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擺脫危局

關燈
會更困難。

     下午三點,戰鬥仍在激烈進行。

    傷亡越來越大。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也遇到了突然襲擊,她從密集的槍林彈雨中死裡逃生。

    軍事委員會為此召開了緊急會議,這是大家知道的紅軍在戰鬥中召開的唯一的一次緊急會議。

    可見這絕非是一次普通的戰鬥。

    現在清楚了,戰鬥中紅軍的命運可能危在旦夕。

    如果敵人投入更多的兵力,紅軍能不能頂住?誰也不敢說。

    到了下午三四點鐘,軍委幹部團&mdash&mdash司令部的近衛部隊、後備中的後備也都投入了戰鬥(他們表現得很出色)。

    緊急會議決定采取非常措施,命令黃昏時停止戰鬥,迅速毀掉赤水河上的橋梁,取消了北上渡江的計劃。

    主力紅軍究竟能不能、以及何時才能同張國焘的四方面軍會合,要看事态的發展。

    眼下紅軍不得不推遲人川,暫時栖身雲南。

     軍委向林彪下達了新的命令。

    讓他必須在敵人封鎖渡口之前 過河,同其他部隊一起撤退。

    要竭盡全力後撤,以保存紅軍的戰鬥力。

    毛澤東指揮紅軍已有十天,而現在紅軍的命運是生死未蔔。

     毛澤東終于獲得了一個喘息的時間:林彪數天前到達土城時,奪取了赤水河上的一座浮橋。

    浮橋還在原地。

    下午六時,工兵奉命把橋修好,并再搭兩座橋。

    夜間,周恩來三次來到河邊視察,鼓勵工兵加快進度,強調橋必須在日出前架好。

     天氣溫和,沒有再下雪。

    五嶺的嚴寒稍有緩解。

    河面狠寬,河水很淺,每年這個季節赤水河水流總是比較平緩。

    工兵修橋進展順利。

    浮橋象公路一樣寬。

    林彪在略往北一些的猿猴(現元厚)及時渡河完畢。

    一月二十九日拂曉前,紅軍迅速渡過赤水河。

    這一位實際傷亡數字沒有記載。

    從共産黨和國民黨的一些材料看,雙方傷亡均十分慘重。

    國民黨的統計材料認為,共産黨方面傷亡了兩千客人。

    共産黨方面現在無人敢于估計當時的傷亡情況,甚至也不願提到國民黨的數字,因為數字&ldquo太高,容易造成錯覺。

    &rdquo 紅軍到達雲南紮西(現名威信)時,号稱約三萬人。

    如果這個數字确切.他們的傷亡一定很大,基本上抵消了紅軍在遵義一帶招募四千多新兵的人數。

     紅軍進入雲南後,川軍和黔軍就開走了。

    紅軍和毛暫時脫險,但确實是一次僥幸的脫險。

    毛在掌握領導權後的第一仗中幸免予難。

    青杠坡這一仗不會載入史冊。

    事實上,這是它第一次見之于書本。

     天亮前,紅軍川流不息她走過三個浮橋。

    到了十時,全軍包括林彪的部隊,均已抵達對岸,浮橋被拉上岸毀掉了。

    接着,毛指揮紅軍向四川的古蔺前進,随後又轉向紮西。

    紅軍将在那裡進行整編,招募新兵,重新部署。

     很可能是在剛過赤水河以後,悲慘的遭遇再次降臨到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身上來了。

    一天晚上九時,在傅連璋醫生的看護下,她生下了一個女孩,這是她的第四個孩子。

    當時國民黨正在追趕紅軍,毛和紅軍總部淩晨四時就要撤離,因此無法作出照料嬰兒的适當安排,也不可能把孩子帶着一起長征。

    孩子生下來幾小時後就從賀子珍那裡抱走,也沒來得及給孩子起個名字,隻用一塊黑布把孩子裡着,連同十六到二十四塊銀元托付給一對農民夫婦撫養。

    這對夫婦保證照管好小孩。

    天亮前,毛、賀和紅軍又啟程了,後面是緊追的敵人。

    以後再也沒有打聽到那個女孩的下落。

     這個故事是毛的警衛員吳吉清講的,他當時負責照顧賀子珍。

    開始說這孩子出生在名叫白沙的地方,但白沙離赤水有一百三十英裡。

    後來他說也許出生在遵義北面的楓香壩或雲南境内的威信(紮西)。

    可是這幾個地方都同紅軍當時在行進中的情況不完全吻合。

    &mdash&mdash盡管紅軍總是在相當緊張的情況下行軍的。

     賀子珍的不幸反映了長征路上婦女的不幸。

    盡管劉英直到長征結束後才同洛甫結婚,但她很了解婦女的處境。

    據劉英回憶:&ldquo長征開始時,賀子珍已有身孕,她生下孩子後,隻得把孩子留下,沒有别的辦法。

    部隊在行軍。

    這樣做很慘,但在那樣一種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考慮個人的感情了。

     長征途中,婦女無法照料孩子。

    劉英說,聽起來可能很殘忍,但他們不得不把孩子托給别人或扔掉,這樣她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