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可以安睡矣——孫權
關燈
小
中
大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縣)人,孫武子之後裔。父親孫堅曾為朝廷鎮壓過黃巾起義,被提升為烏程侯長沙太守,十八路諸侯讨董卓時任聯軍先鋒,聯軍解體後在荊襄一帶與劉表、黃祖作戰時陣亡,長子孫策繼其基業,率衆奪取江東,患病夭折,臨終前将印绶傳于弟弟孫權。
孫權繼位後,在江東廣納賢才,率衆攻殺黃祖,報父之仇。曹操率軍下江南時,他經過猶豫和徘徊,終于接受了青年将領周瑜等人的意見,下決心與劉備結盟,抗拒曹操,促成了赤壁大戰的勝利。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孫權主要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一方面,他親自領兵在合肥、濡須一帶向曹操軍隊發動進攻,但在這條戰線上屢次不能得手;另一方面,他與盟軍劉備集團為荊州明争暗鬥。荊州守将關羽未能重視雙方關系的維護,孫權于是聯絡曹操,乘關羽北伐之機,派大将呂蒙偷襲荊州,并擒斬關羽。劉備興兵為關羽報仇,吳兵節節敗退,孫權于危急中力排衆議,提拔年輕将領陸遜為大都督,促成了彜陵之戰的勝利。劉備死後,孫權接受了諸葛亮關于複修兩國盟友關系的主張,建立了與蜀國牢固的聯盟關系,至死未渝,其間他為配合諸葛亮收複中原的作戰計劃,數次派兵攻曹,均無效果,七十一歲時病死,兒子孫亮繼位。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他兄弟五人,早年漢使劉琬來江東,見到他們兄弟幾人,對人講:“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衆皆不及也。”(第二十九回)孫策臨死前給孫權交印绶時對他講:“若舉江東之衆,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第二十九回)劉琬的觀察,尤其是孫策的評價是極有見地的,從孫權一生的行為看,他戰略上目标明确,用人上舉賢任能,又善于進行自我批評,個人性格上雖有許多弱點,但從總體上看,他不失為東吳基業的成功的保守人,不失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孫權繼位後,在江東廣納賢才,率衆攻殺黃祖,報父之仇。曹操率軍下江南時,他經過猶豫和徘徊,終于接受了青年将領周瑜等人的意見,下決心與劉備結盟,抗拒曹操,促成了赤壁大戰的勝利。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孫權主要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一方面,他親自領兵在合肥、濡須一帶向曹操軍隊發動進攻,但在這條戰線上屢次不能得手;另一方面,他與盟軍劉備集團為荊州明争暗鬥。荊州守将關羽未能重視雙方關系的維護,孫權于是聯絡曹操,乘關羽北伐之機,派大将呂蒙偷襲荊州,并擒斬關羽。劉備興兵為關羽報仇,吳兵節節敗退,孫權于危急中力排衆議,提拔年輕将領陸遜為大都督,促成了彜陵之戰的勝利。劉備死後,孫權接受了諸葛亮關于複修兩國盟友關系的主張,建立了與蜀國牢固的聯盟關系,至死未渝,其間他為配合諸葛亮收複中原的作戰計劃,數次派兵攻曹,均無效果,七十一歲時病死,兒子孫亮繼位。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他兄弟五人,早年漢使劉琬來江東,見到他們兄弟幾人,對人講:“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衆皆不及也。”(第二十九回)孫策臨死前給孫權交印绶時對他講:“若舉江東之衆,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第二十九回)劉琬的觀察,尤其是孫策的評價是極有見地的,從孫權一生的行為看,他戰略上目标明确,用人上舉賢任能,又善于進行自我批評,個人性格上雖有許多弱點,但從總體上看,他不失為東吳基業的成功的保守人,不失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