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個人情感

關燈
上複制了他人的情感;它在我們身上引發了某種情緒,但這也就是它的所有活動。

    對于同情,我們不僅自己要擁有這種情感,而且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它是别人的體驗。

    例如,通過前面談到的過程,一個有經驗的演員能夠在我們身上喚起他希望的情緒,但是這并不一定是同情。

    因為我們知道這隻是一場&ldquo表演&rdquo,演員隻是在演戲。

    所以,盡管我們體驗到和演員相同的情感,但是我們不會将這些情感投射到我們自己之外,也不會把它們看作是他人的真實情感。

    簡而言之,同情就是複制了他人的體驗,并且認識到這種情感隻是他人的體驗。

     同情的條件 因此,同情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能夠有意無意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且能夠把情感複制到我們的心智當中。

    其次,必須能夠忘記自己,并且記住這樣的事實&mdash&mdash盡管我們感受到了這些情感,但它們終究是别人的體驗。

    同情既包含認同,也包含區分。

    同情一個窮人的時候,我不僅必須把他的體驗當作是我自己的,而且還必須認識到這些體驗隻是他的體驗。

    我必須把這些體驗和我自己的個人自我分離開來,并且在他身上将它們客觀化。

     所以,盡管許多人對他人的情感非常敏感,但他們并不是很有同情心。

    他們将其他人的每一個細微的情感變化都登記到他們自己的情緒當中,這就好像記錄生理變化的氣壓計一樣。

    但是,他們沒有真正的同情,因為他們把這些新情感當作是他們自己的新體驗;他們沒有将情感向外投射。

    投射的條件在于,首先我們自己要有足夠的情緒體驗,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其次,對他人要有一種積極的興趣,讓我們知道這些體驗确實屬于他人。

    我們不僅必須把他們的活動當作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必須把我們自己的感受放到他們身上。

    這樣,作為一種積極的興趣,同情就變成了愛,變成了行為的動力。

    這個問題我們将在第二節讨論。

     同情的功能 同情在情緒活動中的重要性怎麼高估都不過分,這就好像注意在嚴格的理智活動中的作用一樣。

    注意是客體和關系通達我們意識的唯一途徑,類似地,同情也是他人進入我們活動範圍的唯一途徑。

    所以,同情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感,因為它讓我們超越了我們的直接人格、個人興趣和關注點,從而到達了普遍的人格。

    開始時,同情的對象可能隻限于我們的家人、和我們同一社會階層的人、我們的鄰居等等。

    然而,這種同情是不完善的,因為我們僅僅學會了同情那些和我們自己天性的某些方面相一緻的人。

    随着我們天性的擴大和發展,同情也肯定會随之而增長。

    隻有當人格完全發展起來、變得完全普遍的時候,同情的增長才宣告結束。

    這樣的同情當然能夠認識到,社會階層、财富、學識以及任何将人們分割開來的東西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

     同情和社會關系 同情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紐帶。

    它在社會領域中的地位,就好比引力在物理世界中的重要性一樣。

    同情是人類精神結合的表現。

    盡管在還未發展的條件下,同情會受到限制,但它總是不斷擴大到更多人身上,不斷深化從而包含了人與人之間更加基本的關系。

    同情所構成的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個整體受到了一種共同生活的滲透,但其中的每一個個體仍然過着他自己獨特的生活,并沒有被群體的生活所吞并。

    也許,同情的發展可能是這樣的:每個個體都隻是把他人的體驗融入自己的心中,而且沒有将它們向外投射,也就沒有認識到它們是他人的體驗。

    這種發展将使每個人都過着一種隻關注自己的生活,而不去考慮他與其他人在精神上的認同關系。

    或者,同情發展也可能是這樣的:每個個體都隻是把他自己向外投射,并且在群體生活中喪失了他的個人生活,從而變得越來越關注于群體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人格的分離感沒有了。

    但是,同情的本質其實正是在于,個體性的發展必然伴随着情感普遍性的發展。

    同情将他人和自己視為一體,同時又将他人和自己區分開來。

    通過把我們的生活擴大到和整個人類一樣廣泛,同情能夠讓我們實現我們的真實天性&mdash&mdash普遍人格。

    同時,它又加深了我們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

    情感的發展和認識的發展很相似,它們都通過普遍關系更加個體化。

     ②驕傲和謙虛。

    同情和憎惡是與自己相連的對他人的情感,而驕傲和謙虛則是與他人有關的對自我的情感。

    驕傲是将我們自己的優點與另一個人相比較而産生的情感,而謙虛則是将我們自己的缺點與另一個人相比較而産生的情感。

    驕傲可能是自尊(self-respect);這種情感讓我們覺得我們就是所有人,在我們身上包含了無限值得尊重的自我價值。

    所以,驕傲并不是自我的情感,而是同情的主要方面。

    簡而言之,它不是我們特殊的分離品質的情感,而是我們普遍天性的情感,這一點我們和所有其他的人都是一樣的。

    當驕傲是指向自己的品質、成就和環境時,驕傲就會變成自滿、自負和空虛。

    這樣的情感就是自我情感,阻礙個人超越他自己。

     謙虛 謙虛并不一定和自尊相對。

    自尊就是認識到我們是一個人,并且不能被小看,而謙虛是構成我們真實存在(即客觀而普遍的存在)的人格和我們實際達到的狀态相比較而産生的情感。

    所以,驕傲和謙虛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謙虛也可能是将我們自己的特殊優點和他人的特殊優點相比而産生的情感。

    如果這樣,那麼謙虛的表現形式就是敏感而自卑,有時甚至是退縮。

    然而,謙虛也可以表現為謙遜。

    如果特别真誠,那麼與其說是缺乏自信,還不如說是情感的一種積極形式。

     複雜形式 并不是說我們的分析就能夠涵蓋社會情感所擁有的積極關系的實際價值;我們僅僅說明了幾種主要的類型。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這幾種類型的簡單組合中得出更多的複雜情感形式。

    憎惡和謙虛的自我形式相結合,就産生了嫉妒感(envy);同情和謙虛的結合,則産生了妒忌(jealousy)。

    其中的差别在于,在妒忌當中,同情比較關注看到的目的,并且認識到我們自己的自卑;然而,嫉妒卻是對他人成就的吹毛求疵。

    惡意(malice)是驕傲與憎惡相結合的自我形式的情感;貪婪(covetousness)則是驕傲和同情結合的産物。

    同學們将會發現,把種類繁多的社會情感分解為基本的類型,是一次極好的心理學分析。

     (2)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