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蜀

關燈
的事,向大高輸送兵糧更是難上加難。

     這時,有一人站出來說:&ldquo恕我僭越,不知可否将大高城一事交與我,我願拼盡全力一起保來年上京計劃的實施。

    &rdquo 大家望向末席方向,原來說話者是質子元康。

     元康不似一般年輕人血氣方剛,總是畏首畏尾的。

    不知是境遇造人,還是生來如此,不具備武斷的勇将才幹,這便是今川家的幕将們對他的評價。

     這樣的元康在這當頭上竟然說:&ldquo讓我去吧!&rdquo主動請求承擔至難的大高城救援一事。

     &ldquo嗯?&rdquo 在座所有人不可思議的眼神都聚集到了這位看起來畏首畏尾的年輕人的身上。

     義元也非常意外。

     &ldquo元康,你是說你去嗎?&rdquo &ldquo是的。

    &rdquo &ldquo你的意思是你有辦法向大高輸送兵糧嗎?&rdquo &ldquo略有小計&hellip&hellip&rdquo &ldquo哦。

    你的話&hellip&hellip&rdquo 義元稍考慮了一下,獨自點點頭。

     對元康算是有些了解的,在座之中要屬義元了。

    因為已故的雪齋時常向他提起元康:&ldquo那個年輕人,不要總認為他不過就是困于籠中的鳥兒。

    他也絕不是滿足于在今川家檐下築巢的燕雀。

    總有一天,大鵬的雛鳥會成為大鵬的。

    你要有所意識,不然你将很難駕馭他。

    &rdquo 長久以來,義元并沒有完全将雪齋的話放在心上。

    直到見到元康加冠(1)後,言行舉止明顯成熟,又在第一次帶兵打仗時有如此智舉,才慢慢相信了雪齋所說。

     &ldquo好吧,能保證順利完成對大高的救援吧?&rdquo &ldquo臣下賭上身家性命,定保大高安穩,也算對您多年的養育之恩有所回報。

    &rdquo元康說道。

     今川家是将他當作質子,做戰略上的軟禁,并不是出于慈悲、同情或善意養育他,是為了吞并三河。

     可元康卻說自己受到了養育之恩。

    不隻是今天說說,平日裡元康也無時無刻不表現出感懷恩義的樣子。

     義元突然在心底對他升起一股憐憫之情。

    這個質子竟然如此依賴自己,感恩于自己給予他的生命。

     &ldquo大高城位于敵地之中,稍有差池便會全軍覆沒,去那裡要抱有必死的決心。

    你要拼命做好這件事。

    若是成功解救了大高一城人的性命,作為褒獎,我允許你歸本國之城,一了三河老臣們的夙願。

    &rdquo &ldquo謝謝!&rdquo &ldquo從七歲起便作為質子身處他國的你,也很希望回去吧。

    &rdquo &ldquo并沒有這樣想過。

    &rdquo &ldquo你沒有這樣想過?三河的老臣們盼着他們的主人回歸盼得不止一天兩天了。

    這也難怪他們。

    若是這次你能漂亮地處理好大高城一事,就讓你帶功回歸。

    &rdquo &ldquo是!&rdquo 元康恭謹地領命,同時謝過義元的這番承諾,退回座位。

     幕将們剛剛一直在焦慮地望着元康,見事情已定,便你一言我一語地提醒元康要做好充分準備,包括大高附近的地理、織田軍的兵勢、合戰經驗、軍事物資等等種種事項,作為前輩的幕将們都事無巨細地講給元康聽。

     &ldquo是&hellip&hellip是&hellip&hellip&rdquo 即便是元康心中已然有數的事項,元康也老老實實地伏地拜聽。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1)加冠:冠禮。

    日本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的戴冠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