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知識的發展階段:知覺

關燈
來解釋。

    外部世界的存在是獨立的,個體心智對它的認識絕不會左右它的獨立性,相反,心智卻受它的影響。

    但經知覺而獲得的世界又不僅僅是一個存在的世界,它因為個體的意識而存在,它是一個被認識到的世界;而知識是一個智力過程,不是存在的事物。

    需要被解釋的事實是關于知識的,僅僅用對象的存在不能滿足這種要求。

    但也許可以假設對象作用于心智的影響,也就是感覺可以用來解釋知識。

    這依然是一個誤解。

    感覺僅僅是意識的一種主觀狀态,它們并不會超出它們自身的領域。

    它們并不能告訴我們任何關于自我與非我、對象與空間的信息。

    總之,感覺必須經過智力的解釋和轉換。

     正确的解釋 世界以知覺的形式呈現于心智之前,這種呈現隻能從認識過程的角度來解釋。

    認識過程植根于心智活動,心智活動不單單擁有感覺,它還控制着它們,指導着感覺的方向。

    心智通過聯想和注意主動地與感覺産生聯系。

    心智的統覺活動把感覺素材轉換成為:1)具體的獨立對象;2)在空間中的存在;3)外在于我們而存在。

    我們現在就從以上這幾個方面來研究這種轉換的意義。

     (1)具體的獨立對象 這個問題已經被多次讨論過,我們可以很快地略過。

    我們以形成一棵樹的知覺為例,人實際上獲得的初始素材是對光的感覺,以及眼球轉動的肌肉感覺。

    這些感覺首先必須通過同時性聯合被疊加起來,或者被融合,才能反映一個對象。

    這些感覺還必須再整合過去的關于一棵樹的知覺中的其他感覺元素,諸如視覺,觸覺,或者其他可能的感覺,過去的感覺内容必須被吸收到當前的内容之中。

    但這時還未形成關于樹的知覺;這時形成的隻是一些疊加在一起的感覺。

    注意必須介入這一過程,對它們進行解釋、辨别和合并,使這些感覺轉換成為關于樹的清晰的意義。

     知覺的對象 知覺對象的特征來源于智力活動的合并與區分,即是說,是智力活動使它成為獨特的、明确的對象。

    知覺可以被定義為這樣一種活動,在所有從同一個對象上可能獲得的經驗中,當前的感覺素材被當作另一些感覺的象征或符号;它們都與某一個完整的意義相聯系而被合并,并且因此被賦予了意義;同時也因為與具有不同意義的所有其他心理内容相區分而具有了明确性。

    知覺對象的統一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知覺對象是被心智作為一個整體而把握的;而它獨特的特征也反映了另一個事實:同樣是心智的活動,卻是與其他的心智活動有區别的。

    總之,所謂客體就是智力的客觀化的解釋性活動。

     (2)在空間中的存在 所有被知覺的對象都是存在于空間之中的,都具有特定的位置。

    在觸覺與視覺中,這一關系體現得尤為顯著,形成空間知覺的線索主要來源于觸覺和視覺。

    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這兩種感覺器官都擁有非常廣泛的神經末梢分布,能夠接受同時性刺激;第二,這兩種感覺器官與肌肉感覺有最密切的聯系。

    當然,僅僅表現出同時性感覺并不一定代表着是對空間共存的知覺。

    心智必須能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區分,并對其中的空間關系進行解釋。

    &ldquo部位記号&rdquo(第58頁)的功能就是避免這種混淆,智力通過把它與肌肉感覺相聯系,把位置感轉換成空間序列。

     肌肉感覺的重要性 不能活動的感覺器官對空間知覺的形成不會有幫助,它們隻産生感覺。

    隻有能夠活動的感覺器官才能形成完整而準确的空間知覺。

    因此,通常的感覺,比如嗅覺和聽覺,隻能提供相對較少的空間知識,而視覺和觸覺在空間感中則異常重要。

    所以,分辨力最強的觸覺器官是指尖和舌頭,也是活動能力最強的部分。

    可以這麼說,關于空間關系的知覺是這樣形成的:肌肉感覺與其他感覺聯合,再經曆了心智的統覺活動的轉化。

    要解釋這種聯合,有兩個關鍵必須要考慮到:第一,與運動相伴的肌肉感覺對觸覺和視覺的限制過程;第二,觸覺和視覺等感覺成為肌肉感覺的象征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即使沒有真實的運動,也能形成明确的知覺。

     接觸知覺 當一個成年人把手放在一個物體的表面,他隻能獲得非常模糊的關于空間關系的知覺,他必須四處摸索才能獲得對象的清晰的輪廓印象。

    而對于嬰兒來說,他們甚至獲得模糊的知覺的能力都沒有。

    所以觸覺成為運動的象征經曆了一個發展的過程。

    一開始,兒童在摸索特定對象時,分别獲得了肌肉感覺和觸覺感覺。

    正是局部信号的元素,将每種觸覺與所有其他感覺相區分,這些元素也是我們特别關注的内容;問題的關鍵在于從運動和局部感覺聯合的角度了解關于大小、形式、方向和距離等的空間知覺是如何形成的。

     運動和局部元素的聯合 對一個嬰兒來說,當他的手接觸到一個物體時,他會同時接收到大量的感覺信息,每一種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局部信号,因而互相區分。

    因此,他所獲得的隻是一系列不同性質的感覺的組合,而不是關于某一對象的知覺。

    這種狀态甚至不是針對某一個獨立的局部的知覺,因為對某一局部形成知覺的前提是明确它的位置,并把它與其他部位作對照,從而獲得它們之間的關系。

    随着手的移動,這些感覺會産生一些固定的聯合。

    所以,需要足夠的運動,才能産生足夠的肌肉感覺,這些肌肉感覺最終将轉化成為身體上的局部信号,比如說,從拇指到小指的局部信号。

    在任意兩個局部信号之間,肌肉感覺的距離與方向都不一樣。

    刺激從小指移動到拇指,與從拇指移動到手腕,分别有不同的感覺。

    因此,肌肉感覺把一個個孤立的局部信号聯系起來,形成距離和方向的标記。

    在手上,實際上是全身的每一個點都與其他點相對應,并因此而具有了清晰的定位或序列。

    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是以肌肉感覺的變化為中介的,從一個局部信号轉移到另一個。

    肌肉感覺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确定了兩點之間的聯系。

     沒有運動的知覺 運動感和局部信号之間的聯合是如此緊密和強烈,正如其他形式的聯合一樣,其中一個元素能夠代表另一個,呈現其中一個就能喚起另一個。

    這種聯合的結果是,手可能完全沒有移動,心智隻獲得一些孤立的觸覺,這些觸覺就能激發起在過去經驗中與之相聯合的肌肉感覺,因此心智僅僅通過象征性表征就獲得了對各接觸點之間的距離與方向關系的認識。

     視知覺 關于視知覺,有兩個問題是我們必須要讨論的:視覺是如何成為觸覺的代表的,以及同時性視覺元素之間是如何通過象征彼此而形成空間關系的标志的。

     從根本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