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傳奇的土地——滬定橋

關燈
好打仗,他命令連隊炊事員做一餐好飯。

    戰士們整裝待命。

    攻擊将于下午四時開始。

    楊成武把重機槍布置在橋後面的制高點,掩護部隊行動。

    步槍用來加強火力。

    他們沒有迫擊炮和大炮。

     廖大珠連長率領又十一個戰士組成了突擊隊。

    每人帶一支沖鋒槍或手槍、一把大刀和十幾個手榴彈。

    他們必須在滔滔河水上方順着沒有橋闆的搖搖晃晃的粗大鐵索匍匐前進。

    四團的号兵一齊吹響了沖鋒号。

    機關槍開火了。

    二十二個戰士開始冒着危險向前爬行。

    正在這時,隻見對岸火光沖天,原來敵人把橋樓點着了。

     這是個好天氣。

    雨停了,太陽也出來了。

    但是很熱。

    戰士們渾身淌着汗水,伏在鐵索上一節一節地向橋那邊爬去,誰也不去看下面翻滾着的激流。

    一節又一節,一尺又一尺,艱難地向前移動着。

    楊政委焦急繼望着。

    三連的戰士拿着新木闆跟在突擊隊員後面,一邊往前爬,一邊把木闆往橋上鋪。

    前面,國民黨士兵把煤油澆在沒有撤去的木闆上,燃起熊熊大火。

    但是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突擊隊員,他們繼續向前。

    到了橋的那一端,他們爬上敵人來不及抽走的橋闆,在濃煙和烈火中發起了強攻。

    他們一邊跑,一邊端着沖鋒槍猛射。

    當被煙熏黑、衣服也着了火的紅軍戰士沖上對岸時,國民黨守軍逃跑了。

     在這場拼死的攻擊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來了,而且沒有受傷。

    這次勇敢的行動保證了毛的艱難的長征将以勝利、而不是以失敗告終。

     肅清殘敵工作迅速展開。

    兩小時之内,泸定鎮和泸定橋已牢牢掌握在紅軍手中了。

     國民黨軍丢棄了又一個堅固的陣地。

    國民黨指揮官李全山有兩個營的兵力(其中一個就是和四團隔河齊頭并進的那支隊伍)。

    但是他隻用了一個營守衛橋頭,而把另一個營部署在河岸上,結果一點也沒用上。

     &ldquo那天晚上真緊張,&rdquo楊成武回憶說。

    他時刻提防着敵人的反攻。

    他派了一個巡邏隊順着左岸向下遊安順場方向警戒,巡邏隊很快帶回來一個一師的傷員。

    他們立刻意識到在安順場渡河的紅軍大部隊離他們很近了。

    果然,半夜時分,劉伯承和聶榮臻就已趕到,楊成武把他們帶到橋邊。

    劉伯承默默地站了&mdash會兒,然後看着河面仁輕輕搖動的鐵索橋說:&ldquo泸定橋,泸定橋!我們勝利了。

    但是我們作了多麼大的栖牲啊!&rdquo 他們走過橋去,看到橋頭豎着一塊建橋人盧氏留下來的石碑,上面刻着: 泸定橋邊萬重山, 高峰入雲千裡長。

     一九三五年,紅軍來到安順場時,安順場有一位九十歲的老人,是清未的秀才,叫宋大順。

    石達開在的時候,他還是個青年人。

    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訪問了他。

    李富春問,石達開為什麼失敗了? 老人回答:因為贻誤了時機。

    石達開被大渡河擋住了去路,過不了河,也不能向左轉,因為彜人毀了松林河上的橋,而清兵的追擊又使他不得南下。

     李富春又問,紅軍和太平軍哪個強?老人說,都好,但紅軍更勝一籌。

     人們傳說,太平軍是由所謂&ldquo神兵&rdquo組成的,也就是說,他們刀槍不入。

    然而,在大渡河,他們卻一敗塗地。

    後來人們把紅軍說成是天兵天将。

    據戴正啟醫生回憶,他參加了整個長征,不過他那時不是醫生,隻是個十七歲的衛生員,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他開始聽到人們把紅軍叫作天兵天将。

    在那以前,他從未聽說過這種稱呼。

     幾年前,有人問一個曾在泸定橋打過仗的原國民黨軍官,為什麼紅軍在奪取泸定橋的時候傷亡那樣少?他說,因為國民黨的槍支太陳舊,子彈都潮濕發黴了,大部分打不到河對岸。

     毛澤東到底把多少人帶過了泸定橋和大渡河?沒有精确的統計數字。

    過于都河時,他有八萬六千人。

    過大渡河時估計不過二萬人左右。

     飛奪泸定橋的英雄們受到了獎賞。

    他們每人得到了一套列甯服、一個日記本、一支鋼筆、一個搪瓷碗、一個搪瓷盤和一雙筷子。

    楊成武将軍不好意思地說:&ldquo我也得到了這些獎品。

    &rdquo 這是紅軍戰士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mdash&mdash比金質獎章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