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知識的發展階段:想象
關燈
小
中
大
個有機整體。
實踐與理論的想象 我們已經讨論了審美興趣下的想象,這是由對美的感受而引發的想象。
這種想象仍然可以被實踐的或理論的興趣指引。
所有的發明都是創造性想象的結果,它們把人在實踐中産生的需求和利益的觀念轉變為現實。
沃爾夫(Wolf)以及内伯(Niebuhr)在曆史上的發現;居維葉(Cuvier)以及阿加沙(Agassiz)在科學中的發現等等,都證明了在理論領域的想象具有相當的建構力;而地質學或天文學的曆史研究,則幾乎完全依賴于建構性想象。
随着科學的發展,它越來越依賴于想象,因為它更進一步從直接的感覺表象轉移到了潛藏的、觀念化的意義領域;但同時以具體的形式使這些觀念得以固化(body),也是十分必要的,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想象來維持。
想象在知識中的地位 正如我們看到的,在它自己的意義上,想象顯示出這樣一些特征:它是心智的自由的觀念化活動;它按照自己的主觀興趣來指導活動;它的目的隻是自由的活動和自我需求的滿足。
但它一樣也表現為知識的一個階段。
如已經指出的那樣,它是從特殊向一般的轉換。
記憶和知覺針對特殊的對象,其操作也是特殊的;而思維&mdash&mdash在這裡,我們必須涉及一般性本身。
想象則在特殊的現象中形成一般性,或者把特殊性當作某種觀念意義的具體化,或一般元素的具體化。
在現實中,觀念元素已經與實際的特殊領域中的事例形成了牢固的聯結,想象則使觀念元素從中解離出來,使它獨立地呈現于心智之前。
這樣,心智才可能運用它進行自由的創造。
心智的這種自由創造以普遍元素為素材,經由想象而轉換為一種流動性的活動。
它緻力于實現特定的理智目标。
它構成了思維。
第7章注釋 漢密爾頓:《形而上學》,第三十三講;波特:《人類的智力》,第325&mdash376頁;卡朋特:《心理生理學》,第十二章;莫茲利:《心理生理學》,第522&mdash533頁;薩利:《心理學》,第八章;Day:《心理學原理》,第103&mdash131頁;劉易斯:《生活與心靈之問題種種》,第三輯,第二部分,第445&mdash463頁;喬治:《心理學教科書》,第274&mdash280頁;羅森克蘭茨:《心理學》,第258頁及其後内容;福爾克曼:《心理學教科書》,第一卷,第480頁及其後内容;烏爾裡齊:《身體與心靈》,第二卷,第270&mdash300頁;米舍萊:《人類學與心理學》,第284&mdash309頁;福特拉格在《心理學周刊》上的論文;弗勒沙默爾(Frohschammer):《幻想》,第73&mdash141頁;還有米沙特(Michaut)和喬利:《想象》;羅賓斯坦:《審美心理學文論》;庫恩:《詩人的想象》。
教育學的參考書目有馬克爾(Mrkel):《想象力》;德普費爾德(Dorpfeld):《教育心理學文集》,第一卷,第87頁及其後内容;格魯貝(Grube):《青年的道德教育》,第258頁及其後内容;佩雷:《兒童期的頭三年》,第147&mdash163頁,和《嬰兒期教育》,第73&mdash110頁。
關于夢的文獻最好參閱:默裡:《心理學手冊》,第250&mdash262頁;莫茲利:《心理病理學》,第一章;卡朋特:《心理生理學》,第十五章;薩利:《大不列颠百科全書》,《幻覺》,第七章;科比(Cobbe):《達爾文主義》及其他;馮特:《生理心理學大綱》,第二卷,第359&mdash370頁;和以下文論:舍納(Scherner)的《生活與夢》;賓茨(Binz):《關于夢》;施皮塔(Spitta):《睡眠狀态》;施特倫貝爾:《夢的特征與發展》;弗倫斯堡(Frensberg):《睡眠與夢》;拉德斯托克(Radestock):《睡眠與夢》;德爾伯夫(Delboeuf):《睡眠與夢》。
實踐與理論的想象 我們已經讨論了審美興趣下的想象,這是由對美的感受而引發的想象。
這種想象仍然可以被實踐的或理論的興趣指引。
所有的發明都是創造性想象的結果,它們把人在實踐中産生的需求和利益的觀念轉變為現實。
沃爾夫(Wolf)以及内伯(Niebuhr)在曆史上的發現;居維葉(Cuvier)以及阿加沙(Agassiz)在科學中的發現等等,都證明了在理論領域的想象具有相當的建構力;而地質學或天文學的曆史研究,則幾乎完全依賴于建構性想象。
随着科學的發展,它越來越依賴于想象,因為它更進一步從直接的感覺表象轉移到了潛藏的、觀念化的意義領域;但同時以具體的形式使這些觀念得以固化(body),也是十分必要的,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想象來維持。
想象在知識中的地位 正如我們看到的,在它自己的意義上,想象顯示出這樣一些特征:它是心智的自由的觀念化活動;它按照自己的主觀興趣來指導活動;它的目的隻是自由的活動和自我需求的滿足。
但它一樣也表現為知識的一個階段。
如已經指出的那樣,它是從特殊向一般的轉換。
記憶和知覺針對特殊的對象,其操作也是特殊的;而思維&mdash&mdash在這裡,我們必須涉及一般性本身。
想象則在特殊的現象中形成一般性,或者把特殊性當作某種觀念意義的具體化,或一般元素的具體化。
在現實中,觀念元素已經與實際的特殊領域中的事例形成了牢固的聯結,想象則使觀念元素從中解離出來,使它獨立地呈現于心智之前。
這樣,心智才可能運用它進行自由的創造。
心智的這種自由創造以普遍元素為素材,經由想象而轉換為一種流動性的活動。
它緻力于實現特定的理智目标。
它構成了思維。
第7章注釋 漢密爾頓:《形而上學》,第三十三講;波特:《人類的智力》,第325&mdash376頁;卡朋特:《心理生理學》,第十二章;莫茲利:《心理生理學》,第522&mdash533頁;薩利:《心理學》,第八章;Day:《心理學原理》,第103&mdash131頁;劉易斯:《生活與心靈之問題種種》,第三輯,第二部分,第445&mdash463頁;喬治:《心理學教科書》,第274&mdash280頁;羅森克蘭茨:《心理學》,第258頁及其後内容;福爾克曼:《心理學教科書》,第一卷,第480頁及其後内容;烏爾裡齊:《身體與心靈》,第二卷,第270&mdash300頁;米舍萊:《人類學與心理學》,第284&mdash309頁;福特拉格在《心理學周刊》上的論文;弗勒沙默爾(Frohschammer):《幻想》,第73&mdash141頁;還有米沙特(Michaut)和喬利:《想象》;羅賓斯坦:《審美心理學文論》;庫恩:《詩人的想象》。
教育學的參考書目有馬克爾(Mrkel):《想象力》;德普費爾德(Dorpfeld):《教育心理學文集》,第一卷,第87頁及其後内容;格魯貝(Grube):《青年的道德教育》,第258頁及其後内容;佩雷:《兒童期的頭三年》,第147&mdash163頁,和《嬰兒期教育》,第73&mdash110頁。
關于夢的文獻最好參閱:默裡:《心理學手冊》,第250&mdash262頁;莫茲利:《心理病理學》,第一章;卡朋特:《心理生理學》,第十五章;薩利:《大不列颠百科全書》,《幻覺》,第七章;科比(Cobbe):《達爾文主義》及其他;馮特:《生理心理學大綱》,第二卷,第359&mdash370頁;和以下文論:舍納(Scherner)的《生活與夢》;賓茨(Binz):《關于夢》;施皮塔(Spitta):《睡眠狀态》;施特倫貝爾:《夢的特征與發展》;弗倫斯堡(Frensberg):《睡眠與夢》;拉德斯托克(Radestock):《睡眠與夢》;德爾伯夫(Delboeuf):《睡眠與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