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赤匪”的興起
關燈
小
中
大
一舉成功的可能性似乎很大。
周思來組織了二萬人的部隊支援這次起義,而忠于政府的軍隊隻有一萬人。
但是對革命者來說,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的。
這時,莫斯科共産國際的一位二十九歲的新代表剛剛抵達中國。
他叫羅明納茲,格魯吉亞人,頗受斯大林的賞識。
羅明納茲對中國一無所知,可是斯大林卻認為可以依靠他執行命令。
他也确實帶來了一項命令,這是斯大林的親口信,斷然下令停止南昌起義的準備工作。
羅明納茲宣布,如果堅持舉行起義,共産國際将不允許它的顧問參加,(那時還有幾名顧問隐藏在中國),也不允許把共産國際的資金用于這一行動。
這項命令是在行動開始前二十四小時下達給周恩來的,他斷然拒絕執行這個命令,決定繼續準備起義。
起義進行得非常順利。
那天天氣晴朗。
八月的南昌,天氣炎熱,無雨。
他們把大金魚缸倒空,裡面裝上開水送到幹渴的隊伍。
士兵們都在院裡露宿,那時的南昌是一個隻有十二萬人口的省會。
到一九八四年,它已經是擁有一百多萬人口的紛亂的大都市了。
天亮之前,城市被起義軍攻占。
國民黨傷亡約八千人,共産黨損失極小。
不知道周恩來當初是否打算守住南昌,不過,南昌實際上是守不住的,因為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将軍立即派兵進逼南昌,而起義者們還指望張發奎支持他們,即使不支持如果能保持中立也好。
三天之後,共産黨人撤出南昌開始南下。
到八月六日,南昌又回到了國民黨手裡。
一起南下的朱德安慰部隊說:&ldquo這就象一九零五年的俄國一樣。
&rdquo他指的是一九零五年俄國那次未遂的起義,列甯把這次起義稱為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ldquo預演&rdquo。
&rsquo 不管其軍事結局如何,南昌在中國革命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把一群傑出的人物聚集到一起,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人&mdash&mdash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劉伯承、葉挺、林彪、肖克和聶榮臻&mdash&mdash都成了領導人物。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名的&ldquo十大元帥&rdquo中有好幾位都出自這些人。
為紀念南昌起義,八月一日在中國被定為紅軍建軍日。
中國沒有一個省份象遙遠的江西那樣聚集過如此衆多的共産黨人。
江西多山,一條大河&mdash&mdash贛江從南向北縱貫全省,然後流往鄱陽湖,彙入長江。
江西地方偏遠,贛南很多地區十分貧窮,當局很難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這塊山巒起伏的土地上,這裡沒有公路(到三十年代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是如此),隻有山間小徑,人們把東西背在背上,人和馬、騾成單線尾随而行。
山路太窄了,連大車都難以通過。
于是,江西成了造反者的避難所。
贛江是江西的大交通幹線,也是唯一的商業動脈。
這裡沒有鐵路。
全省充斥着文盲、疾病、貧窮和愚昧。
(江西省人口一九四三年是一千三百七十六萬一千人,一九八零年增至三千三百一十萬)。
毛澤東沒有參加南昌起義,按照中央委員會的命令,他正忙于秋收起義的準備工作,這是一次以攻占長沙為目标的農村起義。
毛出生于離長沙不遠的韶山的一個富裕中農家庭。
他早期的很多革命活動都是在長沙進行的。
他熟悉農村,在那裡他創造了自己的革命哲學&mdash&mdash充分了解中國農村和農民的哲學。
這些使他常常和那些比較因循守舊的共産黨領導人,特别是由莫斯科的共産國際派來中國的說教者和由蘇聯訓練、受蘇聯的熏陶的一群中國年輕人發生争執,他們中很多人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畢業生,先是受卡爾。
拉狄克和尼古拉·布哈林的影響,後來又受一位非常年輕但又極為固執的蘇聯人巴甫爾·米夫的影響。
米夫對中國一竅不通,不久前還在烏克蘭做黨的工作,二十六歲就成了斯大林在中國事務上的重要代理人。
毛澤東于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發動秋收起義&rdquo使用一面他自己設計的旗幟&mdash&mdash一顆紅星中間有一柄錘子和一把鐮刀。
,起義結束了,九月十九日,毛澤東率領所剩的約一千人來到通往井岡山途中的文家市村。
在文家市,他站在裡仁學校泥濘的操場裡臨時搭起的講台上高聲問他的部下:&ldquo我們有沒有膽量把革命進行下去?&rdquo人們答道:&ldquo有!&rdquo 井岡山是峻峭的岩層露頭組成的山脈,海拔四千至五千英尺,是毛澤東的家鄉湖南與江西的分界線。
在中國,沒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偏僻了。
井岡山位于兩省交界處,向兩邊伸展,沒有道路,森林茂密。
千百年來,這裡是亡命之徒出沒的地方。
沒有任何一屆政府認真地調查過井岡山一帶的情況。
毛澤東了解井岡山,井岡山正好符合他當時的需要&mdash&mdash在這裡,可以聚集力量,可以檢驗他醞釀中的暴力革命理論,還可以用共産主義的實踐來教育農民;用湖南人的話說,毛澤東是個&ldquo上通天文,下知地理&rdquo的人,也就是說,他通曉長沙地區的情況。
井岡山這個名字對他并不陌生。
政府鞭長莫及,整個地區由王、袁兩股土匪控制着。
袁自稱大刀會
周思來組織了二萬人的部隊支援這次起義,而忠于政府的軍隊隻有一萬人。
但是對革命者來說,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的。
這時,莫斯科共産國際的一位二十九歲的新代表剛剛抵達中國。
他叫羅明納茲,格魯吉亞人,頗受斯大林的賞識。
羅明納茲對中國一無所知,可是斯大林卻認為可以依靠他執行命令。
他也确實帶來了一項命令,這是斯大林的親口信,斷然下令停止南昌起義的準備工作。
羅明納茲宣布,如果堅持舉行起義,共産國際将不允許它的顧問參加,(那時還有幾名顧問隐藏在中國),也不允許把共産國際的資金用于這一行動。
這項命令是在行動開始前二十四小時下達給周恩來的,他斷然拒絕執行這個命令,決定繼續準備起義。
起義進行得非常順利。
那天天氣晴朗。
八月的南昌,天氣炎熱,無雨。
他們把大金魚缸倒空,裡面裝上開水送到幹渴的隊伍。
士兵們都在院裡露宿,那時的南昌是一個隻有十二萬人口的省會。
到一九八四年,它已經是擁有一百多萬人口的紛亂的大都市了。
天亮之前,城市被起義軍攻占。
國民黨傷亡約八千人,共産黨損失極小。
不知道周恩來當初是否打算守住南昌,不過,南昌實際上是守不住的,因為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将軍立即派兵進逼南昌,而起義者們還指望張發奎支持他們,即使不支持如果能保持中立也好。
三天之後,共産黨人撤出南昌開始南下。
到八月六日,南昌又回到了國民黨手裡。
一起南下的朱德安慰部隊說:&ldquo這就象一九零五年的俄國一樣。
&rdquo他指的是一九零五年俄國那次未遂的起義,列甯把這次起義稱為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ldquo預演&rdquo。
&rsquo 不管其軍事結局如何,南昌在中國革命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把一群傑出的人物聚集到一起,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人&mdash&mdash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劉伯承、葉挺、林彪、肖克和聶榮臻&mdash&mdash都成了領導人物。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著名的&ldquo十大元帥&rdquo中有好幾位都出自這些人。
為紀念南昌起義,八月一日在中國被定為紅軍建軍日。
中國沒有一個省份象遙遠的江西那樣聚集過如此衆多的共産黨人。
江西多山,一條大河&mdash&mdash贛江從南向北縱貫全省,然後流往鄱陽湖,彙入長江。
江西地方偏遠,贛南很多地區十分貧窮,當局很難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這塊山巒起伏的土地上,這裡沒有公路(到三十年代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是如此),隻有山間小徑,人們把東西背在背上,人和馬、騾成單線尾随而行。
山路太窄了,連大車都難以通過。
于是,江西成了造反者的避難所。
贛江是江西的大交通幹線,也是唯一的商業動脈。
這裡沒有鐵路。
全省充斥着文盲、疾病、貧窮和愚昧。
(江西省人口一九四三年是一千三百七十六萬一千人,一九八零年增至三千三百一十萬)。
毛澤東沒有參加南昌起義,按照中央委員會的命令,他正忙于秋收起義的準備工作,這是一次以攻占長沙為目标的農村起義。
毛出生于離長沙不遠的韶山的一個富裕中農家庭。
他早期的很多革命活動都是在長沙進行的。
他熟悉農村,在那裡他創造了自己的革命哲學&mdash&mdash充分了解中國農村和農民的哲學。
這些使他常常和那些比較因循守舊的共産黨領導人,特别是由莫斯科的共産國際派來中國的說教者和由蘇聯訓練、受蘇聯的熏陶的一群中國年輕人發生争執,他們中很多人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畢業生,先是受卡爾。
拉狄克和尼古拉·布哈林的影響,後來又受一位非常年輕但又極為固執的蘇聯人巴甫爾·米夫的影響。
米夫對中國一竅不通,不久前還在烏克蘭做黨的工作,二十六歲就成了斯大林在中國事務上的重要代理人。
毛澤東于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發動秋收起義&rdquo使用一面他自己設計的旗幟&mdash&mdash一顆紅星中間有一柄錘子和一把鐮刀。
,起義結束了,九月十九日,毛澤東率領所剩的約一千人來到通往井岡山途中的文家市村。
在文家市,他站在裡仁學校泥濘的操場裡臨時搭起的講台上高聲問他的部下:&ldquo我們有沒有膽量把革命進行下去?&rdquo人們答道:&ldquo有!&rdquo 井岡山是峻峭的岩層露頭組成的山脈,海拔四千至五千英尺,是毛澤東的家鄉湖南與江西的分界線。
在中國,沒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偏僻了。
井岡山位于兩省交界處,向兩邊伸展,沒有道路,森林茂密。
千百年來,這裡是亡命之徒出沒的地方。
沒有任何一屆政府認真地調查過井岡山一帶的情況。
毛澤東了解井岡山,井岡山正好符合他當時的需要&mdash&mdash在這裡,可以聚集力量,可以檢驗他醞釀中的暴力革命理論,還可以用共産主義的實踐來教育農民;用湖南人的話說,毛澤東是個&ldquo上通天文,下知地理&rdquo的人,也就是說,他通曉長沙地區的情況。
井岡山這個名字對他并不陌生。
政府鞭長莫及,整個地區由王、袁兩股土匪控制着。
袁自稱大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