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兵器譜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寫在開始,也是寫在結束的話,你不要問我如何寫出這些故事,也許我隻是三國時代的一個小卒,也許我是三國天空中劃空而過的流星,但我相信,我寫的故事真的發生過。
這是一篇遲到的後記,因為的《三國兵器譜》全七篇早在2002年就完成了。而後來寫的“彜陵之戰”完成于2003年,隻有“官渡之戰”是最新完成的,原因當然很簡單,是為了這次書稿。
那就讓我分開說說這些三國的故事吧,說說這些故事是從何而來的。
我喜歡武俠,一直希望能夠寫武俠小說,我相信我能夠寫。我喜歡三國,一直希望能夠生在三國時代,哪怕作一名小卒也好。所以我寫出了三國兵器譜,早在三年前,這樣的故事還沒什麼人寫過,我算是先驅者。
這個系列雖然脫胎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但很多細節都重新組織了,兵器譜是我寫作的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過程,如果說今後我還能夠寫出一點讓大家記得的東西,那這個系列毫無疑問将是最堅實的基石。要知道三國真的很難改寫,因為受三國熏陶的華人太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我寫出的東西别人不一定滿意,不過創作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創作是很私人的事情,不能夠追求被所有人認同。但畢竟改寫三國是我們很多年來的一個夢想,無論好與不好,我都會繼續下去,因為有很多朋友在給我動力。
記得曾經我承諾《三國兵器譜》這個系列隻寫七篇,之後我會構架自己的武俠世界。承諾已經完成,但是三國就像一個不死的情節讓我總是割舍不下。盡管從創作上來說,用别人的人物,用别人的故事來寫自己的小說,有種寄生的味道,但是從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看,這種味道就像一種宿命,在現代的每一個華人都無法逃脫。我現在已經明白,文化的傳承就是這樣,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本來就是不斷沉澱,不斷開拓的結果。
因此無論是在寫《華夏神器》,還是寫自己的長篇小說時,我都在想是否該再寫一篇三國,或者說再寫一個系列。于是我想三國兵器不應該是一個結束,而應該是一個開始,因為無論如何這個系列是真正為自己快樂而創作。
三國兵器譜從2001年5月份到12月份一共完成七篇,這七篇按寫作先後順序分别是:狂歌戟(典韋),風雪槍(趙雲),丈八矛(張飛),問天槍(張遼),火雲刀(許褚),天下戟(呂布)和收官之作青龍刀(關羽)。而後在2003年1月份,完成了彜陵之戰,主要寫的是劉備;在今年也就是04年五月份完成了官渡之戰,裡面的主角是曹操和郭嘉。
本來彜陵之戰和官渡之戰會被命名為“王者篇”,王者篇還可能包括完整的“赤壁之戰”,說的是孫權和周郎的故事,可惜一直沒有靈感。所以最後“王者篇”還是寫成了“三國的碎片”,可見創作的艱難,
而寫了那麼多的故事,最投入的是創作青龍刀的過程,《青龍刀》寫好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一點。文章寫到最後有種想哭的感覺,把自己代入古人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作為三國兵器譜的完結篇,我想受點痛苦也是值得的,而之後赢得的掌聲和認同,更将成為我一輩子創作的動力。
在這次整理書稿的過程中,我回頭看看這些文章,少了幾分沾沾自喜,多了一點惶恐。很多地方處理的并不到位,這樣的文章能夠得到大家認同,真的讓人非常感激。我是從網絡中走來的寫手,沒有良好的回貼率和點擊率來支撐,一個寫手很容易就會放棄,我能夠不停的寫下去,真的是因為有太多支持我的朋友,無論是我見過的還是沒見過的。
有人說這個不是武俠,或者說不算是武俠,我不知道什麼才是武俠,寫作的初衷隻是練筆,我并不介意别人的評論,但是我個人覺得好看是第一位的,而武俠也是沒有定式的。《三國兵器譜》這個系列好看麼?呵呵,我個人認為是的,我也相信每一個有耐心來看我的後記的朋友也是這麼認為的。
也許有人會問馬超,夏侯,黃忠,又或者說東吳的武将還都沒有單獨寫,就我個人而言,我也希望有天能夠完成三國王者篇。寫作要有感覺,要有時間。而感覺和時間卻都是我們作為凡人,作為一個創作人最難獲得的東西,這一切我都依賴于靈感。
但無論如何,堅持寫下去,創作更多的故事,是我目前的信念,無論是“三國”、“華夏”、“熱血”還是“天下”系列,都要寫下去,這裡當然還要大家的支持。我相信中華俠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礎,我相信華夏大地的英雄不會被人忘記,所以我會一直堅持創作下去。
套用一句前輩的話:在明月天山間,我化為大海,你化為清風,我們再守一守,這錦繡的神州。
君天整理于2004年5月24日夜
這是一篇遲到的後記,因為的《三國兵器譜》全七篇早在2002年就完成了。而後來寫的“彜陵之戰”完成于2003年,隻有“官渡之戰”是最新完成的,原因當然很簡單,是為了這次書稿。
那就讓我分開說說這些三國的故事吧,說說這些故事是從何而來的。
我喜歡武俠,一直希望能夠寫武俠小說,我相信我能夠寫。我喜歡三國,一直希望能夠生在三國時代,哪怕作一名小卒也好。所以我寫出了三國兵器譜,早在三年前,這樣的故事還沒什麼人寫過,我算是先驅者。
這個系列雖然脫胎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但很多細節都重新組織了,兵器譜是我寫作的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過程,如果說今後我還能夠寫出一點讓大家記得的東西,那這個系列毫無疑問将是最堅實的基石。要知道三國真的很難改寫,因為受三國熏陶的華人太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我寫出的東西别人不一定滿意,不過創作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創作是很私人的事情,不能夠追求被所有人認同。但畢竟改寫三國是我們很多年來的一個夢想,無論好與不好,我都會繼續下去,因為有很多朋友在給我動力。
記得曾經我承諾《三國兵器譜》這個系列隻寫七篇,之後我會構架自己的武俠世界。承諾已經完成,但是三國就像一個不死的情節讓我總是割舍不下。盡管從創作上來說,用别人的人物,用别人的故事來寫自己的小說,有種寄生的味道,但是從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看,這種味道就像一種宿命,在現代的每一個華人都無法逃脫。我現在已經明白,文化的傳承就是這樣,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本來就是不斷沉澱,不斷開拓的結果。
因此無論是在寫《華夏神器》,還是寫自己的長篇小說時,我都在想是否該再寫一篇三國,或者說再寫一個系列。于是我想三國兵器不應該是一個結束,而應該是一個開始,因為無論如何這個系列是真正為自己快樂而創作。
三國兵器譜從2001年5月份到12月份一共完成七篇,這七篇按寫作先後順序分别是:狂歌戟(典韋),風雪槍(趙雲),丈八矛(張飛),問天槍(張遼),火雲刀(許褚),天下戟(呂布)和收官之作青龍刀(關羽)。而後在2003年1月份,完成了彜陵之戰,主要寫的是劉備;在今年也就是04年五月份完成了官渡之戰,裡面的主角是曹操和郭嘉。
本來彜陵之戰和官渡之戰會被命名為“王者篇”,王者篇還可能包括完整的“赤壁之戰”,說的是孫權和周郎的故事,可惜一直沒有靈感。所以最後“王者篇”還是寫成了“三國的碎片”,可見創作的艱難,
而寫了那麼多的故事,最投入的是創作青龍刀的過程,《青龍刀》寫好的時候已經是淩晨一點。文章寫到最後有種想哭的感覺,把自己代入古人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作為三國兵器譜的完結篇,我想受點痛苦也是值得的,而之後赢得的掌聲和認同,更将成為我一輩子創作的動力。
在這次整理書稿的過程中,我回頭看看這些文章,少了幾分沾沾自喜,多了一點惶恐。很多地方處理的并不到位,這樣的文章能夠得到大家認同,真的讓人非常感激。我是從網絡中走來的寫手,沒有良好的回貼率和點擊率來支撐,一個寫手很容易就會放棄,我能夠不停的寫下去,真的是因為有太多支持我的朋友,無論是我見過的還是沒見過的。
有人說這個不是武俠,或者說不算是武俠,我不知道什麼才是武俠,寫作的初衷隻是練筆,我并不介意别人的評論,但是我個人覺得好看是第一位的,而武俠也是沒有定式的。《三國兵器譜》這個系列好看麼?呵呵,我個人認為是的,我也相信每一個有耐心來看我的後記的朋友也是這麼認為的。
也許有人會問馬超,夏侯,黃忠,又或者說東吳的武将還都沒有單獨寫,就我個人而言,我也希望有天能夠完成三國王者篇。寫作要有感覺,要有時間。而感覺和時間卻都是我們作為凡人,作為一個創作人最難獲得的東西,這一切我都依賴于靈感。
但無論如何,堅持寫下去,創作更多的故事,是我目前的信念,無論是“三國”、“華夏”、“熱血”還是“天下”系列,都要寫下去,這裡當然還要大家的支持。我相信中華俠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礎,我相信華夏大地的英雄不會被人忘記,所以我會一直堅持創作下去。
套用一句前輩的話:在明月天山間,我化為大海,你化為清風,我們再守一守,這錦繡的神州。
君天整理于2004年5月24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