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一夕之會
關燈
小
中
大
二人在得到主人允許退下休息後,三成與山城便相偕來到了庭院。
早秋八月的月亮高挂空中。
&ldquo失禮,不知山城大人貴庚?&rdquo &ldquo今年二十六歲,那麼您呢?&rdquo &ldquo這真是巧啊!我也是今年二十六歲。
&rdquo &ldquo哎呀,原來同年嗎?&rdquo &ldquo彼此都還年輕。
&rdquo &ldquo沒錯,時勢也還年輕。
&rdquo &ldquo多多保重。
&rdquo &ldquo沒想到竟有種得一知己的感覺。
&rdquo &ldquo在下也是&hellip&hellip&rdquo 城園内部有一座昆沙門堂。
二人在月光流瀉的走廊上坐下,論天下人物,談時勢風雲,相互為秋日下的年輕生命祝福,忘我地談到深夜。
直江山城守原是在上杉家廚房工作的一個柴碳小吏的兒子。
後作為謙信身邊的小姓奉公,其才情備受愛護。
就在這時,上杉一族中的名門直江大和守子嗣将斷,謙信說&ldquo将與六(山城守幼名)作為養子繼承家門絕不會錯&rdquo。
由于有謙信親自指名,與六便從小官吏之子搖身一變繼承了上杉家的老臣直江大和守,此後在多次戰役及内政參與中的表現都不曾辱沒已故謙信的慧眼。
而如今,年僅二十六歲的他已經是上杉家首屈一指的大器之才,其名号四鄰皆知。
石田三成也曾是一名微賤浪人之子。
三成幼時名叫佐吉,被寄養在江州一個寺廟中當小和尚。
秀吉偶然來此休息,見到這位茶童的模樣,便向寺院求得,帶到長浜城的小姓屋中養育,這也是他今日成就的開始。
二人不僅年齡相同,身世也極為相似。
尤其三成并非僅有武勇,而是一個擁有政治頭腦的人,山城守雖然弱冠即在戰場斬獲武名,但其志向始終在經世抱負上。
在這點上二人也有着很大的共通之處。
昆沙門堂上,一輪明月之下,二人越聊越覺得難以停止。
所謂肝膽相照,說的便是此時此地的這兩名年輕人。
&ldquo有人說人一生中都難遇一知己,而我們互相都還遇上了好主人。
有一個好主人,這份快樂便是平日努力的意義所在。
&rdquo &ldquo擁有好主人便是擁有一個好的使命。
但是三成大人,對主人我雖毫無不滿,但您與在下所處位置卻大有不同。
您身處中央之地奉公,而在下卻無法走出北國偏僻之地。
若說有什麼欲望的話,隻有這點很是羨慕。
&rdquo &ldquo不不,山城大人,世事并未如此定格。
在我們的主君健在時,總有一天諸國戰亂和私鬥會暫時停歇,持續數年的太平之世,那麼,當我等五六十歲之時,天下一統還會繼續持續下去嗎?&rdquo &ldquo這就不知道了。
恐怕沒有人知道。
&rdquo &ldquo對吧&hellip&hellip我們雖無比希冀能在沒有私鬥和戰亂的世間和平生活,然而時代的變動卻并不會與人們的願望一緻。
回望過去曆史的重複,群雄割據,小國與小國之間戰鬥以成大國,大國與大國之間戰鬥再形成如唐土的六國、三國對立的世代,最終演變成兩大強國相對的世界。
&rdquo &ldquo兩大&hellip&hellip确是如此。
&rdquo &ldquo然而這兩大強國無論如何最終也都會想盡辦法合二為一,循着一種既定的宿命而去。
真是愚蠢,然而愚蠢正是人類的曆史。
&rdquo &ldquo為何人們不能滿足于兩大權力分據呢?想來,貴方的主君秀吉大人和東海之雄家康大人若變成這樣的話,正是這兩分世代的代表者。
&rdquo &ldquo沒錯&hellip&hellip既然您話已至此,在下也就直言不諱了。
&rdquo三成臉上顯出平日少有的熱情,注視着山城守清澈的雙眼道,&ldquo若說現在是兩分世界的話,正如您所言,所有人都會立刻說是西方羽柴大人和東邊德川大人。
若這二人能真的同心一緻,将利害隻放在人們的幸福之上,那麼毋庸置疑将國泰民安。
然而就在下的想法,很遺憾,我隻能認為一切都與之相反。
&rdquo &ldquo唉,這又是為何?&rdquo &ldquo這并非是愚才三成所說。
正如方才所言,是曆史說出來的,人類這種愚蠢的反反複複。
&rdquo &ldquo這我明白。
然而,眼見幾千年來史上前例的愚蠢,為何二人還要心知肚明地重蹈覆轍,這點在下實在不解。
&rdquo &ldquo我也是覺得無比奇怪。
但是恐怕兩大權勢是不可能一直維持兩分局面的,孔明三分天下的計謀也不行。
而天下兩分還會呈現出更為激烈的對立态勢吧。
究其原因,是因為二人的一舉一動都決定着
早秋八月的月亮高挂空中。
&ldquo失禮,不知山城大人貴庚?&rdquo &ldquo今年二十六歲,那麼您呢?&rdquo &ldquo這真是巧啊!我也是今年二十六歲。
&rdquo &ldquo哎呀,原來同年嗎?&rdquo &ldquo彼此都還年輕。
&rdquo &ldquo沒錯,時勢也還年輕。
&rdquo &ldquo多多保重。
&rdquo &ldquo沒想到竟有種得一知己的感覺。
&rdquo &ldquo在下也是&hellip&hellip&rdquo 城園内部有一座昆沙門堂。
二人在月光流瀉的走廊上坐下,論天下人物,談時勢風雲,相互為秋日下的年輕生命祝福,忘我地談到深夜。
直江山城守原是在上杉家廚房工作的一個柴碳小吏的兒子。
後作為謙信身邊的小姓奉公,其才情備受愛護。
就在這時,上杉一族中的名門直江大和守子嗣将斷,謙信說&ldquo将與六(山城守幼名)作為養子繼承家門絕不會錯&rdquo。
由于有謙信親自指名,與六便從小官吏之子搖身一變繼承了上杉家的老臣直江大和守,此後在多次戰役及内政參與中的表現都不曾辱沒已故謙信的慧眼。
而如今,年僅二十六歲的他已經是上杉家首屈一指的大器之才,其名号四鄰皆知。
石田三成也曾是一名微賤浪人之子。
三成幼時名叫佐吉,被寄養在江州一個寺廟中當小和尚。
秀吉偶然來此休息,見到這位茶童的模樣,便向寺院求得,帶到長浜城的小姓屋中養育,這也是他今日成就的開始。
二人不僅年齡相同,身世也極為相似。
尤其三成并非僅有武勇,而是一個擁有政治頭腦的人,山城守雖然弱冠即在戰場斬獲武名,但其志向始終在經世抱負上。
在這點上二人也有着很大的共通之處。
昆沙門堂上,一輪明月之下,二人越聊越覺得難以停止。
所謂肝膽相照,說的便是此時此地的這兩名年輕人。
&ldquo有人說人一生中都難遇一知己,而我們互相都還遇上了好主人。
有一個好主人,這份快樂便是平日努力的意義所在。
&rdquo &ldquo擁有好主人便是擁有一個好的使命。
但是三成大人,對主人我雖毫無不滿,但您與在下所處位置卻大有不同。
您身處中央之地奉公,而在下卻無法走出北國偏僻之地。
若說有什麼欲望的話,隻有這點很是羨慕。
&rdquo &ldquo不不,山城大人,世事并未如此定格。
在我們的主君健在時,總有一天諸國戰亂和私鬥會暫時停歇,持續數年的太平之世,那麼,當我等五六十歲之時,天下一統還會繼續持續下去嗎?&rdquo &ldquo這就不知道了。
恐怕沒有人知道。
&rdquo &ldquo對吧&hellip&hellip我們雖無比希冀能在沒有私鬥和戰亂的世間和平生活,然而時代的變動卻并不會與人們的願望一緻。
回望過去曆史的重複,群雄割據,小國與小國之間戰鬥以成大國,大國與大國之間戰鬥再形成如唐土的六國、三國對立的世代,最終演變成兩大強國相對的世界。
&rdquo &ldquo兩大&hellip&hellip确是如此。
&rdquo &ldquo然而這兩大強國無論如何最終也都會想盡辦法合二為一,循着一種既定的宿命而去。
真是愚蠢,然而愚蠢正是人類的曆史。
&rdquo &ldquo為何人們不能滿足于兩大權力分據呢?想來,貴方的主君秀吉大人和東海之雄家康大人若變成這樣的話,正是這兩分世代的代表者。
&rdquo &ldquo沒錯&hellip&hellip既然您話已至此,在下也就直言不諱了。
&rdquo三成臉上顯出平日少有的熱情,注視着山城守清澈的雙眼道,&ldquo若說現在是兩分世界的話,正如您所言,所有人都會立刻說是西方羽柴大人和東邊德川大人。
若這二人能真的同心一緻,将利害隻放在人們的幸福之上,那麼毋庸置疑将國泰民安。
然而就在下的想法,很遺憾,我隻能認為一切都與之相反。
&rdquo &ldquo唉,這又是為何?&rdquo &ldquo這并非是愚才三成所說。
正如方才所言,是曆史說出來的,人類這種愚蠢的反反複複。
&rdquo &ldquo這我明白。
然而,眼見幾千年來史上前例的愚蠢,為何二人還要心知肚明地重蹈覆轍,這點在下實在不解。
&rdquo &ldquo我也是覺得無比奇怪。
但是恐怕兩大權勢是不可能一直維持兩分局面的,孔明三分天下的計謀也不行。
而天下兩分還會呈現出更為激烈的對立态勢吧。
究其原因,是因為二人的一舉一動都決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