對中國腹地的景色則一無所知。在去南京的途中,去西湖的旅次,透過火車的車窗所望見的鄉村景色很多仍曆曆在目。我坐夜行列車從上海出發,臨近南京時正是拂曉時分,從難以安寝的睡夢中醒來,睜開惺忪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在離鐵路數十米近百米的地方,出現了我自日本出發一個多月來沒見到過的山,雖不很高,卻是綿延不斷。路邊不時可見有石雕的猶如鳥居似的高大建築,此為墓道的石門。昨日夜半時分下起來的雨今日早晨已停了,但還沒有完全放晴,四周升騰起了濃重的朝霧。在彌漫的晨霧中,有座百來戶人家的村莊寂靜地展現在眼前。村裡有條河,有小橋,有楊柳的樹蔭。在所有的國度,鄉村裡的人似乎都是早起的,可見戴着帽子、穿着長衣的農夫在田裡耕作,身穿淡青色寬大衣服的老婦人來到河邊洗菜。在尚未完全蘇醒的早晨的光線中,我望着所有的這些景物。這是極為普通的景色,但是這普通的景物卻使眺望的人的心中感到其内蘊着某種深刻的意味。滬杭鐵路沿線的風景也是我所喜歡的,那兒隻是一片橫無際涯的寬廣的平原。麥子都已收割了,收割後的田野上開着一大片紫雲英。水邊低垂着楊柳,橫卧着耕牛,有舊日風貌的農家,有森林。初夏正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在大地萬物上。地勢在漸漸地趨于低平,随着列車的前行水鄉多了起來。筆直的一直流向地平線遠方的運河,城牆外的護城河,遠處浮現出點點白帆,眼前是林立的桅樯。沿河岸而建的城鎮。城街後面蜿蜒逶迤的城牆。映入眼簾的皆為詩,皆為畫。
譯自村松梢風《中國漫談》,東京騷人書局192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