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棉裡藏針”

關燈
鄧小平是在陰影的籠罩下開始長征的。

    那時他才三十歲。

    他被撤銷了軍政職務,受到了嚴厲的&ldquo鬥争&rdquo,被武裝看押和公開批判,連妻子也跟他離了婚。

    雖然這還不是他生涯中的最低點,但确實也是一個低點。

    有關這&mdash時期的某些傳說肯定是不真實的。

    看來沒有證據表明,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他真的被送去勞改了。

    他作為紅軍總政治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像數以幹計的其他紅軍戰士一樣扛着自己的行裝、開始了長征。

    但他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佯,成了五千名用肩膀扛裝備的挑夫中的一個。

    然而,這些都是有關鄧小平的早期典型情況的傳說。

     遵義會議改變了鄧小平的低級地位。

    就如在他的生涯中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情況那樣,他從政治上的底層上升到參與毛澤東的高層梯隊。

     鄧小平降職後又東山再起的所有細節在參加長征的人的記憶中并不都十分清楚,但是他的提升卻是毫無疑問的。

     他支持毛澤東,但因為脾氣急躁和心直口快而吃過苦頭。

    人們形容四川人是有名的辣椒罐子,鄧小平恰好就是這種人。

    他出身于一個傳統的中國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位廣東常見的&ldquo客家人&rdquo,後來往北遷至四川,在重慶市北面約三十英裡處的廣安縣的仕紳組織的地方保安隊中任隊長,主管一支一百人左右的隊伍。

    鄧小平早年便離開了家,上了中學,接着在重慶上專科,準備去法國勤工儉學。

    十六歲時,他随一批九十二名中國學生一起乘船去法國。

     在巴黎,他先在雷諾公司的一家工廠做工,後來在火車頭上當司爐。

    他錢很少,也沒有多少東西吃。

    他對楊尚昆将軍說:&ldquo每當我能買得起一塊羊角面包和一杯牛奶時.我總是感到很高興。

    &rdquo鄧小平認為,他身體矮小(身高隻有五英尺多一點)可能與他貧乏的飲食有關,因為他吃得太少。

    他在巴黎的日子使他一輩子喜愛法國食品,特别是羊角面包。

    一九七四年,他作為中國代表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讨論經濟問題的特别大會,領到了三十元(約十六美元)的零用錢,他決定用來買羊角面包。

    常駐聯合國代表黃華建議他在回國途中經過巴黎時再買,這樣國家時面包就比較新鮮。

    他采納了這個建議;他一下買了一百個羊角面包,帶回國送給周恩來和其他那些早年在巴黎就愛吃羊角面包的老朋友。

    西哈努克親王在柬埔寨失敗後在北京待了很長時間,他有時就做上一頓法國飯菜贈送給鄧小平品嘗。

    在巴黎時,鄧小平學會了自己做飯,還為同住在一所老房子裡的其他中國學生做飯。

     他在一九三六年時對埃德加·斯諾說,他在國外的大部分時間是做工,而不是學習。

    他是從法國工人同伴那裡學到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了法國共産黨,以後才加入由周恩來和其他中國青年創建的中國共産黨旅歐支部的。

    在這方面,他走了另一名亞洲革命家胡志明的道路。

    胡比他年長一些,也在法國工作,他們兩人在巴黎相遇,在以後的歲月中他們也常常見面。

    在那些日子裡,鄧小平與周恩來搞得很熟。

    他在由周恩來創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中表現得很活躍。

    他散發傳單,到寫蠟闆,幹了很多工作。

     鄧小平于一九二六年經過蒙古和甯夏回國,在這之前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了幾個月。

    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也在那裡學習。

    後來鄧小平曾回憶說,蔣經國在這所大學裡&ldquo學得不錯&rdquo。

    這所大學當時既面向國民黨也面向中國共産黨。

    回國之後,他在接近共産黨的&ldquo基督教将軍&rdquo馮玉祥的部隊裡工作了一段時期,還在西安附近為馮玉樣建立了一所軍事訓練學校。

    蔣介石在上海實行恐怖統治之後,鄧小平被派往武漢,接着又到上海轉入地下工作,他在上海曾擔任中央委員會秘書長,這是一個處理日常事務的行政職務。

     他在黨内的第一項重大使命是一九二九年被派往廣西西南部去組織一次以所謂第七和第八軍為中心的大規模遊擊戰,他被任命為政委。

     鄧小平有使弟弟叫鄧墾,後來任武漢市市長,一九八四年時已退休。

    還有位妹妹,一九八四年仍在北京的一所科學研究所工作。

    他們的母親在孩子們幼年時便去世了,孩子們是由繼母扶養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