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圍繞夏威夷作戰問題的讨論經過
關燈
小
中
大
,但也不能否認,它在用兵思想的研究方面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在對美用兵思想發生如此混亂的一九三六年所取得的成果,正是由于我國海軍大學這一研究海軍用兵作戰思想的最高學府進行了&ldquo對美作戰研究”而不是部分航空人員等所鼓吹的&mdash&mdash從大艦巨炮主義的主流派看來&mdash&mdash那種&ldquo唯我重要論&rdquo。
在這次研究中,明确地提出了在開戰之初就對珍珠港進行空襲的設想: &ldquo在敵之主力艦艇,特别是航空母艦停泊于珍珠港内時,要有這樣一種開戰的思想,即乘敵不備,用飛機進行襲擊。
&hellip&hellip&rdquo 當時的海軍航空兵本部部長山本五十六認為:過去正統派對美國的戰略思想&mdash&mdash待敵艦隊前來進攻後,把它引到我國近海,然後艦隊以戰列艦為核心進行決戰,殲滅敵艦隊&mdash&mdash是被動的,要是采取這種&ldquo被動打法&rdquo,不但難以取勝,而且還會陷入持久戰和越來越困難的境地,以緻最後不得不投降。
特别是在今天航空發展的情況下,也許不會出現像日本所期待的那種艦隊決戰的情況。
作為日本來說,它的國力和軍事力量方面都遠不如美國,除了在開戰之初就積極作戰,先發制人,迫使敵人始終處于守勢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其他可以戰勝美國的辦法。
在一九三九年的平沼内閣時期,日本國内曾圍繞日德意三國同盟問題一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當時擔任海軍次官的山本五十六就曾提出:我國不應為德國火中取栗,不能圍攻英美,把它們推到對立面去,也就是說,不要結成一個必然導緻太平洋戰争的同盟。
這是他懷着一片憂國的真誠心意和以遠大目光對國際形勢所作的客觀判斷,他就是根據這一判斷,為國家的前途擔憂。
山本甚至在遺書中這樣寫着:&ldquo&hellip&hellip在戰場上英勇奮戰,慷慨捐軀并不難,難的是一貫忠心耿耿、力排庸俗議論,死而後已。
&rdquo他頂住來勢兇猛的潮流,在贊成結成同盟的那些人的法西斯攻勢面前巍然不動。
山本從次官室&mdash&mdash面向海軍省的院子&mdash&mdash的暗淡氣氛中解放出來後,被任命為海軍士官最高榮譽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當他來到為海面的反光照射得很耀眼的&ldquo長門号&rdquo旗艦就職的第二天(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國際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爆發了歐洲戰争,它以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
堅持反對日美開戰的山本,不得不認識到:戰局這樣日益擴大,如萬一再發生意外事态,日本的主要敵人恐怕就是美國了。
如果真這樣,日本海軍想要依靠過去那種傳統的迎擊作戰方針取得勝利,看來是相當困難的了。
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肩負起指揮大型艦隊來保衛海疆之重任呢? 山本自就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以來,盡管對自己啼笑皆非的命運牢騷滿腹,但他迫于形勢,不得不日夜默默地冥思苦想,以構思出一個能穩操勝算的對美作戰方案。
一九四〇年三月,山本通過靶艦看到一隊隊機群在統一指揮下出色地進行白天魚雷攻擊的訓練,心裡十分高興,不由得自言自語地對他身旁的參謀長福留繁少将說:&ldquo參謀長,難道就不能用飛機進攻夏威夷嗎?&hellip&hellip&rdquo 這句話,山本第一次說出了要通過航空兵力進攻夏威夷。
山本也許已作出這樣判斷:要是對夏威夷進行突然襲擊的話,我海軍航空部隊的攻擊力量能夠取得其所期望的戰果。
然而,不管怎麼說,夏威夷畢竟太遠,而且又是美國海軍的重要基地,它肯定戒備森嚴。
要接近夏威夷,那就得在三千海裡以外發動進攻,而這樣的進攻很難掩飾我方的企圖。
因而可以想象得到,進行這種作戰是相當困難的。
但作為山本來說,也不過是得到一些啟發罷了,他并沒有再說什麼。
兩個多月後,五月七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東太平洋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這次演習與往年不同,艦隊在結束演習後并沒有駛回美國西海岸,而是奉命全部停泊在珍珠港内。
美國總統羅斯福本想讓這支艦隊開進夏威夷,用這種架勢來制止日本針對南方的行動,從而迫使日本政府放棄利用歐洲戰局的大好時機&mdash&mdash荷蘭戰敗,英法陷于困境&mdash&mdash向南方擴張的念頭。
然而,美國太平洋艦隊開進珍珠港的這一行動,對正在暗中盤算&ldquo如何進攻夏威夷&rdquo的山本來說,卻是一個極好的誘餌。
後來局勢日益緊張。
看來時局發展下去勢必會導緻對美開戰。
在這種形勢下,山本一直為對美作戰的設想所苦惱。
可是,他現在所考慮的唯一辦法&mdash&mdash即在開戰之初通過航空母艦突然襲擊在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mdash&mdash由于太危險和過于投機,所以連山本自己也難以作出決斷。
但在這一年十一月下旬,山本從進攻荷屬印度尼西亞的圖上作戰演習中,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如果占領荷屬印度尼西亞,那就必須看到:遲早總有一天會發展到同美、英、荷三國處于戰争狀态。
因此,一開始就得準備同這三個國家作戰。
否則很難制訂出具有勝利把握的作戰方案來,何況對南方資源地區發動進攻戰,需要投入我國海軍的大部分兵力。
倘若在這一作戰中,美國艦隊的主力前來進攻,那就得抽調在南方作戰的決戰兵力去迎擊美國艦隊。
這樣一來,南方作戰将因此停頓下來。
另外,可以估計到,在南方作戰中将會消耗大量兵力,而作戰結束後,要恢複那些消耗了的兵力以便作好迎擊美國艦隊的部署,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這就使山本痛切感到,無論如何也得擋住強大的美國艦隊的進攻。
而且他還感到,在此期間美國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将會有空襲日本本土的危險。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海軍在對美用兵思想發生如此混亂的一九三六年所取得的成果,正是由于我國海軍大學這一研究海軍用兵作戰思想的最高學府進行了&ldquo對美作戰研究”而不是部分航空人員等所鼓吹的&mdash&mdash從大艦巨炮主義的主流派看來&mdash&mdash那種&ldquo唯我重要論&rdquo。
在這次研究中,明确地提出了在開戰之初就對珍珠港進行空襲的設想: &ldquo在敵之主力艦艇,特别是航空母艦停泊于珍珠港内時,要有這樣一種開戰的思想,即乘敵不備,用飛機進行襲擊。
&hellip&hellip&rdquo 當時的海軍航空兵本部部長山本五十六認為:過去正統派對美國的戰略思想&mdash&mdash待敵艦隊前來進攻後,把它引到我國近海,然後艦隊以戰列艦為核心進行決戰,殲滅敵艦隊&mdash&mdash是被動的,要是采取這種&ldquo被動打法&rdquo,不但難以取勝,而且還會陷入持久戰和越來越困難的境地,以緻最後不得不投降。
特别是在今天航空發展的情況下,也許不會出現像日本所期待的那種艦隊決戰的情況。
作為日本來說,它的國力和軍事力量方面都遠不如美國,除了在開戰之初就積極作戰,先發制人,迫使敵人始終處于守勢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其他可以戰勝美國的辦法。
在一九三九年的平沼内閣時期,日本國内曾圍繞日德意三國同盟問題一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當時擔任海軍次官的山本五十六就曾提出:我國不應為德國火中取栗,不能圍攻英美,把它們推到對立面去,也就是說,不要結成一個必然導緻太平洋戰争的同盟。
這是他懷着一片憂國的真誠心意和以遠大目光對國際形勢所作的客觀判斷,他就是根據這一判斷,為國家的前途擔憂。
山本甚至在遺書中這樣寫着:&ldquo&hellip&hellip在戰場上英勇奮戰,慷慨捐軀并不難,難的是一貫忠心耿耿、力排庸俗議論,死而後已。
&rdquo他頂住來勢兇猛的潮流,在贊成結成同盟的那些人的法西斯攻勢面前巍然不動。
山本從次官室&mdash&mdash面向海軍省的院子&mdash&mdash的暗淡氣氛中解放出來後,被任命為海軍士官最高榮譽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當他來到為海面的反光照射得很耀眼的&ldquo長門号&rdquo旗艦就職的第二天(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國際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爆發了歐洲戰争,它以後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
堅持反對日美開戰的山本,不得不認識到:戰局這樣日益擴大,如萬一再發生意外事态,日本的主要敵人恐怕就是美國了。
如果真這樣,日本海軍想要依靠過去那種傳統的迎擊作戰方針取得勝利,看來是相當困難的了。
那麼用什麼方法才能肩負起指揮大型艦隊來保衛海疆之重任呢? 山本自就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以來,盡管對自己啼笑皆非的命運牢騷滿腹,但他迫于形勢,不得不日夜默默地冥思苦想,以構思出一個能穩操勝算的對美作戰方案。
一九四〇年三月,山本通過靶艦看到一隊隊機群在統一指揮下出色地進行白天魚雷攻擊的訓練,心裡十分高興,不由得自言自語地對他身旁的參謀長福留繁少将說:&ldquo參謀長,難道就不能用飛機進攻夏威夷嗎?&hellip&hellip&rdquo 這句話,山本第一次說出了要通過航空兵力進攻夏威夷。
山本也許已作出這樣判斷:要是對夏威夷進行突然襲擊的話,我海軍航空部隊的攻擊力量能夠取得其所期望的戰果。
然而,不管怎麼說,夏威夷畢竟太遠,而且又是美國海軍的重要基地,它肯定戒備森嚴。
要接近夏威夷,那就得在三千海裡以外發動進攻,而這樣的進攻很難掩飾我方的企圖。
因而可以想象得到,進行這種作戰是相當困難的。
但作為山本來說,也不過是得到一些啟發罷了,他并沒有再說什麼。
兩個多月後,五月七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東太平洋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這次演習與往年不同,艦隊在結束演習後并沒有駛回美國西海岸,而是奉命全部停泊在珍珠港内。
美國總統羅斯福本想讓這支艦隊開進夏威夷,用這種架勢來制止日本針對南方的行動,從而迫使日本政府放棄利用歐洲戰局的大好時機&mdash&mdash荷蘭戰敗,英法陷于困境&mdash&mdash向南方擴張的念頭。
然而,美國太平洋艦隊開進珍珠港的這一行動,對正在暗中盤算&ldquo如何進攻夏威夷&rdquo的山本來說,卻是一個極好的誘餌。
後來局勢日益緊張。
看來時局發展下去勢必會導緻對美開戰。
在這種形勢下,山本一直為對美作戰的設想所苦惱。
可是,他現在所考慮的唯一辦法&mdash&mdash即在開戰之初通過航空母艦突然襲擊在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mdash&mdash由于太危險和過于投機,所以連山本自己也難以作出決斷。
但在這一年十一月下旬,山本從進攻荷屬印度尼西亞的圖上作戰演習中,突然想起一個問題:如果占領荷屬印度尼西亞,那就必須看到:遲早總有一天會發展到同美、英、荷三國處于戰争狀态。
因此,一開始就得準備同這三個國家作戰。
否則很難制訂出具有勝利把握的作戰方案來,何況對南方資源地區發動進攻戰,需要投入我國海軍的大部分兵力。
倘若在這一作戰中,美國艦隊的主力前來進攻,那就得抽調在南方作戰的決戰兵力去迎擊美國艦隊。
這樣一來,南方作戰将因此停頓下來。
另外,可以估計到,在南方作戰中将會消耗大量兵力,而作戰結束後,要恢複那些消耗了的兵力以便作好迎擊美國艦隊的部署,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這就使山本痛切感到,無論如何也得擋住強大的美國艦隊的進攻。
而且他還感到,在此期間美國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将會有空襲日本本土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