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記

關燈
本書作者哈裡森·索爾茲伯裡,是美國的著名作家和記者,曾任《紐約時報》副總編輯,今年已七十八歲。

    在他漫長的記者和創作生涯中,曾為反映現代戰争而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他的足迹深入到蘇聯衛國戰争前線,遍訪世界大戰的許多戰場,以他犀利的目光和鮮明的觀點,揭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及其内幕。

    他的許多報道和作品早已譽滿美國、蜚聲世界文壇。

    他的名著《列甯格勒被困九百天》已成為反映二次大戰中蘇聯前線情況的經典作品。

    這本反映中國紅軍長征的書在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國一出版,立即引起全美的轟動,《時代》周刊等許多報刊大量報道,接着歐洲、亞洲一些主要國家也競相表示要翻譯出版。

     從事反映中國紅軍長征的寫作,是索爾茲伯裡多年來的夙願。

    他極其崇敬埃德加·斯諾,并深受其感染和影響。

    埃德加·斯諾在其《西行漫記》序言中曾寫到:&ldquo總有一天會有人寫出這一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

    &rdquo索爾茲伯裡今天以實際行動完成了這位先行者的未竟事業和意願。

    為了寫作此書,索爾茲伯裡在十多年前就開始醞釀和準備。

    他收集和研究了大量有關長征的各種不同來源、不同觀點的材料,并于&mdash九八四年專程來到我國,在他的好友謝偉思和他的七十歲的妻子夏洛特的密切合作下,沿着當年紅軍長征的路線,進行了實地采訪。

    他以紅軍般的勇敢和堅毅,不顧年邁(當時七十六歲)有病(心髒病),懷揣心髒起博器,帶着打字機,爬雪山,過草地,穿激流,登險峰,中途戰勝病痛折磨,堅持越過了千山萬水,穿過七八個省份,曆時七十四天,終于從江西到達了陝北,完成了他自己的二萬五千裡&ldquo長征&rdquo尋訪。

    沿途他考察體驗了自然界的複雜地理環境和多變的氣象,向老紅軍、老船工、老牧民們了解曆史和現狀,了解民俗風情,遍覓革命遺迹,博采轶聞轶事。

    更為重要的是,他有機會親自訪問了參加過長征的我國現今的許多領導人和健在的老将軍,會見了不少黨史軍史研究人員,多方探索和考證了長征中的一些問題,正如地自己所說的那樣,他&ldquo對中國人提出了我能想到的所有難題,直到弄清事實為止&rdquo。

    因此,全書不僅反映了長征這段壯闊的曆史,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參加過長征并正在領導新長征的我國領導人和老一輩革命家的各異性格和多姿的精神風貌。

    這是在我國國内經過重大改革、進入新的曆史時期之後,出現的一本頗具特色的文史兼備的新著。

     本書彙集了不少關于長征的曆史背景材料,并有作者對中國革命曆史事件及其領袖人物的坦率評述,充分地表達了一個外國作家自己的觀點,這對我國讀者,尤其是各級幹部及文史工作者,很有參考價值。

    作者多次表示了以此書獻給中國紅軍長征勝利五十周年的願望。

    為此,我們特組織翻譯出版了這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