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讀者

關燈
差不多在20年前,我就不揣谫陋地想寫一本《文明的故事》,現在我總算實現了這一心願的一部分,完成了這第一卷。

    在這有限的篇幅裡,我想盡我心力之能及,把人類的文化遺産&mdash&mdash如在其原因、特性與成果方面,在發明的進步方面,在經濟組織的變動方面,在政府組織的嘗試方面,在宗教的熱情方面,在倫理與禮儀的盛衰方面,在文學的精華方面,在科學的發展方面,在哲學的智慧方面,以及在藝術的成就方面,都能依時代并用默察方法有條理地進行叙述。

    不要說我這一企圖是如何地荒唐,也不必說這一觀念是如何不自量力。

    因為我花了好幾年的工夫,僅僅完成五分之一[1],而我已明顯地感覺到,隻靠一人的心力,隻靠一人的有生之年,是難以完成這一工作的。

    但是,我還是夢想完成此工作,雖然或許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對于那些熱愛哲學的人,可能多少有些用處,因為他們對于事物總想作一全面了解:在時間上,他們想透過曆史去追求遠景、統一與領悟;在空間上,他們又想透過科學去實現這遠景、統一與領悟。

     我一直覺得,我們的分類曆史寫作法&mdash&mdash如經濟史、政治史、宗教史、哲學史、文學史、科學史、音樂史、藝術史等&mdash&mdash對人類整體生活的批判都有欠公正。

    曆史的寫作,一定要經緯兼顧,分析與綜論并用。

    同時,最理想的曆史纂述應設法把每一時代的每一國家的文化、組織、變動與路線等整個錯綜複雜的現象,都加以綜述。

    然而,知識的積累已将曆史分成無數孤立的專史,像科學就是一例。

    而且一般拘謹的學者,他們也把自己局限于某一領域而不願從任何整體觀點來寫曆史,不管是從整個物質世界着眼,還是從我們人類過去的生活着眼,他們都不願這麼做。

    因為論述範圍廣,錯誤的幾率也就多,因此,任何人要把他的精力放在曆史綜述上,勢将變成悲劇的箭靶,受到無數專史學者的圍攻與抨擊。

    5000年前,古埃及人普塔霍特普(Ptahhotep)就說過:&ldquo你應想到,在議會中你可能會受到專家怎樣的攻擊,最笨的人才無所不談。

    &rdquo《文明的故事》涉及面廣,無所不及,對每一方面都難窺全豹,因此,它必須承擔每一位理論批評家毫不客氣的指責。

    像哲學一樣,這種冒險是沒有理由求諒于人的,最多博得個愚勇之名而已。

    但是,我也希望像哲學一樣,這本《文明的故事》永遠能誘導出一點進取的精神,使我們能沖進文明史的緻命深處。

     《文明的故事》計劃共出5卷,每卷内容如下: 第1卷《我們的東方遺産》:從埃及與近東方面叙述到亞曆山大之死為止;在印度、中國與日本方面則寫到目前為止;另加一篇導論,将文明的性質與條件略加叙述。

     第2卷《我們的古典遺産》:叙述希臘、羅馬以及在希臘與羅馬統治下的近東文明史。

     第3卷《我們的中古遺産》:叙述天主教與封建制度下的歐洲、東羅馬帝國的文明,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在亞洲、非洲與西班牙的情形,以及意大利文藝複興的經過。

     第4卷《我們的歐洲遺産》:叙述從宗教改革到法國大革命為止的歐洲各國的文化史。

     第5卷《我們的現代遺産》:叙述由拿破侖即位到目前為止的歐洲史,包括發明與政治、科學與哲學、宗教與倫理、文學與藝術各方面。

     我們之所以由東方開始,不是因為亞洲乃我們所熟知的最古老的文明之地,而是因為亞洲的文明形成希臘與羅馬文化的背景與基石,亨利·梅恩爵士(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