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月光下的行軍
關燈
小
中
大
胡須。
他有一匹馬;蔡暢也有馬,她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婦女。
此外,還給毛的懷有身孕的妻子賀子珍配備了馬匹。
很快,這支雜牌軍被編成了排和班,每個男女成員都領到了一杆紅纓槍,以備隊伍一旦遭到攻擊時作為自衛武器。
落日時分,黨的保衛部門負責人、整個非戰鬥部隊的指揮員、曾當過水手的鄧發出現了。
他一反平日的嚴肅态度,講着廣東口音很重的普通話同這支隊伍開玩笑。
他想活躍人們的情緒:&ldquo這可是一支了不起的隊伍呀。
我們有音樂家、劇作家、作家。
如果我們想演一台戲,那可是萬事俱備。
&rdquo氣氛果然活躍了一點。
隊伍在暮色中向于都進發了。
這是紅星縱隊的一部分。
為了使他們不緻迷失方向,沿途每隔一段就有紅星标記指路。
毛是過些時候才離開的。
他還有任務,其中最艱巨的一項任務就是十月十五日要給留在于都的黨的幹部們講話。
他必須告訴他們,紅軍正在撤出;還要讓他們了解今後的局勢,并告訴他們紅軍主力離開後,他們應當如何工作。
這時,于都城裡所有的人都意識到情況非同尋常。
成千上萬的部隊開進于都,然後又離開,或者過江,或者南下去安遠。
當然,大部分年輕的紅軍戰士都不知道這些情況。
他們相信他們要去打一場大仗,也意識到他們要沖出包圍圈。
很多人還領到了過冬的棉衣(這使他們很吃驚),所有的人都要在幹糧袋裡儲存十天的糧食。
然而,這次行動的真正目的何在,卻一直小心地不予透露。
疾病纏身、面帶菜色的毛澤東仍在接受傅連璋醫生的治療。
這時他正在對一群黨員幹部講話,他盡力使自己的口氣充滿信心。
他的講話内容沒有被保存下來,不過,無疑是傳達中央委員會的指示。
說明部隊要沖出包圍圈,粉碎蔣介石的第五次&ldquo圍剿&rdquo,建立新的根據地的計劃;号召幹部要照常工作;告訴大家部隊進行了分編,紅軍留下了很大一部分兵力保衛蘇區,他們不會永遠離開,他們會回來的。
毛澤東堅信,革命最終必定勝利。
這是一次高、中、低三級幹部會議。
毛澤東對這些幹部講話的時候,周恩來、朱德、博古、李德,所有部隊的首長和黨的整個最高領導機關已經上路了。
中央機關十月十二日到達于都,又乘夜色朦胧穿過了于都。
幾千名挑夫(一天付一塊銀元),挑着蘇區的大量财物&mdash&mdash印刷機、紙币镌版、造子彈的機器、重新裝填空彈筒的壓床、愛克斯光機、滿載重要(及不重要)文件資料的箱子,紅軍儲備的銀元、金條、大米、藥品、備用的槍炮、收發報機、電話設備、大卷的電話線入等等。
毛澤東後來說:&ldquo就象大搬家一樣。
&rdquo埃德加·斯諾則稱之為&ldquo整個國家走上征途&rdquo。
這太誇張了,還是毛說得确切。
十月十八日傍晚,毛澤東和大約二十名随從,包括警衛員、他的秘書和工作人員,在于都北門旁一所房子的石闆地小院子裡集合。
他們走出院子,和中央縱隊的其它單位會合了。
毛帶了一袋書、一把破傘、兩條毯子、一件舊外套、一塊舊油布,留下了他那有九個口袋的旅行包。
毛澤東明知危險乃至緻命的撤退就這樣開始了。
紅軍離開了共産黨在過去幾年中賴以生存的蓬勃發展的根據地。
他們悄悄地行動,希望蔣介石的飛機不要發現并轟炸這支蜿蜒而行、前後長達六十英裡的龐大而雜亂的隊伍。
現在是需要堅韌不拔、下定決心的時刻,不允許提任何問題。
沒有人知道他們将去何方,沒有人知道走到哪裡才是盡頭。
毛澤東不知道,博古、李德和周恩來也不知道。
誰也猜不出再過多久蔣介石就會發現這些蠕蠕而行的隊伍。
沒有一個指揮員不為那些如牛負重的挑夫們擔心,他們中間很多人挑着他們能夠肩負得起的最大重量,一天挪動兩英裡都很困難。
工兵營在于都河上架起了五座浮橋。
當時正值枯水季節,在于都一帶,河面不過二百五十英尺或三百英尺寬。
河面寬些的地方,河水很淺,人和馬匹可以毫不費力地涉水而過。
五座浮橋分别架設在于都兩側幾英裡長的河面上。
毛澤東和他的隊伍沿着河岸沒走多遠,月亮就升起來了,河面很平靜,沒有一絲風。
一會兒他們來到渡口,踏上喀喀作響的橋闆,順利地過了河。
很快,這支隊伍就到河對岸向西行進了。
這靜谧的夜,這月光,這河水拍擊浮橋的聲音,激發了男女戰士的興緻。
他們成一路或兩路縱隊沿着狹窄的小道行進,很多人輕輕地哼起了流行的紅軍歌曲。
究竟走向何處,誰也捉摸不透。
他有一匹馬;蔡暢也有馬,她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婦女。
此外,還給毛的懷有身孕的妻子賀子珍配備了馬匹。
很快,這支雜牌軍被編成了排和班,每個男女成員都領到了一杆紅纓槍,以備隊伍一旦遭到攻擊時作為自衛武器。
落日時分,黨的保衛部門負責人、整個非戰鬥部隊的指揮員、曾當過水手的鄧發出現了。
他一反平日的嚴肅态度,講着廣東口音很重的普通話同這支隊伍開玩笑。
他想活躍人們的情緒:&ldquo這可是一支了不起的隊伍呀。
我們有音樂家、劇作家、作家。
如果我們想演一台戲,那可是萬事俱備。
&rdquo氣氛果然活躍了一點。
隊伍在暮色中向于都進發了。
這是紅星縱隊的一部分。
為了使他們不緻迷失方向,沿途每隔一段就有紅星标記指路。
毛是過些時候才離開的。
他還有任務,其中最艱巨的一項任務就是十月十五日要給留在于都的黨的幹部們講話。
他必須告訴他們,紅軍正在撤出;還要讓他們了解今後的局勢,并告訴他們紅軍主力離開後,他們應當如何工作。
這時,于都城裡所有的人都意識到情況非同尋常。
成千上萬的部隊開進于都,然後又離開,或者過江,或者南下去安遠。
當然,大部分年輕的紅軍戰士都不知道這些情況。
他們相信他們要去打一場大仗,也意識到他們要沖出包圍圈。
很多人還領到了過冬的棉衣(這使他們很吃驚),所有的人都要在幹糧袋裡儲存十天的糧食。
然而,這次行動的真正目的何在,卻一直小心地不予透露。
疾病纏身、面帶菜色的毛澤東仍在接受傅連璋醫生的治療。
這時他正在對一群黨員幹部講話,他盡力使自己的口氣充滿信心。
他的講話内容沒有被保存下來,不過,無疑是傳達中央委員會的指示。
說明部隊要沖出包圍圈,粉碎蔣介石的第五次&ldquo圍剿&rdquo,建立新的根據地的計劃;号召幹部要照常工作;告訴大家部隊進行了分編,紅軍留下了很大一部分兵力保衛蘇區,他們不會永遠離開,他們會回來的。
毛澤東堅信,革命最終必定勝利。
這是一次高、中、低三級幹部會議。
毛澤東對這些幹部講話的時候,周恩來、朱德、博古、李德,所有部隊的首長和黨的整個最高領導機關已經上路了。
中央機關十月十二日到達于都,又乘夜色朦胧穿過了于都。
幾千名挑夫(一天付一塊銀元),挑着蘇區的大量财物&mdash&mdash印刷機、紙币镌版、造子彈的機器、重新裝填空彈筒的壓床、愛克斯光機、滿載重要(及不重要)文件資料的箱子,紅軍儲備的銀元、金條、大米、藥品、備用的槍炮、收發報機、電話設備、大卷的電話線入等等。
毛澤東後來說:&ldquo就象大搬家一樣。
&rdquo埃德加·斯諾則稱之為&ldquo整個國家走上征途&rdquo。
這太誇張了,還是毛說得确切。
十月十八日傍晚,毛澤東和大約二十名随從,包括警衛員、他的秘書和工作人員,在于都北門旁一所房子的石闆地小院子裡集合。
他們走出院子,和中央縱隊的其它單位會合了。
毛帶了一袋書、一把破傘、兩條毯子、一件舊外套、一塊舊油布,留下了他那有九個口袋的旅行包。
毛澤東明知危險乃至緻命的撤退就這樣開始了。
紅軍離開了共産黨在過去幾年中賴以生存的蓬勃發展的根據地。
他們悄悄地行動,希望蔣介石的飛機不要發現并轟炸這支蜿蜒而行、前後長達六十英裡的龐大而雜亂的隊伍。
現在是需要堅韌不拔、下定決心的時刻,不允許提任何問題。
沒有人知道他們将去何方,沒有人知道走到哪裡才是盡頭。
毛澤東不知道,博古、李德和周恩來也不知道。
誰也猜不出再過多久蔣介石就會發現這些蠕蠕而行的隊伍。
沒有一個指揮員不為那些如牛負重的挑夫們擔心,他們中間很多人挑着他們能夠肩負得起的最大重量,一天挪動兩英裡都很困難。
工兵營在于都河上架起了五座浮橋。
當時正值枯水季節,在于都一帶,河面不過二百五十英尺或三百英尺寬。
河面寬些的地方,河水很淺,人和馬匹可以毫不費力地涉水而過。
五座浮橋分别架設在于都兩側幾英裡長的河面上。
毛澤東和他的隊伍沿着河岸沒走多遠,月亮就升起來了,河面很平靜,沒有一絲風。
一會兒他們來到渡口,踏上喀喀作響的橋闆,順利地過了河。
很快,這支隊伍就到河對岸向西行進了。
這靜谧的夜,這月光,這河水拍擊浮橋的聲音,激發了男女戰士的興緻。
他們成一路或兩路縱隊沿着狹窄的小道行進,很多人輕輕地哼起了流行的紅軍歌曲。
究竟走向何處,誰也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