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進遵義

關燈
議一般都是晚上七點開始,持續了四五個小時。

    措詞越來越激烈,翻譯伍修權也感到越來越緊張了。

     白天主要是處理軍事事務。

    這期間正在對部隊進行一次重大的改編。

    解散了中央縱隊及其龐大累贅的挑夫隊伍。

    剩下的重型設備或者被破壞,或者被埋藏起來以備後用。

    必須攜帶的東西都分散到各個部隊去了。

    中央縱隊的年輕人和留下的挑夫都盡可能被編進戰鬥部隊裡。

    第三梯隊的政委李林凱病了,所以這些工作大都由小劉英負責。

     征兵工作正在積極開展,又增加新兵四千人。

    清點人員後證實,紅軍現在隻有三萬人。

     随着會議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站到了毛澤東的一邊。

    很多指揮員指出長征缺乏思想準備的問題。

    他們認為,部隊的嚴重損失,特别是因開小差而造成的損失,主要是由于新兵在思想上沒有做好充分準備。

    和往常執行任務不同,這些新兵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也不知道為什麼打仗,為什麼必須作出犧牲。

    指揮員們認為保密工作做得太過分了,連很多指揮員都不了解情況,這樣就影響了戰鬥意志和官兵們的士氣。

     洛甫和朱德堅決支持毛澤東。

    周恩來再次發言,認為毛澤東對博古和李德的&ldquo左&rdquo傾路線的批評是正确的,并提議毛澤東任紅軍總指揮。

     李富春的發言給伍修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富春是毛澤東在湖南時的老朋友,他和毛的另外一位老朋友、才華橫溢的蔡暢結了婚。

    聶榮臻的發言也使伍修權深受感動,聶榮臻對李德的表現非常生氣。

    伍修權同意聶榮臻對李德的批評,因為他本人也經常領教李德的粗暴态度。

    有一次,他曾對一個部門的領導說,&ldquo李德是個帝國主義分子。

    如果讓我自己選擇,我絕不給他當翻譯。

    既然分配我給他當翻譯,我隻好幹。

    &rdquo 聶榮臻是躺在擔架上來開會發言的(過湘江時,他的腳負了傷,尚未痊愈)。

    他說話時很氣憤。

    每次見到李德,他就惱火,因為使他想起李德的瞎指揮,李德對每門炮的位置以及哨兵設在哪裡等具體部署都作指示,而這些細節連軍團指揮員也無須親自過問。

    聶榮臻對李德的尖銳批評,伍修權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聶榮臻作為第一軍團的政委,對李德的那種隻允許和敵人正面作戰的命令,并不是一概照辦的。

    有時,他們用傳統的朱毛戰術誘政深入,因而仍然打了一些勝仗。

     彭德懷在發言中堅決支持毛澤東,并嚴厲批評博古和李德。

    劉伯承也是如此。

    令人奇怪的是,李德倒覺得,和其他人的發言相比,朱德、彭德懷和劉伯承還是比較&ldquo溫和的&rdquo。

     看來林彪在遵義會議上并沒有起多大作用。

    當然,他在&ldquo文化革命&rdquo中的所作所為以及他的未遂政變可能歪曲了人們的記憶。

    和我交談過的大部分軍入都曾受害于他。

    伍修權斷言說,林彪在會上一言不發,他固支持博古和李德而受過批評。

    聶榮臻同意伍修權的說法。

    可是其他有些人都記得林彪在會上支持毛澤東主張解除博古和李德職務的建議。

    據說,在湘江戰役和第一軍團遭受損失之後,林彪就開始公開批評這兩個人了。

    臨到開會,他講了很多意見,對他們表示了很大的敵意。

     會議所有的參加者當中,隻有何克全幾乎完全支持博古和李德。

    他曾在莫斯科學習過,是個&ldquo正統&rdquo的&ldquo布爾什維克&rdquo。

    他承認他們确實犯了錯誤,但不同意解除他們的職務。

    聶榮臻認為何克全&ldquo相當狂妄自大&rdquo。

    何對毛說:&ldquo你根本不懂馬列主義。

    你隻讀過《孫子兵法》。

    &rdquo盡管遵義會議采取了行動糾正錯誤,何還是一味堅持己見,直到後來,才勉強承認他是錯了。

     聶榮臻和劉伯承建議紅軍改變路線,打過長江,在四川西北部建立一個新的根據地。

    他們認為,那裡的條件比貴州好得多,&mdash&mdash四川省比較富裕;而(公路)交通極不便利。

    這就使得靠兩條腿走路、且行動迅速的紅軍占了點優勢;那裡的軍閥一般來說對蔣介石懷有敵意;另外,四川省人口較多,可以補充兵員。

     最後,周恩來建議停止目前由博古、李德和他本人組成的&ldquo三人團&rdquo工作。

    這個建議得到一緻通過,據說沒有進行表決,整個會議期間一次正式表決也沒有。

    軍事指揮權現在落在朱德和周恩來兩個人身上。

    沒有提到毛澤東。

    但在另一項決議裡,毛被選為領導核心&mdash&mdash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不管紙上寫的如何,大家都知道誰當家。

    另外一項決議寫進了洛甫為毛的批評發言所作的摘要。

    最後一項決議指出,常委内部的分工以後再讨論決定。

     這時彭德懷已經離遵義去對付國民黨将軍吳奇偉了,吳正在威脅着他的第六師。

    打點行裝,收起帳篷,毛澤東和司令部的人馬也于一月十九日離開了遵義。

    出發前,在羅馬天主教堂召開了一次軍事指揮員會議,博古(做政治報告)、周恩來和毛講了話、可惜,發言搞未被保存下來。

     遵義會議結束了。

    長征繼續進行,毛澤東在掌舵。

    中國的道路&mdash&mdash至少今後半個世紀的路&mdash&mdash就這樣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