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和解

關燈
合作,我心中隻有三法師君&rdquo。

    他用這種說辭體面地保持了中立,除此之外,再無答複。

     在此期間,秀吉領導人們在京都有條不紊地為去世的信長舉辦了前所未有的盛大法事。

    因此,全國的人心一時間都聚集到這件事上,秀吉的核心地位和名聲則日漸上升,這讓雄踞北國的豪強勝家感受到了事态的緊迫和決斷的必要。

     然而,遺憾的是,猛将勝家雖心事重重,夜不能寐,越前的山野卻在十月底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大軍無法行動。

    正當此時,泷川一益又寫來密函:&ldquo待明春雪化時,舉大事方為上策。

    在此之前應與秀吉求和。

    &rdquo勝家也贊同這一說法,他昨夜和老臣們商議的其實正是這個問題。

     &ldquo如果您還有話要告訴又左大人,不妨讓人快馬追上他吧。

    &rdquo兩位老臣見勝家一籌莫展,便再三勸說道。

     &ldquo既然如此,&rdquo勝家首次向兩人訴說了心中的困惑,&ldquo派遣前田又左衛門利家與我的心腹不破彥三、金森五郎八長近作為使者去與秀吉議和,這是商談時定下的事,那麼到底如何呢?&rdquo &ldquo您的意思是?&rdquo &ldquo我說的是又左。

    &rdquo &ldquo您是擔心使者的态度嗎?&rdquo &ldquo我勝家再清楚不過了,秀吉還是下人的時候,他們兩人晚上就在外面胡鬧,兩家的關系也親密得如同親戚一般。

    &rdquo &ldquo這事我等也有所耳聞,信長大人開始安土工程的時候,秀吉和又左的臨時住所,僅一牆之隔,夏天的時候,兩人隻穿條兜裆布,在牽牛花下飲酒、高聲談笑、共進晚餐的情景,我等時常見到。

    &rdquo &ldquo又左衛門利家和秀吉之間的關系如此親密,此人與我等老臣相比,當然隻是晚輩,但無論如何,也是織田家的直接下屬。

    和羽柴、池田、蒲生、佐佐等人一樣,也是舊臣之一啊。

    長久以來他站在北國一方,待在我勝家的麾下,那也隻是從信長公所命。

    現在将此人派到猴子那裡,是否妥當?實話說,現在想起來,突然感覺有點兒擔憂,所以才向諸位征求意見。

    &rdquo &ldquo您不必擔心。

    &rdquo &ldquo不必嗎?&rdquo &ldquo完全不必。

    &rdquo 拜鄉五左衛門道:&ldquo又左的領地是能登七尾的十九萬石,其子利長的領地是越前府中的三萬石,都被大人的領國以及我等心腹之人的城池包圍起來。

    不僅在地勢上将他與秀吉隔開,而且他的家小隻能留在府中和七尾,如此看來,您的擔憂似乎有些過慮。

    &rdquo 德山則秀也同意這一觀點:&ldquo主公與又左大人之間,一起身經百戰,未見一事不和。

    過去在清洲的年輕武士中,前田大人人稱&lsquo犬千代&rsquo,是位出名的性情暴躁之人,但是如今判若兩人。

    說到耿直之人,當屬又左大人,說到正直之人,當屬又左大人,無人不贊同此言。

    所以,又左大人作為本次的使者,是當之無愧的不二人選了。

    &rdquo &ldquo原來如此。

    &rdquo 如此聽來,勝家自覺過慮,不禁笑了起來。

     然而,這一計策,若是結果不力,事态便會迅速惡化。

    并且,若軍隊在明年春天之前未能出動,岐阜信孝愈加孤立,伊勢泷川的分裂行動帶來的動蕩将十分嚴重。

     因此,這次派遣為重中之重。

    沒過多久,前田利家便從七尾城趕來。

     又左衛門利家自幼左眼失明,他比秀吉小一歲,今年四十五歲。

     戰争的經曆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就連這單眼失明的容貌也成了剛強品格的某種象征。

     &ldquo今夜真是承蒙大人款待。

    &rdquo 這是利家抵達北之莊的晚上。

     他一邊享受着勝家的盛情款待,一邊笑着說款待過于隆重。

     起初,阿市也坐在席間,勝家夫婦共同招待利家。

     &ldquo如此寒冷的夜晚,讓您在這無味的酒席間陪同我等武人,實屬辛苦。

    我等也感到頗受約束,請您回屋吧。

    &rdquo利家說道。

    有一種強要阿市離開的口氣。

     勝家将利家此言僅理解為客氣之舉。

    然而在利家的心中,卻另有一番滋味。

     看着眼前的阿市,和已故的信長頗有幾分相似。

    她嫁到如此遙遠的北國,成為勝家的夫人,在為又左衛門利家送行的酒席間侍奉左右。

    一想到這些,他便感到痛心疾首,也無心戀酒。

     &ldquo您能前來,我真是萬分榮幸。

    早就聽說這剛烈程度不同反響。

    &rdquo &ldquo大人您說的是這酒嗎?&rdquo &ldquo我說的是您呐。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