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仕途初登 嶄露鋒芒(5)

關燈
他說:虞舜在食具上塗上漆釉,奢侈作風,招緻十國叛離,遠不如唐堯的節儉,即使宮殿裡的梁柱也不加雕刻。

    世人稱歎伯夷的美德,便是用來勉勵尊崇氣節。

     他大聲疾呼:奢侈是最大的邪惡,節儉是軍民共同遵守的美德。

    如果每人都像許由一樣看待權勢,這個世界又何有訴訟争執。

    能夠徹底實施兼愛尚同,即使陌生人也很快成為親密的朋友。

     曹操提倡節儉,詛咒罪惡,其實是有感而發,有所針對的。

    因為他在故鄉期間,已經聽說,朝廷越來越腐敗了。

    盡管在各地貪官污吏和軍團官兵的無厭索取和勒索下,農民已嚴重破産,被迫紛紛起義,但靈帝的皇宮卻聲色犬馬。

     在宦官的安排下,靈帝不理政事,也不治軍權,并把後宮假扮成市場,宮女們化妝成商人,做起買賣商品的遊戲。

    靈帝本身則打扮成尋芳客,在歡宴中飲酒、唱歌、作樂。

     連狗也戴上了帽子,穿着宮服。

    靈帝更經常駕驢出遊,洛陽王孫貴族也立刻争相仿效,動物的身價比人還高…… 曹操聽到這些消息後,真是歎息不止,心中非常着急。

    他恨死那些宦官們,把個朝廷攪得一團糟糕。

    他隻能借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抱負、理想和情懷。

     他雖然現在已經解職還鄉,按一般人的看法,他是斷了仕途,起碼也是相當長的時間内失去了任官的機會。

    但是他卻并不這樣看,他固執地認為,凡有才有德的人,是不會過分長久被擱置一邊的。

    盡管朝廷是宦官當道,畢竟還有那麼多文武百官,具體料理政事,還得靠那些文武官員們,難道他們就不希望有能幹事的人在位嗎?都不能幹事,那麼具體的事誰幹? 因此,曹操等待着,他憑預感,覺得自己不會長期如此被擱置一旁的。

     光和元年,即公元一八○年,也就是曹操解職還鄉剛兩年的時間,曹操忽感心旌搖蕩,神思飛揚,再不能專心一意于書本之上。

    他是相信預感的,便斷定,會有貴客臨門。

     果然近午時分,有朝廷使者飛馬馳到,相随的還有府中随員。

    曹操喜出望外,熱情相迎。

    雖非客人,卻比貴客還貴。

     使者宣旨,曹操跪聽,使者宣道:曹操解職還鄉兩年,謹守儒道,朝夕用功,大有長進,特宣進京,複任議郎。

     曹操十分高興,因為牽連解職,重新任用的隻有他一人。

    凡因過解職,重新任用,能官複原職的,也從無先例,可見朝廷對他是另眼相看了。

     後來曹操才弄清楚,是朝廷急需一個精通《尚書》、《毛詩》、《左傳》、《春秋》及《谷梁傳》,而且又能運用在當代政事上的官員。

    而京城裡,根本找不到一個這樣的能人。

    宦官中自不必說了,他們除了善于逢迎,奸狡巨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