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關燈
小
中
大
描述,即馬姆斯伯裡和拉克索爾。
第七章羅德尼上将登場 未注明出處的羅德尼上将的通信及言語引自芒迪及斯平尼所著傳記;關于帆船航行情況見惠普爾;馬漢,《類型》;莫裡森,《瓊斯》。
第八章法國介入 有關皇家海軍的政治紛争見拉克索爾及斯平尼。
有關卡萊爾和平使命見陶恩申德、麥克德維特。
第十二章最後的機會:約克鎮戰役 克林頓文獻系由威廉·L·克萊門茨圖書館提供;有關《這個世界颠倒了》的材料系由國會圖書館顧問提供。
142歲的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爵士上将。
約書亞·雷諾茲作于1761年 2聖尤斯特歇斯島。
荷蘭多德雷赫特C·F·本多普(C.F.Bendorp)銅版雕刻,作于1782年 3美國革命前夕,從東南方看紐約港。
作者不詳,作于1757年 4約瑟夫·約克爵士畫像。
佩羅諾(Perroneau)作 5弗朗索瓦·約瑟夫·保羅·德·格拉斯上将畫像。
作于1782年,原載于雜志《倫敦》 61779年9月23日&ldquo塞拉皮斯&rdquo号和&ldquo好人理查德&rdquo号的交戰場面 71787年亨利·克林頓爵士畫像。
托馬 8羅尚博伯爵将軍畫像。
查爾斯·威爾斯·戴(ThomasDay)作森·皮爾(CharlesWillsonPeale)作 91781年考彭斯之戰。
弗雷德裡克·克梅爾邁爾(FrederickKemmelmeyer)作于1809年 10&ldquo美國勝利,大不列颠悲戚&rdquo,載于1782年美國雜志《天氣》(Weatherwise)圖中數字分别對應如下内容: ①美國占據地球一隅,她的頭上飄揚着美國國旗,一隻手拿着橄榄枝,邀請各國船隻前來貿易,另一隻手持無沿錐形自由帽 ②聲望之神将這個喜訊傳遍世界 ③不列颠人因為失去美洲貿易而哭泣,一個邪惡的怪物陪伴着她 ④英國國旗從堅固的要塞上降了下來 ⑤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商船往來于美國港口 ⑥紐約一角,可以由此望見叛徒阿諾德(Arnold),他因出賣自己的國家而悔恨不已,并像猶大一樣自缢 11約翰·德·格拉夫畫像。
作者不詳 12最後一場戰役時的英軍指揮官,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畫像。
托馬斯·根茲波羅作于1783年 13特倫頓之役時的喬治·華盛頓将軍。
約翰·特倫布爾(JohnTrumbell)作于1792年 141781年10月19日英軍在約克鎮投降。
約翰·特倫布爾作于1786&mdash1787年 15晚年的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爵士上将。
約書亞·雷諾茲作于1789年
第七章羅德尼上将登場 未注明出處的羅德尼上将的通信及言語引自芒迪及斯平尼所著傳記;關于帆船航行情況見惠普爾;馬漢,《類型》;莫裡森,《瓊斯》。
第八章法國介入 有關皇家海軍的政治紛争見拉克索爾及斯平尼。
有關卡萊爾和平使命見陶恩申德、麥克德維特。
第十二章最後的機會:約克鎮戰役 克林頓文獻系由威廉·L·克萊門茨圖書館提供;有關《這個世界颠倒了》的材料系由國會圖書館顧問提供。
142歲的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爵士上将。
約書亞·雷諾茲作于1761年 2聖尤斯特歇斯島。
荷蘭多德雷赫特C·F·本多普(C.F.Bendorp)銅版雕刻,作于1782年 3美國革命前夕,從東南方看紐約港。
作者不詳,作于1757年 4約瑟夫·約克爵士畫像。
佩羅諾(Perroneau)作 5弗朗索瓦·約瑟夫·保羅·德·格拉斯上将畫像。
作于1782年,原載于雜志《倫敦》 61779年9月23日&ldquo塞拉皮斯&rdquo号和&ldquo好人理查德&rdquo号的交戰場面 71787年亨利·克林頓爵士畫像。
托馬 8羅尚博伯爵将軍畫像。
查爾斯·威爾斯·戴(ThomasDay)作森·皮爾(CharlesWillsonPeale)作 91781年考彭斯之戰。
弗雷德裡克·克梅爾邁爾(FrederickKemmelmeyer)作于1809年 10&ldquo美國勝利,大不列颠悲戚&rdquo,載于1782年美國雜志《天氣》(Weatherwise)圖中數字分别對應如下内容: ①美國占據地球一隅,她的頭上飄揚着美國國旗,一隻手拿着橄榄枝,邀請各國船隻前來貿易,另一隻手持無沿錐形自由帽 ②聲望之神将這個喜訊傳遍世界 ③不列颠人因為失去美洲貿易而哭泣,一個邪惡的怪物陪伴着她 ④英國國旗從堅固的要塞上降了下來 ⑤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商船往來于美國港口 ⑥紐約一角,可以由此望見叛徒阿諾德(Arnold),他因出賣自己的國家而悔恨不已,并像猶大一樣自缢 11約翰·德·格拉夫畫像。
作者不詳 12最後一場戰役時的英軍指揮官,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畫像。
托馬斯·根茲波羅作于1783年 13特倫頓之役時的喬治·華盛頓将軍。
約翰·特倫布爾(JohnTrumbell)作于1792年 141781年10月19日英軍在約克鎮投降。
約翰·特倫布爾作于1786&mdash1787年 15晚年的喬治·布裡奇斯·羅德尼爵士上将。
約書亞·雷諾茲作于17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