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篇 空談的馬谡,盲動的曹休

關燈
鑒于街亭的重要性,面對的又是張合這樣的悍将,大家都認為應該讓魏延吳懿這樣有經驗的宿将來防守。

    然而,諸葛亮卻提拔了一個三十九歲的馬谡。

    馬谡是馬良的弟弟,平時顯得頗有才氣。

    不過,劉備卻看不起他,臨終前告誡諸葛亮:“馬谡言過其實,不能重用。

    ”諸葛亮卻不太相信,不會吧,他在南征孟獲時提出的“攻心為上”的主意還是相當精彩的嘛,因此諸葛亮仍然信任馬谡,不僅任命他為參軍還經常通宵達旦地和他商量大事。

    這次,諸葛亮任命他為主将帶領前軍鎮守街亭這個要地。

    而諸葛亮本人,仍然坐鎮西城,遠離街亭幾百裡。

    三國時對将領的破格提拔并不罕見,如魏延呂蒙陸遜等。

    大家雖然有異議,但也說不出來。

     趾高氣揚的馬谡帶着蜀漢的先頭部隊先張合一步到達街亭。

    看了周圍的地理後,他自作主張,違反諸葛亮占據隘口的指示,将主力駐紮在小山上。

    部下的王平大吃一驚,這不是自尋死路嗎?連連勸谏。

    王平是個一直在軍隊裡摸爬滾打長大的老兵,實戰經驗豐富,人也很聰明。

    但這麼一個人卻是個大老粗,别說寫,認識的字都隻有十來個。

    自認為才高八鬥的馬谡哪會把這麼一個标準的文盲放在眼裡?兵書裡“置之死地而後生”白紙黑字明明白白,這個不識字的家夥哪裡能看懂?大概嫌他太羅索,幹脆派他去别的地方紮營,自己就上山後等着魏軍來圍攻後來個“置之死地而後生”,要張合(連帶着王平諸葛?)出醜。

    {cchere※com電子趙括} 張合果然來了,但卻沒有送死。

    他看到街亭居然擺出了這麼一副奇怪的姿勢,先分兵把王平(隻有約一千人)和馬谡的聯系切斷,自己親率主力包圍馬谡,并立刻切斷了馬谡軍兵的水源。

    計毒莫過絕糧,其實最狠的還是斷水。

    喉嚨裡冒火的馬谡命令大家向下沖擊,但就是沖不破張合的包圍圈。

    馬谡喉嚨眼睛腦袋全都冒了火,頭腦發熱的他覺得天氣怎麼也越來越熱,出營一看,張合的人馬延山到處在放火!跑吧,現在已經是葡萄幹了,再不跑,就要成烤鴨了。

    這樣,“置之死地而後熟”的馬谡全軍潰散,街亭被張合輕易奪取。

    他本人也知道闖了大禍,都不敢回去見諸葛亮,連夜逃回成都。

    聽說街亭失守,諸葛亮頓時就蒙了:完了,失去了這麼個屏障及前鋒部隊,自己已經無法打退張合的五萬精兵,而魏國的援軍随時将源源不斷到來。

    無可奈何之下,他遷西城附近的一千多戶百姓退回了漢中。

    回去後,他立刻将馬谡這個罪魁禍首斬首(注1),同時提拔了這一戰表現出色的王平。

    自己也上表自貶為右将軍,但仍代理丞相一職。

    同時,在箕谷充當奇兵的趙雲鄧芝也被曹真打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這麼以失敗告終。

     在諸葛亮的曆次北伐中,第一次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

    劉備去世後,魏國對蜀漢的輕視無以複加,隴右一帶毫無戰備。

    遭此突然打擊,其震驚及混亂可想而知,三郡不戰而降(其中的安定遠在北方,距離蜀漢前鋒的街亭都有幾百裡)就是證據。

    至于隴右西涼,連魏國的地方官都認為如果一個月内沒有援兵,用不着諸葛亮來打,餓也餓死了。

    然而,這麼有利的情況下,諸葛亮卻遭受了曆次北伐中最為嚴重的失敗。

    其中最大的敗筆,當然是任用了馬谡這麼一個紙上談兵的家夥。

    馬谡的前軍數量,大概是一個成建制的“整編師”,卻損兵折将隻有王平的一個“加強營”完整撤了回來(其他被打散的部隊,不排除有零散回來的可能)。

    馬谡并不是一無是處的人物,但這樣的用法顯然不妥。

    劉邦平定天下,運籌帷幄是張良的責任,金戈鐵馬是韓信的工作,從來不曾颠倒。

    諸葛亮也有他的張良韓信,馬谡就是張良,魏延就是韓信,雖然尺寸小了點。

    這次卻本末倒置,雪藏韓信後讓張良上戰場去對付魏國的“韓信”,當然是自讨苦吃。

    從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