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篇 淮南三叛之二 石卵

關燈
曹芳不敢動司馬師,司馬師對曹芳可不客氣。

    司馬兄弟聽說曹芳有殺司馬昭對付司馬師的動議後,司馬昭長安也不去了,帶着兵就進了洛陽。

    司馬師立刻召集群臣以皇太後的命令以曹芳昏庸無能為由要廢其為原來的爵位齊王另立新帝,大家都不敢有異議,也就順水推舟地表示了同意。

    當天曹芳就被遷出了皇宮,另行找地方居住。

    關于這一段的記載,裴松之在注解三國志時引用的魏書魏略的記載相差幾乎一百七十九度,一個說司馬師得到郭太後的诏書後名正言順地廢曹芳,一個說司馬師派人入宮後威逼郭太後而強行廢曹芳。

    其中奧妙,隻有大家自己體會了。

    不過,司馬師廢曹芳的理由到不是完全的胡說,這個小皇帝确實不是做大事的料。

    就這樣,曹芳再次成了齊王。

    不過和下面的高貴鄉公曹髦相比,至少他善終,沒準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皇帝被廢,總得找個新的。

    司馬師的意見,打算立曹操的兒子彭城王曹據為帝。

    曹睿的皇後郭太後立刻就不高興了:"彭城王曹據是我的叔叔,這一來我怎麼辦(太後變公主)?還是以文帝的長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妥。

    "司馬師于是再度召集大家商議,以此為基調迎曹髦登基。

    曹髦突然得到太後的召見,不知道是為什麼,進洛陽後小心翼翼。

    十月,十四歲的曹髦在洛陽被立為曹魏新的皇帝。

     朝廷的一系列變故,連皇帝都被換了,再度震動了邊疆。

    曹魏的揚州刺史文欽是個骁勇善戰的虎将,又和曹爽是同鄉,因此曹爽當政時相當受器重。

    仗着曹爽的權勢,他為人傲慢,時不時地有欺上淩下的舉動。

    曹爽覆滅後他就猶如驚弓之鳥,畢竟司馬懿殺孟達後将申耽下獄,滅王淩時将楊康處斬,隻要你确實有罪即使立有大功也不放過。

    同時,他好大喜功,動不動就殺掉俘虜以他們的首級作為自己的戰功,而對此有所了解的司馬師不但不誇獎他,反而經常為此訓斥幾句,他當然心裡不高興。

    無獨有偶,這個時候魏國的鎮東将軍毌丘儉也因為向來和夏侯玄李豐等人私交不錯而擔驚受怕,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聯合起兵反叛司馬師。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毌丘儉文欽僞造了郭太後诏書起兵反叛司馬師。

    他們脅迫淮南一帶的兵将以及大小官員全都入壽春,然後歃血為盟。

    然而,這麼一番做作下面隐藏的是他們的虛弱。

    從一開始他們就底氣不足,傳檄各地後卻上表先把司馬懿吹捧一番,然後說司馬師的才德不能服衆,應廢其大将軍一職,最後建議以衛将軍司馬昭,太尉司馬孚(司馬懿的弟弟),或是護軍司馬望(司馬孚的兒子)代替他執掌朝政。

    哪匹馬上台後能饒了你們?連司馬師的親弟弟都舉出來了,這不是一上來就開始求饒了嗎?毌丘儉派人去聯系鎮南将軍諸葛誕和兖州刺史鄧艾。

    鄧艾一向為司馬氏所器重,而諸葛誕雖然對司馬氏有所不滿但和文欽的關系更為惡劣,他的使者統統被這二人斬首。

    拉不到盟友的毌丘儉文欽留下老弱病殘在壽春,自己帶着五六萬精銳人馬渡過淮河駐紮在項城(如今河南項城縣東北)。

    到了項城後,毌丘儉在城裡堅守,文欽則在城外打遊擊。

     司馬師聽說淮南再度反叛,召集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

    王朗的兒子王肅提議:“當年關羽擒于禁殺龐德後兵鋒不可一世,而孫權靠安撫他将士家屬就令他完蛋。

    如今淮南軍兵的家屬都在内地,我們應當加以撫恤及監視,這樣就能夠瓦解叛軍的勢頭。

    ”這時候司馬師眼睛附近長了個肉瘤,剛剛割除相當的疼痛。

    大家都說大将軍貴體欠安,還是讓太尉司馬孚挂帥出征為好。

    隻有王肅傅暇鐘會勸司馬師奮力親征:“淮楚一帶士兵強悍,毌丘儉文欽也勢必負隅頑抗。

    派别人去,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就完了。

    ”病榻上的司馬師一躍而起:“我決定了!”他把洛陽朝政委托給弟弟司馬昭後,調集各地人馬十幾萬帶病直奔淮南。

     司馬師路過許昌時,任命了荊州刺史王基為監軍統領許昌的人馬作為前鋒。

    王基告訴司馬師此行必勝無疑:“淮南的兵将人民沒人願意反叛,隻不過在毌丘儉的刺刀下被劫持而已。

    大軍長驅直入,他們勢必土崩瓦解。

    ”司馬師同意他的看法讓他進兵後,又因為有人說叛軍鋒芒畢露而勸他效仿當年周亞夫平定吳楚的經驗堅壁清野,因此而派人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