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母

關燈
&ldquo大人正在讀書嗎?&rdquo &ldquo帶刀?何事?&rdquo &ldquo漫漫雨夜,若是不打擾,我想和大人聊聊閑話。

    &rdquo &ldquo進來吧。

    &rdquo家康放下書籍。

     其他大名家中,像這樣未受召見就直接來到主公寝室的家臣,必然是和主公極為親近之人,但在浜松城,這樣的親密卻并不少見。

    這裡的譜代大臣在這裡還是一個被稱為海道第一貧窮的小國時,就一直守護着這裡,并且長期與逆境鬥争,親手将現今之主家康從襁褓撫養長大,直至今日。

    正是因為這種非主公撫養臣子,而由臣子養育主公的異例,卻牢牢地建立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家族團結,釀就了一種其他大名家所不具備的德川家獨有的氛圍。

     總的來說,這一切都得益于此地曾是海道第一貧國&mdash&mdash而如今君臣一道,家中齊聚武門第一的勞苦人,這種難得的堅實性也同樣是構成這一氛圍的基礎。

     &ldquo那麼,打擾了。

    &rdquo帶刀跪身進屋,關上了身後的拉門。

    夜晚的冬雨敲打着屋檐,寒意陣陣。

     &ldquo&hellip&hellip&rdquo 安藤帶刀直次好像并沒有特别之事般,隻是鄭重地呆坐在主公面前。

     &ldquo&hellip&hellip&rdquo真是個奇怪的人,家康也默默地望着他。

     然而卻沒有一絲局促和不自然之感。

     聽着屋外雨聲,家康想起了此人已故父親的臉,那個從小他就叫&ldquo爺爺,爺爺&rdquo,總是給他添麻煩的老臣&mdash&mdash安藤家重。

     若是如今依然健在&hellip&hellip家康在腦中想着的功臣除了安藤家重還有十餘人之多。

    他們都是沒能等到盛世,也沒看到家康成人,這個國家還處于逆境時的早期老臣。

     帶刀也是這些功臣之一的兒子,但卻年長家康很多,已經是鬓發染霜的年紀了。

     &ldquo帶刀,你在看什麼?&rdquo &ldquo哦,&rdquo帶刀終于笑了笑說道:&ldquo我很奇怪大人看的書籍總是沒有變化,所以看了看。

    &rdquo &ldquo這個嗎,&rdquo家康低頭看了看書桌上的書,&ldquo書雖是一樣,但心境卻每每不同。

    相對地,不同時候從中得到的東西也會不同。

    比如《中庸》或是《論語》,二十歲讀和三、四十歲讀,其中的差異是很大的&hellip&hellip而所謂書籍,若不是能這樣供一生閱讀的,就不能稱之為真實之書。

    &rdquo &ldquo哦,原來是這樣&hellip&hellip&rdquo 到底他是來慰藉無聊還是來催人無聊,帶刀這個人的想法讓人捉摸不透。

     &ldquo&hellip&hellip&rdquo又是一陣沉默。

     家康也繼續默然。

    外面雨聲潇潇,寒冷的屋内蠟油似乎也被凍住,火焰愈見微弱。

    唯一能感到火氣的就隻有家康身旁的手爐。

     &ldquo你說來閑聊,最近是有什麼變化嗎?&rdquo最終還是家康開口催促道。

     &ldquo是,沒錯。

    &rdquo帶刀嘴唇開始嗫嚅道。

    看他那般讷讷的模樣,就知道此人并非能言善辯之人。

     深知這點的家康露出一絲苦笑,試探道:&ldquo帶刀,你是被年輕人推着來的吧。

    最近朝中有人嚣張跋扈,而我家康對此卻隻作等閑觀,不滿意的年輕人們便慫恿你,要你前來谏言&hellip&hellip沒錯吧?&rdquo &ldquo這&hellip&hellip&rdquo &ldquo不對?&rdquo &ldquo不&hellip&hellip是這樣沒錯。

    &rdquo &ldquo哈哈哈。

    &rdquo看着一向豪氣的帶刀臉紅得像處女般,一副扭捏之态,家康終于笑了出來,&ldquo沒關系,帶刀,說來聽聽。

    &rdquo &ldquo實際上&hellip&hellip今日登城前我遇上了作左大人。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