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遣散軍隊
關燈
小
中
大
1929年初,遣散中國臃腫而龐大軍隊的工作似乎讓人們看到了曙光,南京政府的财政部長敦促,作為一項改革措施中國的軍事力量應當減少到70萬至80萬人,而中國一年的軍費預算也應當控制在1.92億元以内。
即便這種所謂的改革能夠獲得成功,中國軍隊這種并非以抵禦外來侵略為目的、在外來侵略面前也毫無用處的掠擄性組織,仍然會吞噬掉中國國民收入的41%。
與這種将國民收入自我毀滅式地用于軍事目的相比,美國用于維持軍費開支的比例隻占國民收入的8%,英國為5%,法國為14%,日本為9%。
為了了解她龐大的軍隊是如何一步步把中國掏空的,我們必須知道在1930年初夏,這些軍隊的總人數超過了250萬而不是少于80萬;他們并非建立在經濟和平發展的基礎上,而是不僅多年來積極參與内戰,并且正在為不可避免即将到來的鬥争做着大量的準備工作。
正是這些龐大軍隊的存在,使得過去的十年裡中國人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了。
他們不僅使得稅收增加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而且使得不斷增長的稅收收入總是入不敷出。
軍隊的生存完全依賴國家,近年來他們對食品和物資的訂單總額已經達到了數億。
一位将軍在南京發表的一篇講話中估計,支撐中國軍隊的現金成本每年至少需要8億元,這一估計是在各種武裝力量總數沒有超過200萬的情況下做出的。
現在,軍隊又增加了四分之一的規模。
按照最新獲得的數據,中國一年的國家收入總額約為4.32億元,因此,即使每一分錢都用于軍事目的,不占用任何一分錢來償還外國和國内的貸款或者滿足公民行政的需要,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依然不足以維持軍隊即便在和平時期一半的開支費用。
剩下的錢都是從那些沒有權力、不敢抗議的人們身上榨取的,他們不得不支付或者被沒收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1928年6月,國民黨軍隊一占領北京就召開了一次全國經濟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遣散軍隊的問題被仔細予以考慮。
會議決定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組建一個全國的軍人勞動重建委員會,并在各省份設立分支機構。
軍隊将從200多萬人減少到最多71.5萬人,被遣散的軍人将轉業成為軍事警察,或者在道路建設、土地開墾、移民定居或保護工程等領域成為獲取薪水的勞動者。
此外,還考慮和核準了發行債券以支付解散成本的問題。
第一次編遣會議于1928年7月的第一周在南京舉行,但沒有達成任何意願。
南京政府已經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以減少地方的武裝力量,但其他軍頭都懷疑政府着手安排的這一遣散武裝的計劃是要相應地增加自身的實力,因此想獲取各方的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過去的兩年中,南京政府已經批準發行了兩批遣散軍隊的債券,其中一批為3000萬元,另一批為7000萬元,但遣散工作卻毫無進展。
1929年1月1日,中國所有軍事派系的代表都出席了在南京舉行的正式編遣會議,中國的暫時統一似乎成為可能。
但是,長期形成的嫉妒、憎恨和猜疑都太強烈了。
各地的軍閥都不願意将地區财政的控制權拱手交給中央政府,而且沒有一個将軍願意率先遣散自己的隊伍,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對手,無論是過去的還是潛在的,都不會緊随自己之後進行軍隊的遣散工作。
聽起來不錯的決議獲得了通過,解散軍隊的詳細計劃也制定了出來,但在編遣會議召開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新的内戰又迫在眉睫,所有的派系都在招兵買馬而不是縮小軍隊的規模。
此外,他們為購買更多的軍事裝備或增加現有國内兵工廠的産量而展開了對資金的瘋狂搶奪
即便這種所謂的改革能夠獲得成功,中國軍隊這種并非以抵禦外來侵略為目的、在外來侵略面前也毫無用處的掠擄性組織,仍然會吞噬掉中國國民收入的41%。
與這種将國民收入自我毀滅式地用于軍事目的相比,美國用于維持軍費開支的比例隻占國民收入的8%,英國為5%,法國為14%,日本為9%。
為了了解她龐大的軍隊是如何一步步把中國掏空的,我們必須知道在1930年初夏,這些軍隊的總人數超過了250萬而不是少于80萬;他們并非建立在經濟和平發展的基礎上,而是不僅多年來積極參與内戰,并且正在為不可避免即将到來的鬥争做着大量的準備工作。
正是這些龐大軍隊的存在,使得過去的十年裡中國人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了。
他們不僅使得稅收增加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而且使得不斷增長的稅收收入總是入不敷出。
軍隊的生存完全依賴國家,近年來他們對食品和物資的訂單總額已經達到了數億。
一位将軍在南京發表的一篇講話中估計,支撐中國軍隊的現金成本每年至少需要8億元,這一估計是在各種武裝力量總數沒有超過200萬的情況下做出的。
現在,軍隊又增加了四分之一的規模。
按照最新獲得的數據,中國一年的國家收入總額約為4.32億元,因此,即使每一分錢都用于軍事目的,不占用任何一分錢來償還外國和國内的貸款或者滿足公民行政的需要,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依然不足以維持軍隊即便在和平時期一半的開支費用。
剩下的錢都是從那些沒有權力、不敢抗議的人們身上榨取的,他們不得不支付或者被沒收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1928年6月,國民黨軍隊一占領北京就召開了一次全國經濟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遣散軍隊的問題被仔細予以考慮。
會議決定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組建一個全國的軍人勞動重建委員會,并在各省份設立分支機構。
軍隊将從200多萬人減少到最多71.5萬人,被遣散的軍人将轉業成為軍事警察,或者在道路建設、土地開墾、移民定居或保護工程等領域成為獲取薪水的勞動者。
此外,還考慮和核準了發行債券以支付解散成本的問題。
第一次編遣會議于1928年7月的第一周在南京舉行,但沒有達成任何意願。
南京政府已經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以減少地方的武裝力量,但其他軍頭都懷疑政府着手安排的這一遣散武裝的計劃是要相應地增加自身的實力,因此想獲取各方的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過去的兩年中,南京政府已經批準發行了兩批遣散軍隊的債券,其中一批為3000萬元,另一批為7000萬元,但遣散工作卻毫無進展。
1929年1月1日,中國所有軍事派系的代表都出席了在南京舉行的正式編遣會議,中國的暫時統一似乎成為可能。
但是,長期形成的嫉妒、憎恨和猜疑都太強烈了。
各地的軍閥都不願意将地區财政的控制權拱手交給中央政府,而且沒有一個将軍願意率先遣散自己的隊伍,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對手,無論是過去的還是潛在的,都不會緊随自己之後進行軍隊的遣散工作。
聽起來不錯的決議獲得了通過,解散軍隊的詳細計劃也制定了出來,但在編遣會議召開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新的内戰又迫在眉睫,所有的派系都在招兵買馬而不是縮小軍隊的規模。
此外,他們為購買更多的軍事裝備或增加現有國内兵工廠的産量而展開了對資金的瘋狂搶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