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牽住蔣介石的舅子

關燈
急行軍使人精疲力盡,但部隊的士氣是高漲的。

    紅軍取得了大勝利,擺脫了自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長征開始以來如烏雲一股壓在紅軍頭上的沉悶情緒。

    在青杠坡的慘痛經曆之後,毛澤東又充滿了信心。

    他寫下了長征中他的第一首詞以祝賀婁山大捷: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部隊頑強地行進着,穿過一座座村落.經過一家家榨糖小作坊。

    他們随手抓起些甘蔗稈,用牙齒咀嚼着,讓粘枯的蔗汁滋潤着幹渴的喉嚨。

    在溫暖的陽光下,婦女們坐在屋前,用大紅土罐搗米。

    半赤裸的孩子們在塵土中戲耍。

    接近茅台時,紅軍看到了一些小釀酒坊,每家作坊裡都有銅做的大蒸鍋,鵝脖狀的管道和發酵缸。

    一種無色透明的烈性酒就是在這樣的作坊裡釀造出來的。

     茅台是一個又贓又亂的小村鎮,大約有三千到四千居民,擁擠不堪的住在赤水河畔六十英尺高的陡岸上。

    街道狹窄泥濘,房屋是灰泥或泥和枝條混合結構的,有些是茅草頂,有些是紅瓦頂。

    在小村上的上空彌漫着高粱和小麥混合物發酵時的刺鼻昧。

    這就是茅台人做的生意&mdash&mdash釀制一種近乎純酒精的烈性酒,并将酒和鴉片運往四川。

    茅台是運輸這兩種貨物的中心。

    它也是鹽巴的大轉運站。

    鹽巴是馬幫從四川馱來的。

    商人卸下貨物後又裝上酒和鴉片帶回去。

    茅台的百姓是貧苦的,而釀酒廠老闆和商人卻是富有的。

    紅軍突然出現時,這些富人都已逃之夭夭了。

    &rdquo 今天,茅台酒主要由國營酒廠釀制生産,這些酒廠集中在沿河一英裡多長的地段。

    赤水河與以往一樣仍是一條渾濁、緩緩流動并令人望而生厭的小河。

    (在整個長征路線上,茅台酒廠是唯一不讓我進去的地方。

    不要問我原因何在。

    ) 據傳說,當時那些稚氣未消的紅軍戰士不知什麼是茅台酒。

    他們湧入街道兩側的釀酒作坊,用茅台酒沖洗他們疲憊和打了泡的腳,以至酒彙成河,流出作坊,淌入泥溝。

    也許,編造這個荒誕的故事是為了表明紅軍的清教主義。

    實際上,部隊是禁止進入茅台酒作坊的。

    當然,還是有人進去了,而後果當然可想而知。

    (有三家雇用三四十人的大酒廠,還有許多小的家庭釀酒作場。

    )據謠傳,李德喝茅台酒過量,以至一個星期不省人事。

    這僅僅是對這位從前的紅軍顧問種種惡意傳說中一個典型例子罷了。

    幾乎每人都品嘗了茅台酒,并将沒有喝完的酒裝起來帶走了。

     幾乎一槍未發就拿下了茅台。

    一軍團第二師的精銳部隊攻占茅台僅傷亡二十人。

    三月十六日和十七日,紅軍大模大樣地在茅台附近的渡口三渡赤水,部隊在一個渡河點日夜過河,似乎故意引起國民黨的注意。

    國民黨立刻發現了這個情況,派出飛機騷擾紅軍部隊。

    一枚炸彈在周恩來附近爆炸,擊中了他辦公室旁邊的一所房子。

    人們竭力勸他隐蔽一下,他拒絕了。

    轟炸并不猛烈。

    有些飛機投下的是漆有白色彈藥号碼的大石塊。

    當時國民黨可能暫時缺少炸彈。

     看來這次的行動非常奇特。

    當然.毛澤東自有他的用意。

    紅軍剛一過河,毛就命令部隊停止前進,隻派出一個團向北跑步行軍一百多英裡抵達古蔺。

    古蔺是剛入四川境内的一個人口稀少的大縣。

    該團又向鎮龍山前進,沿途虛張聲勢以引入注意。

    他們忽東忽西,令人莫測。

    一些國民黨報紙錯誤地報道說,貴陽已被紅軍攻陷。

    實際上,毛的目的是要使蔣介石以為紅軍正奔向長江某個渡口,盡可能促使蔣介石把部隊向西調遣。

    當向長江挺進的那支紅軍部隊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開時,毛澤東率領主力悄悄返回了赤水河。

    三月二十一日晚和三月二十二日拂曉,他命令部隊從三個渡河點再渡赤水河。

     毛澤東的戰略奏效了。

    蔣介石在重慶密切注視着形勢。

    現在,她認為紅軍行動反複無常,相當混亂,已是甕中之鼈,正在垂死勢紮,危在旦夕。

    三月二十四日,蔣介石由他的澳大利亞顧問W·H·端納以及夫人宋美齡陪同,從重慶飛抵貴陽,在一幢寬敞的新樓房裡設立了他的指揮部。

    樓前有一條小河,景色宜人。

    現在,這幢樓是貴州水電林業廳的辦公樓。

    當年,蔣和随從人員住在二樓,除了他的站身衛士以外,在樓梯口設了雙崗。

    他還帶來了十幾位将軍。

     用蔣的話來說,此行任務就是收緊對已陷入絕望的紅軍的包圍圍,将其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