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曹操得隴
關燈
小
中
大
自從漢獻帝東遷許昌後,戰火東移,長安等地保持了相對的平靜。
李催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兵敗被殺,董卓的餘黨徹底覆滅。
韓遂馬騰等雖然一時勢不兩立互相火并,在朝廷的反複勸解下,馬騰也不是韓遂的對手,順勢于建安二年左右和解。
曹操在官渡赤壁前後為了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對關中的韓遂馬騰等人采取了安撫的政策,并受到了相當的效果。
官渡之時,鎮撫關中的鐘繇在關鍵時刻向曹操前線運送了兩千多匹軍馬。
鑒于當時的形勢,這多半是關中諸侯的貢獻。
後來袁尚的河東太守郭援騷擾曹操後方時,又是鐘繇率領馬騰等人将這個外甥擊斬。
戰鬥中馬超腿部中箭而輕傷不下火線,龐德則親自斬殺郭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之前,征調馬騰為衛尉,馬騰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來到邺城“安居樂業”。
曹操在赤壁吃了敗仗,但北方的根本沒有損失。
第二年韓遂也在心腹骁将閻行(當年韓遂馬騰混戰時,就是他差點要了馬超的命)的勸說下送兒子來當人質,順便還搭上閻行的父母。
這樣,至少在形式上曹操統領着關中。
然而,曹操對關中的統治畢竟是形式上的,那個自從建安二年起就一直為曹操撫鎮關中的司隸校尉鐘繇連長安都到不了,隻能屈居弘農遙領關中。
同時,關中軍閥林立,韓馬的臣服還不能使曹操完全安心。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太原人商昭等占據大陵城反叛,曹操任命夏侯淵代理征西将軍一職,率領徐晃等率軍北讨。
夏侯淵等人先後攻破二十餘屯,包圍并攻下了大陵城,破殺商昭平息了叛亂。
司隸校尉鐘繇想趁熱打鐵,請求以讨伐漢中的張魯為名,進軍關中。
一旦騙到了關西諸侯的信任,就來個圖窮匕現,脅迫關西諸将全部送質任子到邺城,鞏固曹操在關西地區的統治。
已升為尚書的關西通衛觊和丞相倉曹屬高柔在分析了關西形勢後,反對這次行動。
他們認為那些諸侯都是小人得志,沒有什麼雄心大志。
如今給他們幾頂烏紗帽,他們心滿意足不會有反叛的舉動。
然而一旦動兵,他們并不完全是傻瓜,将懷疑曹操的動機,恐怕将招緻禍亂。
然而,曹操同樣不滿足于關西僅僅名義上的歸附,認為不妨讓鐘繇試一試,沒有聽從衛觊高柔的意見(注1)。
三月,曹操下令夏侯淵與鐘繇合軍西進,徐晃率部留在汾陰撫鎮黃河東岸。
對夏侯淵大軍,關西諸将果然起了疑心。
鐘繇暗地裡離間本來就不和的馬超韓遂等,想不到弄巧成拙,正在狐疑的關中諸将因此明白曹操真正的槍口是對着自己,又驚又怕。
馬超于是聯合楊秋、李堪、成宜、梁興、侯選、程銀、馬玩、張橫等一齊起兵反叛,又勸說老大韓遂不要顧慮邺城的兒子入夥(注2)。
韓遂的骁将閻行勸阻(閻行的父母亦在邺城),但韓遂深感自身受到威脅,不願束手就擒決意起兵。
韓遂在涼州經營多年,從董卓打到曹操,實力最強資曆最老,被聯軍推舉為都督,成為了首腦。
曹仁剛從江陵撤下來不久,正"失業"的時候,曹操就命令他代理安西将軍,率領諸将拒守潼關地區。
韓遂、馬超率關西聯軍十部号稱十萬,分據潼關及附近渭河口黃河西岸一帶,人多勢衆。
曹操明白單靠曹仁的力量無法取勝,命令他堅壁清野不要輕易交鋒,同時積極準備親征。
他任命當時任五官中郎将的長子曹丕留守邺城,并留下程昱等人輔佐。
七月,曹操親自出兵。
出征前,他的手下議論紛紛,都認為關西的士兵擅長使用長矛投槍銳不可當,不帶領精兵猛将難以抗衡。
曹操卻滿不在乎:“打不打決定于我,而不是決定于他們。
他們的長矛雖然厲害,但我會讓其毫無用武之地。
你們等着看好戲吧。
” 八月,曹操親率大軍到了潼關,和西涼聯軍隔着潼關紮營,誰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曹操召集部下商量對策,徐晃建議以主力牽制住敵軍,把他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南邊潼關後,自己引别部暗渡北部的蒲坂津,從河西渭北迂回渭南。
這個建議正中曹操下懷,他立即命令徐晃、朱靈等率部夜渡蒲坂津。
與此同時,馬超也看到了蒲坂津的危險,勸韓遂未雨綢缪:“我們先在渭河北岸的蒲坂津口立營防備曹軍西渡
李催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兵敗被殺,董卓的餘黨徹底覆滅。
韓遂馬騰等雖然一時勢不兩立互相火并,在朝廷的反複勸解下,馬騰也不是韓遂的對手,順勢于建安二年左右和解。
曹操在官渡赤壁前後為了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對關中的韓遂馬騰等人采取了安撫的政策,并受到了相當的效果。
官渡之時,鎮撫關中的鐘繇在關鍵時刻向曹操前線運送了兩千多匹軍馬。
鑒于當時的形勢,這多半是關中諸侯的貢獻。
後來袁尚的河東太守郭援騷擾曹操後方時,又是鐘繇率領馬騰等人将這個外甥擊斬。
戰鬥中馬超腿部中箭而輕傷不下火線,龐德則親自斬殺郭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之前,征調馬騰為衛尉,馬騰雖然有些猶豫但還是來到邺城“安居樂業”。
曹操在赤壁吃了敗仗,但北方的根本沒有損失。
第二年韓遂也在心腹骁将閻行(當年韓遂馬騰混戰時,就是他差點要了馬超的命)的勸說下送兒子來當人質,順便還搭上閻行的父母。
這樣,至少在形式上曹操統領着關中。
然而,曹操對關中的統治畢竟是形式上的,那個自從建安二年起就一直為曹操撫鎮關中的司隸校尉鐘繇連長安都到不了,隻能屈居弘農遙領關中。
同時,關中軍閥林立,韓馬的臣服還不能使曹操完全安心。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太原人商昭等占據大陵城反叛,曹操任命夏侯淵代理征西将軍一職,率領徐晃等率軍北讨。
夏侯淵等人先後攻破二十餘屯,包圍并攻下了大陵城,破殺商昭平息了叛亂。
司隸校尉鐘繇想趁熱打鐵,請求以讨伐漢中的張魯為名,進軍關中。
一旦騙到了關西諸侯的信任,就來個圖窮匕現,脅迫關西諸将全部送質任子到邺城,鞏固曹操在關西地區的統治。
已升為尚書的關西通衛觊和丞相倉曹屬高柔在分析了關西形勢後,反對這次行動。
他們認為那些諸侯都是小人得志,沒有什麼雄心大志。
如今給他們幾頂烏紗帽,他們心滿意足不會有反叛的舉動。
然而一旦動兵,他們并不完全是傻瓜,将懷疑曹操的動機,恐怕将招緻禍亂。
然而,曹操同樣不滿足于關西僅僅名義上的歸附,認為不妨讓鐘繇試一試,沒有聽從衛觊高柔的意見(注1)。
三月,曹操下令夏侯淵與鐘繇合軍西進,徐晃率部留在汾陰撫鎮黃河東岸。
對夏侯淵大軍,關西諸将果然起了疑心。
鐘繇暗地裡離間本來就不和的馬超韓遂等,想不到弄巧成拙,正在狐疑的關中諸将因此明白曹操真正的槍口是對着自己,又驚又怕。
馬超于是聯合楊秋、李堪、成宜、梁興、侯選、程銀、馬玩、張橫等一齊起兵反叛,又勸說老大韓遂不要顧慮邺城的兒子入夥(注2)。
韓遂的骁将閻行勸阻(閻行的父母亦在邺城),但韓遂深感自身受到威脅,不願束手就擒決意起兵。
韓遂在涼州經營多年,從董卓打到曹操,實力最強資曆最老,被聯軍推舉為都督,成為了首腦。
曹仁剛從江陵撤下來不久,正"失業"的時候,曹操就命令他代理安西将軍,率領諸将拒守潼關地區。
韓遂、馬超率關西聯軍十部号稱十萬,分據潼關及附近渭河口黃河西岸一帶,人多勢衆。
曹操明白單靠曹仁的力量無法取勝,命令他堅壁清野不要輕易交鋒,同時積極準備親征。
他任命當時任五官中郎将的長子曹丕留守邺城,并留下程昱等人輔佐。
七月,曹操親自出兵。
出征前,他的手下議論紛紛,都認為關西的士兵擅長使用長矛投槍銳不可當,不帶領精兵猛将難以抗衡。
曹操卻滿不在乎:“打不打決定于我,而不是決定于他們。
他們的長矛雖然厲害,但我會讓其毫無用武之地。
你們等着看好戲吧。
” 八月,曹操親率大軍到了潼關,和西涼聯軍隔着潼關紮營,誰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曹操召集部下商量對策,徐晃建議以主力牽制住敵軍,把他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南邊潼關後,自己引别部暗渡北部的蒲坂津,從河西渭北迂回渭南。
這個建議正中曹操下懷,他立即命令徐晃、朱靈等率部夜渡蒲坂津。
與此同時,馬超也看到了蒲坂津的危險,勸韓遂未雨綢缪:“我們先在渭河北岸的蒲坂津口立營防備曹軍西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