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

關燈
像已經忘記了的表情。

     &ldquo建造大阪的那幅設計圖中所看到的您的宏大計劃。

    &rdquo &ldquo哦,大阪居所的事嗎?那樣的設計不知好否。

    &rdquo &ldquo當它建成之時,必定成為世上曠古爍今的一大都市。

    &rdquo &ldquo我也是此打算。

    &rdquo &ldquo您預計何時完成呢?&rdquo &ldquo我想年内搬遷。

    &rdquo &ldquo什麼,年内?&rdquo &ldquo隻是個大概。

    &rdquo &ldquo即便如此,這般宏大的工程怎麼也得花上十年啊。

    &rdquo &ldquo哈哈哈,十年世界也變了。

    秀吉也老了&hellip&hellip我已下令包括城内細部和調度裝潢等全都在三年内完工。

    &rdquo &ldquo想必就連工事監督也并非易事。

    而且石料木材等的需求量也很龐大吧。

    &rdquo &ldquo木材由二十八屬國采伐,從陸海運輸。

    &rdquo &ldquo需要多少人力?&rdquo &ldquo這個不知道,到底需要幾萬幾十萬&hellip&hellip奉行說過,光是挖内外壕溝大概需要每天六萬人持續進行三個月。

    &rdquo &ldquo這&hellip&hellip&rdquo數正沉默無語。

    而想起本國的岡崎城和浜松城之間的天差地别,他又感到抑郁不已。

     究竟能否集齊數量如此龐大的石料到沒有石頭的大阪?那麼巨大的費用支出在這個事端多發的戰國又要從何而來?諸如此類的疑問不勝枚舉,秀吉的大氣也讓人懷疑或許隻是狂妄自大。

    這時秀吉好像突然想起來什麼急事,當着數正的面叫來祐筆大村由己,道:&ldquo将我說的一一記下來。

    &rdquo然後開始口述文章,就好像大阪築城隻是閑時才處理的小事,如今讓祐筆記錄文章之事才是自己最重要的正事,甚至連數正的存在也忘了,他斟酌着文章段句,深思之後讓祐筆記錄下一段話。

     &ldquo&hellip&hellip&rdquo 秀吉近在咫尺,數正即便想不聽他的口述也還是會傳到耳朵裡,說的似乎還是給毛利一族小早川隆景的重要回信。

    這再次讓數正不知所措,困惑不已。

     &ldquo大人似乎公務繁忙,我還是暫且退下吧。

    &rdquo &ldquo沒關系,即刻就完。

    &rdquo秀吉絲毫沒有介意,又開始一條條繼續口述。

     所謂的回信,是針對小早川隆景為祝賀此次大捷的文書的。

    秀吉基于目前柳之濑的戰況,果斷催促,希望毛利家此次能明确表示今後向背、旗幟所向&mdash&mdash雖說是私信,内容卻極為重要。

     秀吉在旁說,祐筆執筆書寫。

     看着祐筆的筆尖運轉,秀吉繼續口述。

    石川數正默默地待在一旁,眼睛在庭前的竹叢中遊移。

     &ldquo予柴田喘息之機實乃費事,為日本之治,即便全軍覆沒亦不能毀于築前守之不備,是以下定決心于二十四日寅時下刻直取本城,午時一刻挺進将敵人悉數盡滅。

    &rdquo 這是在說攻陷北之莊時的情況&mdash&mdash為日本之治&mdash&mdash說到此時,秀吉的雙眸亦如當時一般炯炯閃爍。

     内容一轉,文章開始切入毛利家的打算。

     &ldquo人數散亂分布亦非必要之事,理當逾出貴國,商定國界,敞胸坦然相見。

    望能是非明辨,若激秀吉之怒,應有覺悟。

    &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 太大膽了。

    數正不禁偷看了秀吉一眼。

    然而秀吉看起來卻像是在和面前的隆景盤腿談笑一般,輕松随意地讓其寫下這般露骨之言。

    該說他旁若無人好還是天真爛漫好,對于數正而言無法判斷。

     &ldquo東國北條氏政,北國上杉景勝皆已表态将覺悟交予築前守。

    毛利右馬頭大人若也能示覺悟于秀吉,日本之治定勝賴朝以來之況,全仗大人之諒解。

    如大人心存異見,亦可于七月前坦然告之。

    八幡大菩薩誠見,如若至此,兩方唯複輝元之路,切記切記。

    &rdquo &ldquo&hellip&hellip&rdquo 數正眼睛雖然凝視着微風細竹,耳畔卻為秀吉低沉的聲音迷惑而發熱,内心深處也如風中竹葉般止不住顫抖。

     想來,對于這個人而言,大阪築城也許确是閑來小事。

    面對毛利,他也直言若有異議便于七月前告之,雙方于旗鼓間解決。

    數正現在早已超出驚歎,甚至感到一陣疲勞。

     &ldquo您的船隻已經備好了。

    &rdquo恰好這時所司代的将士前來報告,秀吉也剛好整理完了文書。

     寒暄告辭。

     秀吉将佩在腰間的一把刀贈予數正道:&ldquo雖然有些舊,但據說是把好刀,留作紀念吧。

    &rdquo 數正收下了。

     來到門外,秀吉随從一行已備好馬匹等候,将數正送往大津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