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空間中的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人們雖然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卻非一清二楚。大約在200年前(1),人們也才知道人類最近3000年的曆史,至于在那之前發生的事情,則完全憑借傳說和猜測來加以解釋。當時,現代文明中的大多數人都深信這個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被陡然創造出來的。他們從上一輩那裡繼承了這個觀點,之後又将這些知識灌輸給下一代。然而,即便人們都認為世界是被陡然創造出來的,但是對于具體的時間節點卻衆說紛纭。有的人認為是在春天,有的人則認為是在秋天,他們用以支撐各自觀點的論據十分荒謬,要麼源于對《希伯來聖經》字面上的解讀,要麼源于武斷的神學假設。
現在,宗教學者們已摒棄了這些不科學的見解。人們通過觀察和研究這個世界的各種自然現象,逐漸意識到我們的世界在比公元前4004年要早得多的時間就已經存在,甚至是在無限久遠的時間。當然,就好比在屋子兩端各放置一面鏡子讓整個房間看起來無限大一樣,我們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中也會存在這樣一些錯誤的假象。但是,如果認為人類所生活的世界隻存在了六七千年,那這種想法并不正确。
雖然在大約2500年前,一些智者就已經知道地球呈球狀,但是在這之前,大多數人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對于地球與天空、其他恒星和行星之間的關系,人們有過許許多多的猜想,一些想法在現在看來十分荒誕。如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兩端稍扁、直徑約為8000英裡(2)的橘狀球體。地球每24小時圍繞地軸(比赤道直徑約短24英裡)自轉一周,因此形成了晝夜交替;它每年還沿着稍不規則且緩慢變化的橢圓軌道繞着太陽公轉一周,因此出現了四季變化。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近時有9150萬英裡,最遠時可達9450萬英裡。
地球和月球相互圍繞着對轉,月球的體積小于地球,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3.9萬英裡。在太陽系中,地球和月球并非唯一圍繞太陽旋轉的天體,水星和金星也圍繞太陽運行,前者距離太陽3600萬英裡,後者距離太陽6700萬英裡。在地球公轉軌道之外,撇開由無數個小行星組成的帶狀地帶不談,還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它們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分别為1.41億英裡、4.83億英裡、8.86億英裡、17.82億英裡和27.93億英裡(3)。讀者可能難以理解這些龐大的數字,倘若我們把太陽和其他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縮小到一個易于理解的範圍,可能了解它們會更加容易。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個直徑為1英寸(4)的小球,那麼太陽就是一個直徑為9英尺(5)的大球,兩者之間相距323碼(6),大約相當于0.2英裡,也就是步行四五分鐘的距離;而月球隻有豌豆大小,距離地球2.5英尺。地球和太陽之間有兩顆内行星&mdash&mdash水星和金星,它們分别距離太陽125碼和250碼。這些天體周圍盡是茫茫無垠的宇宙空間,直到你把目光投向距離地球175碼的火星上。你會發現在距離地球1英裡處有一顆直徑為1英尺的木星;2英裡處有一顆體積稍小的土星;4英裡和6英裡處則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在海王星之外的數千英裡内,除了飄浮在空中的塵埃與水汽,盡是一片虛無。而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也遠在4萬英裡之外。
上面這些數字多少讓我們感悟到,上演生命之劇的舞台是多麼浩渺、空曠。
宇宙空間如此浩瀚無垠,而我們僅僅熟知地球表面的生命。地球表面與地球中心相距4000英裡,而我們對地球的探索不過向下3英裡,對地球上空的探索也沒超過5英裡(7)。很顯然,無限寬廣的宇宙空間,更多的是空洞、無生命的狀态。
人們不斷對地球進行探索,但是從海平面深入海底最深也不過5英裡(8),飛機飛行的最高紀錄也不過4英裡左右。雖然曾有人乘坐氣球飛到了7英裡的高空,但他在空中卻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尚且不說人類,即便是鳥類,至今也沒有哪種鳥類可以飛到5英裡的高空,而那些被飛機帶上高空的小鳥和昆蟲,也早在飛機飛到這個高度之前就已經失去了知覺。
***
(1) 《世界簡史》創作完成于1922年左右。
(2) 1英裡約為1.6千米。
(3) 根據最新數據,海王星距離太陽應為27.74億英裡。
(4) 1英寸約為2.54厘米。
(5) 1英尺約為0.3米。
(6) 1碼約為0.9米。
(7) 此處是作者所處時代的數據。
(8) 目前人類對海洋的探索最深約1.1萬米。&mdash&mdash譯者注
現在,宗教學者們已摒棄了這些不科學的見解。人們通過觀察和研究這個世界的各種自然現象,逐漸意識到我們的世界在比公元前4004年要早得多的時間就已經存在,甚至是在無限久遠的時間。當然,就好比在屋子兩端各放置一面鏡子讓整個房間看起來無限大一樣,我們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中也會存在這樣一些錯誤的假象。但是,如果認為人類所生活的世界隻存在了六七千年,那這種想法并不正确。
雖然在大約2500年前,一些智者就已經知道地球呈球狀,但是在這之前,大多數人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面。對于地球與天空、其他恒星和行星之間的關系,人們有過許許多多的猜想,一些想法在現在看來十分荒誕。如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兩端稍扁、直徑約為8000英裡(2)的橘狀球體。地球每24小時圍繞地軸(比赤道直徑約短24英裡)自轉一周,因此形成了晝夜交替;它每年還沿着稍不規則且緩慢變化的橢圓軌道繞着太陽公轉一周,因此出現了四季變化。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近時有9150萬英裡,最遠時可達9450萬英裡。
地球和月球相互圍繞着對轉,月球的體積小于地球,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3.9萬英裡。在太陽系中,地球和月球并非唯一圍繞太陽旋轉的天體,水星和金星也圍繞太陽運行,前者距離太陽3600萬英裡,後者距離太陽6700萬英裡。在地球公轉軌道之外,撇開由無數個小行星組成的帶狀地帶不談,還有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些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它們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分别為1.41億英裡、4.83億英裡、8.86億英裡、17.82億英裡和27.93億英裡(3)。讀者可能難以理解這些龐大的數字,倘若我們把太陽和其他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縮小到一個易于理解的範圍,可能了解它們會更加容易。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個直徑為1英寸(4)的小球,那麼太陽就是一個直徑為9英尺(5)的大球,兩者之間相距323碼(6),大約相當于0.2英裡,也就是步行四五分鐘的距離;而月球隻有豌豆大小,距離地球2.5英尺。地球和太陽之間有兩顆内行星&mdash&mdash水星和金星,它們分别距離太陽125碼和250碼。這些天體周圍盡是茫茫無垠的宇宙空間,直到你把目光投向距離地球175碼的火星上。你會發現在距離地球1英裡處有一顆直徑為1英尺的木星;2英裡處有一顆體積稍小的土星;4英裡和6英裡處則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在海王星之外的數千英裡内,除了飄浮在空中的塵埃與水汽,盡是一片虛無。而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也遠在4萬英裡之外。
上面這些數字多少讓我們感悟到,上演生命之劇的舞台是多麼浩渺、空曠。
宇宙空間如此浩瀚無垠,而我們僅僅熟知地球表面的生命。地球表面與地球中心相距4000英裡,而我們對地球的探索不過向下3英裡,對地球上空的探索也沒超過5英裡(7)。很顯然,無限寬廣的宇宙空間,更多的是空洞、無生命的狀态。
人們不斷對地球進行探索,但是從海平面深入海底最深也不過5英裡(8),飛機飛行的最高紀錄也不過4英裡左右。雖然曾有人乘坐氣球飛到了7英裡的高空,但他在空中卻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尚且不說人類,即便是鳥類,至今也沒有哪種鳥類可以飛到5英裡的高空,而那些被飛機帶上高空的小鳥和昆蟲,也早在飛機飛到這個高度之前就已經失去了知覺。
***
(1) 《世界簡史》創作完成于1922年左右。
(2) 1英裡約為1.6千米。
(3) 根據最新數據,海王星距離太陽應為27.74億英裡。
(4) 1英寸約為2.54厘米。
(5) 1英尺約為0.3米。
(6) 1碼約為0.9米。
(7) 此處是作者所處時代的數據。
(8) 目前人類對海洋的探索最深約1.1萬米。&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