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壘

關燈
們的父親希望可以帶在身邊的。

     因為不通過生死,一個人是無法成長的,不在戰場上,武家之子的教學是無法進行的。

     即使是在這兒的羽柴家子嗣,在之前的長浜的小姓部屋時代,一個個都是流着鼻涕的小屁孩,全是山裡娃子,現在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有傑出人品和武士作風、救天下大亂的人物,他們陪在秀吉左右,具有大事小事都可應對的不可或缺的教養,令人大為吃驚。

     這絕不是平日坐在書桌旁可以學得到的。

     多年戰争不斷,即使是作為主人的秀吉也沒有空閑時間來看書學習。

    兵書、國學、道義等書雖然不時拿在手中看看,但那全是在戰場的燈下,或是在敵前的忙裡偷閑。

    他的那些家童們從鼻涕橫流到今日,看書學習的過程也是同樣的。

    而且秀吉一開始并不擅長的國風和歌如今也可以信手拈來,也和常人一樣喜愛筆書諸道。

    這樣想來,他們的學問與書桌無關,全是以生死路上的生命為模本,以人間世态的現實為自身反省之訓,以天地自然為師體會得來的。

     因為改變了下山的路,走着走着就可以展望遠方的平地了。

     秀吉突然停下了腳步,看向木下日向守問道:&ldquo那個煙霧是什麼?&rdquo &ldquo難道是高時川的部落着火了?&rdquo &ldquo是那邊來的煙霧。

    &rdquo &ldquo是新堂嗎?&rdquo &ldquo右邊可以看到更濃的煙霧,那是哪兒?&rdquo &ldquo大概是今市町和狐塚一帶。

    &rdquo &ldquo柴田這個家夥,難道把那一帶給燒了?&rdquo秀吉看着已經燒着半邊東淺井郡的煙霧,突然咬着嘴唇喃喃自語道:&ldquo看着,這個大火不久就将穿過柳之濑,一直燒到北之莊。

    &rdquo 秀吉突然加快了腳步,因為是下山,所以随從們都在後面追趕着。

    秀吉的心中燃起了憤怒之火。

     在他們的主力趕來之前,柴田勢力要麼放火,要麼踐踏田地谷物,很多地區都受害了,雖然詳細情況已經聽說了,但親眼看到時還是不能不感到憤怒。

     但是,他不能被感情驅使。

    蹂躏了城市、村落、農田、山林的柴田的本意就是要誘發出秀吉的這種感情,&ldquo誘其怒,打有準備之仗&rdquo。

     到達山腳時,秀吉回頭看看晚到的人,大聲呼喊道:&ldquo太慢了!太慢了!&rdquo當随行的人都到齊的時候秀吉開始誇自己道:&ldquo怎麼樣,我快吧?我還寶刀未老!&rdquo 遠望焦土的餘煙,剛才的勃然大怒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

    他一邊拄着拐杖探着腳下細小的路,一邊說道:&ldquo看!有開的野梅花。

    &rdquo秀吉開始看那些美好的事物,一會兒就沉醉其中了。

     還可以聽見黃莺的叫聲。

    它在叫着世間戰争的悲慘。

    秀吉對左右兩邊說道:&ldquo雖然是春天,但沒有一個人來看這美好景色的。

    無意間眺望幾眼也是一種情趣。

    有誰能起個頭吟首詩?&rdquo &hellip&hellip 瞬間大家都沉默了,陽光下的梅花香撲面而來。

     大谷平馬吉繼起了個頭:&ldquo欲向來人語,早春野梅香。

    &rdquo 于是,平野權平長泰也填了個下句,和道:&ldquo縱然花期過,也待完勝時。

    &rdquo 秀吉顯得十分高興,一面贊賞大家,一面向前走,走着聊着,在口中低聲吟誦着。

    天神山池之原中間是秀吉方的一個小陣地,看那陣旗應該是細川與一郎忠興的地盤。

     &ldquo口渴了,去要點白開水來喝喝。

    &rdquo 秀吉說着說着,就來到了陣門,忠興及其家臣都感到非常驚訝,還以為秀吉是突然前來巡查的。

     &ldquo不是不是,是爬父室山回來了,突然想起來了,就來看看。

    &rdquo秀吉看着面前的忠興,喝着水說道。

     &ldquo你的部隊立刻撤退,回故鄉去。

    還有,坐丹後宮津一元的兵船去威脅越前敵人的沿海區域。

    &rdquo 忠興立刻回複&ldquo謝謝殿下,遵命&rdquo。

    秀吉離開之後,他就馬上撤軍,回到宮津去了。

     一個月後,在此展開賤嶽決戰的時候,這支細川軍的一部分率領着水軍,從水上襲擊了越前的領海。

     登山想水軍。

    這種不靠聯想的構思也隻有秀吉才有。

     總而言之,那天突然命令忠興撤退,用一碗白開水潤喉後,秀吉離開幾案,囑咐忠興要向藤孝問好。

    來到陣外告辭之後,秀吉又轉頭叫起忠興:&ldquo與一郎,與一郎。

    &rdquo 忠興想:&ldquo難道還有其他命令?&rdquo他跑了過來。

     &ldquo與一郎,可否給我一匹馬?&rdquo 忠興還以為秀吉想要一匹好馬,一臉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