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鶴
關燈
小
中
大
最近這幾天,出入清洲城的人馬絡繹不絕,展現出一幅不同尋常的光景。
此地曾是織田信長的發家之地,如今卻成為讨論其後事的地方。
聚集在此的遺臣們打着&ldquo向三法師君請安&rdquo的旗号,彼此既沒有承認是收到柴田勝家的書信,也沒有承認是奉秀吉之命而來。
但是暗地裡大家都知道最近城裡要舉行大評議,議題的内容也是衆所周知的,隻是還沒有下達有關具體時間的公文而已。
所以,即使向三法師君請完安,大家也沒有回去,都各自在城外擁兵而待。
比往常多好幾倍的人在炎熱的夏天一下子擁入狹小的城邑,其混雜和喧嚣真是非同一般。
馬匹的肆意奔跑、匹夫之間的喧嘩争吵、頻頻發生的小火災,真是讓人連感歎無聊的空暇都沒有。
接近月末,以神戶信孝、北畠信雄一族為首,柴田勝家、羽柴秀吉、丹羽長秀、細川藤孝、池田信輝、筒井順慶、蒲生氏鄉、蜂屋賴隆等也基本到齊了。
隻剩泷川一益一人還沒有到。
為此,大家的批評也是非常露骨:&ldquo信長公在世時,總是首先考慮泷川一益,重用他,并把管理關東地區的重任交給了他,今日信長公兇變他卻沒有火速趕到,成何體統!真是不像話!&rdquo &ldquo本來這個人就是個陰謀家,不會忠誠如一的。
恐怕這次也要馬上站不住腳了吧!&rdquo其中也有這樣肆無忌憚的人。
在城中的酒亭裡也有人在故意談論此事。
&ldquo要說一益大人的功勞,竭盡全力研制新武器算一個吧,所以射擊技術沒有疑問。
要說他的幹勁,發射鐵炮樣樣在行,憑借此點也得到了信長公的器重。
與此同時,名聲大振,這也是當時織田軍有破竹之勢的原因吧,總之他是出色的。
&rdquo &ldquo或許如此,但在這樣的場合下也看出了他不好的一面。
&rdquo &ldquo不光如此,判斷力也不好。
上州廄橋是偏遠地區,費些時日是在所難免的,但在途中與北條勢力進行一場沒有取勝希望的戰争,之後在神流川慘敗,最後好不容易回到居城的伊勢長崎等諸如此類的事,該說是可憐呢,還是可笑呢?&rdquo 這是公然的指責。
同時對讨伐明智時遲到的柴田勝家的指責也是沸沸揚揚。
當然,這些傳聞應該也傳到了遺臣們的耳朵裡。
羽柴家的家丁也馬上将此事報告給了秀吉。
秀吉臉色一變,點了點頭。
&ldquo是嗎?這是要下手了啊。
因為柴田也受到責難,誰也不會想到流言出自柴田本人,這一切都是勝家安排的苦肉計。
這是大評議前的謀略戰啊,想耍花招。
總之泷川是被柴田拉攏的。
&rdquo 信長死後,這幾天在清洲城裡就能看到織田王國的縮影。
在大評議之前,各遺臣都在拐彎抹角地打探别人對評議結果和将來的想法。
當然這其中有默契、反目、利用流言、采取誘惑對策、拉攏、離間等一切手段。
柴田勝家與神戶信孝的來往尤為引人注目。
一方是宿老的首席,一方是已故信長的三子。
兩人公事以外的親密交往,不得不引起時人的注目。
&ldquo對于柴田勝家來說,肯定會撇開二子信雄大人不管,立信孝大人為下任世嗣。
哎呀,一場風波在所難免啊!&rdquo大家都這麼認為。
但是,不擁立信孝的人都相信一定會是信雄繼位。
信長的繼承人,除了追随他而去的在二條城戰死的長子信忠,理所當然就是信雄和信孝了。
雖然此種見解無可非議,但無論誰繼承都無所謂呢、還是應該支持某一方這一問題難住了各遺臣。
信雄、信孝都是永祿元年出生的,今年二十五歲。
同年的兄弟是有些奇怪,在這個時代,上流家族裡有不是同一母親所生的兄弟很平常。
另外,雖然信雄是兄,信孝是弟,但是從出生日期來看,弟弟信孝早出生二十天,當然他應該是哥哥,但是信孝的生母出身卑賤,延遲呈報了生産的消息,這樣信孝就被定為三子,出生晚的信雄便成了二子。
兩人雖說是兄弟,但骨肉親情
此地曾是織田信長的發家之地,如今卻成為讨論其後事的地方。
聚集在此的遺臣們打着&ldquo向三法師君請安&rdquo的旗号,彼此既沒有承認是收到柴田勝家的書信,也沒有承認是奉秀吉之命而來。
但是暗地裡大家都知道最近城裡要舉行大評議,議題的内容也是衆所周知的,隻是還沒有下達有關具體時間的公文而已。
所以,即使向三法師君請完安,大家也沒有回去,都各自在城外擁兵而待。
比往常多好幾倍的人在炎熱的夏天一下子擁入狹小的城邑,其混雜和喧嚣真是非同一般。
馬匹的肆意奔跑、匹夫之間的喧嘩争吵、頻頻發生的小火災,真是讓人連感歎無聊的空暇都沒有。
接近月末,以神戶信孝、北畠信雄一族為首,柴田勝家、羽柴秀吉、丹羽長秀、細川藤孝、池田信輝、筒井順慶、蒲生氏鄉、蜂屋賴隆等也基本到齊了。
隻剩泷川一益一人還沒有到。
為此,大家的批評也是非常露骨:&ldquo信長公在世時,總是首先考慮泷川一益,重用他,并把管理關東地區的重任交給了他,今日信長公兇變他卻沒有火速趕到,成何體統!真是不像話!&rdquo &ldquo本來這個人就是個陰謀家,不會忠誠如一的。
恐怕這次也要馬上站不住腳了吧!&rdquo其中也有這樣肆無忌憚的人。
在城中的酒亭裡也有人在故意談論此事。
&ldquo要說一益大人的功勞,竭盡全力研制新武器算一個吧,所以射擊技術沒有疑問。
要說他的幹勁,發射鐵炮樣樣在行,憑借此點也得到了信長公的器重。
與此同時,名聲大振,這也是當時織田軍有破竹之勢的原因吧,總之他是出色的。
&rdquo &ldquo或許如此,但在這樣的場合下也看出了他不好的一面。
&rdquo &ldquo不光如此,判斷力也不好。
上州廄橋是偏遠地區,費些時日是在所難免的,但在途中與北條勢力進行一場沒有取勝希望的戰争,之後在神流川慘敗,最後好不容易回到居城的伊勢長崎等諸如此類的事,該說是可憐呢,還是可笑呢?&rdquo 這是公然的指責。
同時對讨伐明智時遲到的柴田勝家的指責也是沸沸揚揚。
當然,這些傳聞應該也傳到了遺臣們的耳朵裡。
羽柴家的家丁也馬上将此事報告給了秀吉。
秀吉臉色一變,點了點頭。
&ldquo是嗎?這是要下手了啊。
因為柴田也受到責難,誰也不會想到流言出自柴田本人,這一切都是勝家安排的苦肉計。
這是大評議前的謀略戰啊,想耍花招。
總之泷川是被柴田拉攏的。
&rdquo 信長死後,這幾天在清洲城裡就能看到織田王國的縮影。
在大評議之前,各遺臣都在拐彎抹角地打探别人對評議結果和将來的想法。
當然這其中有默契、反目、利用流言、采取誘惑對策、拉攏、離間等一切手段。
柴田勝家與神戶信孝的來往尤為引人注目。
一方是宿老的首席,一方是已故信長的三子。
兩人公事以外的親密交往,不得不引起時人的注目。
&ldquo對于柴田勝家來說,肯定會撇開二子信雄大人不管,立信孝大人為下任世嗣。
哎呀,一場風波在所難免啊!&rdquo大家都這麼認為。
但是,不擁立信孝的人都相信一定會是信雄繼位。
信長的繼承人,除了追随他而去的在二條城戰死的長子信忠,理所當然就是信雄和信孝了。
雖然此種見解無可非議,但無論誰繼承都無所謂呢、還是應該支持某一方這一問題難住了各遺臣。
信雄、信孝都是永祿元年出生的,今年二十五歲。
同年的兄弟是有些奇怪,在這個時代,上流家族裡有不是同一母親所生的兄弟很平常。
另外,雖然信雄是兄,信孝是弟,但是從出生日期來看,弟弟信孝早出生二十天,當然他應該是哥哥,但是信孝的生母出身卑賤,延遲呈報了生産的消息,這樣信孝就被定為三子,出生晚的信雄便成了二子。
兩人雖說是兄弟,但骨肉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