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變化。
她依舊稱自己是直子。
平介繼續往下讀。
書中說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異,人們對附體的解讀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早期文明中,附體被看做是“神的介入”。
到了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主張:附體和其他肉體上的疾病一樣是一種病,并非神的所作所為。
在古代以色列,占支配地位的觀點認為“附體是人被幽靈控制了,并且有些是邪惡的世靈”。
早期的基督教教徒曾認為“附體是聖靈顯靈,是好事”。
但後來這種看法逐漸發生了變化,最終認為附體是惡靈作怪的觀點占了主流,并出現了驅魔的儀式。
看到這裡,平介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叫做《驅魔人》的電影,總算和自己大腦中原有的儲備對上号了。
隻不過,不管怎麼想,現在附在藻奈美體内的幽靈都不可能是惡魔。
那千真萬确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妻子啊。
書中說,曆史記錄中最有名的附體事件是16世紀30年代發生在法國盧丹地區的“僧侶集體附體”事件。
被附體的僧侶們事後這樣說:“明明知道口中說着對神不恭敬的猥褒的話,卻隻能在旁看着、聽着,無法讓自己的嘴停下來。
這種經曆真是太奇怪了!” 後來,将附體看做是雙重或多重人格的觀點開始普及開來。
看到這裡,平介擡起臉,晃了晃頭。
“難道是雙重人格嗎……” 要是那樣的話,還可以說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他試着按這個方向來思考藻奈美的情況,即那不是直子在講話,而是藻奈美的其他人格的表現。
但他馬上意識到,這樣有解釋不通的地方。
他所意識到的事情在書中也同樣有所陳述:但是,很明顯,用雙重人格學說無法很好地解釋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附體行為——巫術行為……(中間内容略)巫術行為可以提供正常狀态下不可能獲得的信息。
确實,從藻奈美口中說出的話,有很多,例如平介和直子第一次約會的情形,按理來說藻奈美是不知道的。
不是藻奈美的人格變得像直子了,而是直子的人格直接附在了她身上——隻有這樣考慮才解釋得通。
平介又粗略地翻了幾頁。
後面還有關于“多重人格”的介紹,裡面也舉了幾個從心理學的角度無法解釋的例子,隻能把其看做靈魂附體了。
這方面最有戲劇性的事例是伊利諾州的附體事件。
1877年,美國伊利諾州一個名叫南希的13歲女孩由于癫痫發作自失去了意識。
在她陷入這種異常狀态後,有各種各樣的靈魂附在了她身上,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瑪麗,一個12年前就已經死去了的少女的靈魂。
在其後的一年裡,南希一直被瑪麗所取代,她的一舉一動都和生前的瑪麗一模一樣,她對瑪麗家的情況也了如指掌。
一年後,“瑪麗”說了句“我要回天堂了”,之後,南希馬上就恢複成自己了。
平介睜大眼睛,把那個部分反複讀了幾遍,心中暗想:這是不是正與藻奈美身上發生的事情相同呢? 書上還寫了另一個引起他關注的附體事例: 1954年,一個名叫加斯比爾的少年因出天花而奄奄一息,就在人們以為他已經死去了的時候,他卻奇迹般地活了。
但是他的人格已經完全換成了另外一個人的——幾乎是同一時間死去的一個婆羅門少年的。
看來,他被婆羅門少年的靈魂附體了。
從那之後,加斯比爾變得對死去的婆羅門少年的事情無所不知。
這種狀态一直持續了兩年,之後,他又恢複了本來的人格。
平介喃喃自語:“這麼說來,應該可以把直子和藻奈美的情況看成與書中所寫的是同一種情況吧。
雖然不可思議,但世界上已經有幾個先例了。
可以預想,現在的狀态持續一段時間之後,直子的人格會突然消失,屆時藻奈美将蘇醒過來。
那将是真正意義上的直子的死去和藻奈美的複生。
” 平介合上書,心情非常複雜。
藻奈美靈魂複蘇,恢複本來面目這當然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但當那一刻到來時,他将不得不同直子分别,而且是永别! 他用手揪着自己的頭發,想大喊:“蒼天,别再這麼捉弄我了!”最初為失去妻子而悲傷,接下來又為失去女兒而悲傷。
現在他知道,最終可能還有一次這樣的轉變在等着他。
自己失去的到底是妻子還是女兒?他真希望有人能給他一個明确的答案。
如果不能弄清楚這個問題,他将永遠陷于無底的悲哀以及這種悲哀無法升華所造成的迷茫之中。
平介将書放回書架,用拳頭重重地砸了一下書架。
他感到旁邊有個人像是被他的舉動吓得不敢喘氣了,扭頭一看,一個
她依舊稱自己是直子。
平介繼續往下讀。
書中說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異,人們對附體的解讀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早期文明中,附體被看做是“神的介入”。
到了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主張:附體和其他肉體上的疾病一樣是一種病,并非神的所作所為。
在古代以色列,占支配地位的觀點認為“附體是人被幽靈控制了,并且有些是邪惡的世靈”。
早期的基督教教徒曾認為“附體是聖靈顯靈,是好事”。
但後來這種看法逐漸發生了變化,最終認為附體是惡靈作怪的觀點占了主流,并出現了驅魔的儀式。
看到這裡,平介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叫做《驅魔人》的電影,總算和自己大腦中原有的儲備對上号了。
隻不過,不管怎麼想,現在附在藻奈美體内的幽靈都不可能是惡魔。
那千真萬确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妻子啊。
書中說,曆
被附體的僧侶們事後這樣說:“明明知道口中說着對神不恭敬的猥褒的話,卻隻能在旁看着、聽着,無法讓自己的嘴停下來。
這種經曆真是太奇怪了!” 後來,将附體看做是雙重或多重人格的觀點開始普及開來。
看到這裡,平介擡起臉,晃了晃頭。
“難道是雙重人格嗎……” 要是那樣的話,還可以說是符合科學道理的。
他試着按這個方向來思考藻奈美的情況,即那不是直子在講話,而是藻奈美的其他人格的表現。
但他馬上意識到,這樣有解釋不通的地方。
他所意識到的事情在書中也同樣有所陳述:但是,很明顯,用雙重人格學說無法很好地解釋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附體行為——巫術行為……(中間内容略)巫術行為可以提供正常狀态下不可能獲得的信息。
确實,從藻奈美口中說出的話,有很多,例如平介和直子第一次約會的情形,按理來說藻奈美是不知道的。
不是藻奈美的人格變得像直子了,而是直子的人格直接附在了她身上——隻有這樣考慮才解釋得通。
平介又粗略地翻了幾頁。
後面還有關于“多重人格”的介紹,裡面也舉了幾個從心理學的角度無法解釋的例子,隻能把其看做靈魂附體了。
這方面最有戲劇性的事例是伊利諾州的附體事件。
1877年,美國伊利諾州一個名叫南希的13歲女孩由于癫痫發作自失去了意識。
在她陷入這種異常狀态後,有各種各樣的靈魂附在了她身上,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瑪麗,一個12年前就已經死去了的少女的靈魂。
在其後的一年裡,南希一直被瑪麗所取代,她的一舉一動都和生前的瑪麗一模一樣,她對瑪麗家的情況也了如指掌。
一年後,“瑪麗”說了句“我要回天堂了”,之後,南希馬上就恢複成自己了。
平介睜大眼睛,把那個部分反複讀了幾遍,心中暗想:這是不是正與藻奈美身上發生的事情相同呢? 書上還寫了另一個引起他關注的附體事例: 1954年,一個名叫加斯比爾的少年因出天花而奄奄一息,就在人們以為他已經死去了的時候,他卻奇迹般地活了。
但是他的人格已經完全換成了另外一個人的——幾乎是同一時間死去的一個婆羅門少年的。
看來,他被婆羅門少年的靈魂附體了。
從那之後,加斯比爾變得對死去的婆羅門少年的事情無所不知。
這種狀态一直持續了兩年,之後,他又恢複了本來的人格。
平介喃喃自語:“這麼說來,應該可以把直子和藻奈美的情況看成與書中所寫的是同一種情況吧。
雖然不可思議,但世界上已經有幾個先例了。
可以預想,現在的狀态持續一段時間之後,直子的人格會突然消失,屆時藻奈美将蘇醒過來。
那将是真正意義上的直子的死去和藻奈美的複生。
” 平介合上書,心情非常複雜。
藻奈美靈魂複蘇,恢複本來面目這當然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但當那一刻到來時,他将不得不同直子分别,而且是永别! 他用手揪着自己的頭發,想大喊:“蒼天,别再這麼捉弄我了!”最初為失去妻子而悲傷,接下來又為失去女兒而悲傷。
現在他知道,最終可能還有一次這樣的轉變在等着他。
自己失去的到底是妻子還是女兒?他真希望有人能給他一個明确的答案。
如果不能弄清楚這個問題,他将永遠陷于無底的悲哀以及這種悲哀無法升華所造成的迷茫之中。
平介将書放回書架,用拳頭重重地砸了一下書架。
他感到旁邊有個人像是被他的舉動吓得不敢喘氣了,扭頭一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