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謹慎控制
關燈
小
中
大
oductiveimagination]相對)的發展,願望的特征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所有的願望都涉及想象,因為它們需要對一種将來狀态做出預期。
随着想象的發展,願望變得越來越全面,也越來越明确。
由于想象具有可塑性,能夠用新的形式塑造舊的材料,所以願望也不再局限于那些與以往經驗非常相似的經驗。
想象創造出的觀念是願望對它自己的投射。
想象建構了榮譽、财富和名聲的概念。
與日常生活的經驗相比,這些概念對于願望同樣是真實的。
想象不僅将願望擴展為觀念的具體化,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願望所遵循的實現途徑。
對每一種事物的想象都是對這種真實物體的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想象也就是願望。
讓想象來詳細考慮某些概念,是加強願望的最可靠的方式。
一個事物的觀念也就是心理對那個事物的投射。
因此,想象所詳細考慮的物體及其種類,決定了哪一類願望對于個體而言是最重要的。
商人的願望和藝術家的願望是不同的;學者的願望與工匠的願望也不同;願望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智所詳細考慮的習慣性心理領域是非常不同的。
能最好地說明願望與想象之間密切關系的例子,莫過于藝術家了。
在藝術家那裡,對美麗的物體賦予觀念的形體的想象,變成了一種希望這些物體确實存在的強烈願望。
這種願望是如此強烈,以至于藝術家本能地要去創造這些物體。
在商業領域和現實領域也存在着這樣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一心隻想着金錢以及從錢财中得到的好處,那說明他對錢有異常強烈的願望。
與其說人的想象和行為是對立的,還不如說隻有一個人的想象是生動而且接近的時候,才可能轉變為行為。
空幻的(dreamy)行為是空幻的想象,也就是模糊的和分散的想象的結果。
2.目的和手段的選擇 随着經驗的每次擴展和想象的每一次新發展,我們發展出了明确而且範圍廣泛的願望。
由于與自我的經驗緊密連接,所有的目标和觀念都變得飽和了,因為正是自我的經驗使它們變得讓人渴望。
同樣地,目的和觀念開始不斷接觸,并且存在相互沖突。
兩者之間的關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沖突。
有些是直接符合并且相互加強的,比如說渴望财富和渴望社會認同。
另外一些盡管它們自身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卻必須做出相反的選擇,比如說渴望增長學識和渴望社交娛樂。
還有一些可能直接是不相容的,比如說渴望他人的贊賞和渴望個人的自我享樂。
這種目的和手段之間的沖突,需要我們選出一個來,這樣沖突才會結束。
選擇的依據 前面我們已經探讨過選擇的本質。
選擇就是挑選出某一個願望,然後自我對願望進行确認,最後這個願望作為行為的目的而變得客觀化的過程。
選擇出來的願望就變成了動機。
這裡,我們隻需要探讨選擇的依據。
為什麼一個願望被挑選出來并被決定作為行為的目的,而另一個願望卻被拒絕了呢?被選擇出來的願望變成了動機,但是選擇該願望的動機又是什麼呢?在謹慎行為中,一般性的答案就是,所選擇出來的願望如果得到滿足,将會帶來最大的利益。
而在所有可能的目的中,那個得到實現後将會産生最大利益的目的,就被選擇出來變成實際的目的。
但是,到底又是哪些因素決定了什麼才是最有利的并且因此成為動機呢? (1)選擇取決于個體特征 對于一個人而言是最值得的選擇,對另一個人可能并非如此。
對個體而言,偶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選擇。
遺傳影響、早期的家庭生活、教育和周圍的環境,都決定了一個人認為哪些東西具有更高的利益。
原始人最想要的東西肯定和現代人不一樣,而古希臘人最想要的東西和現代大不列颠人也不會相同。
每一個使得願望成為動機的選擇,也反映了一個人過去的經驗。
他不會去選擇那些和他的先前經驗沒有緊密連接的東西。
他指引自己的想象所遵循的習慣途徑,他所沉湎的嗜好,也都是選擇中的決定性因素。
(2)選擇取決于知識 但是,假如做出選擇的個體在其他方面都是相似的,那麼他們對于目的的選擇則取決于他們的知識。
根據一個人在某些方面所擁有知識的廣泛和明确程度,他就能夠分辨在許多可能的目的中到底哪一個才是
所有的願望都涉及想象,因為它們需要對一種将來狀态做出預期。
随着想象的發展,願望變得越來越全面,也越來越明确。
由于想象具有可塑性,能夠用新的形式塑造舊的材料,所以願望也不再局限于那些與以往經驗非常相似的經驗。
想象創造出的觀念是願望對它自己的投射。
想象建構了榮譽、财富和名聲的概念。
與日常生活的經驗相比,這些概念對于願望同樣是真實的。
想象不僅将願望擴展為觀念的具體化,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願望所遵循的實現途徑。
對每一種事物的想象都是對這種真實物體的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想象也就是願望。
讓想象來詳細考慮某些概念,是加強願望的最可靠的方式。
一個事物的觀念也就是心理對那個事物的投射。
因此,想象所詳細考慮的物體及其種類,決定了哪一類願望對于個體而言是最重要的。
商人的願望和藝術家的願望是不同的;學者的願望與工匠的願望也不同;願望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智所詳細考慮的習慣性心理領域是非常不同的。
能最好地說明願望與想象之間密切關系的例子,莫過于藝術家了。
在藝術家那裡,對美麗的物體賦予觀念的形體的想象,變成了一種希望這些物體确實存在的強烈願望。
這種願望是如此強烈,以至于藝術家本能地要去創造這些物體。
在商業領域和現實領域也存在着這樣的關系。
如果一個人一心隻想着金錢以及從錢财中得到的好處,那說明他對錢有異常強烈的願望。
與其說人的想象和行為是對立的,還不如說隻有一個人的想象是生動而且接近的時候,才可能轉變為行為。
空幻的(dreamy)行為是空幻的想象,也就是模糊的和分散的想象的結果。
2.目的和手段的選擇 随着經驗的每次擴展和想象的每一次新發展,我們發展出了明确而且範圍廣泛的願望。
由于與自我的經驗緊密連接,所有的目标和觀念都變得飽和了,因為正是自我的經驗使它們變得讓人渴望。
同樣地,目的和觀念開始不斷接觸,并且存在相互沖突。
兩者之間的關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沖突。
有些是直接符合并且相互加強的,比如說渴望财富和渴望社會認同。
另外一些盡管它們自身并不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卻必須做出相反的選擇,比如說渴望增長學識和渴望社交娛樂。
還有一些可能直接是不相容的,比如說渴望他人的贊賞和渴望個人的自我享樂。
這種目的和手段之間的沖突,需要我們選出一個來,這樣沖突才會結束。
選擇的依據 前面我們已經探讨過選擇的本質。
選擇就是挑選出某一個願望,然後自我對願望進行确認,最後這個願望作為行為的目的而變得客觀化的過程。
選擇出來的願望就變成了動機。
這裡,我們隻需要探讨選擇的依據。
為什麼一個願望被挑選出來并被決定作為行為的目的,而另一個願望卻被拒絕了呢?被選擇出來的願望變成了動機,但是選擇該願望的動機又是什麼呢?在謹慎行為中,一般性的答案就是,所選擇出來的願望如果得到滿足,将會帶來最大的利益。
而在所有可能的目的中,那個得到實現後将會産生最大利益的目的,就被選擇出來變成實際的目的。
但是,到底又是哪些因素決定了什麼才是最有利的并且因此成為動機呢? (1)選擇取決于個體特征 對于一個人而言是最值得的選擇,對另一個人可能并非如此。
對個體而言,偶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選擇。
遺傳影響、早期的家庭生活、教育和周圍的環境,都決定了一個人認為哪些東西具有更高的利益。
原始人最想要的東西肯定和現代人不一樣,而古希臘人最想要的東西和現代大不列颠人也不會相同。
每一個使得願望成為動機的選擇,也反映了一個人過去的經驗。
他不會去選擇那些和他的先前經驗沒有緊密連接的東西。
他指引自己的想象所遵循的習慣途徑,他所沉湎的嗜好,也都是選擇中的決定性因素。
(2)選擇取決于知識 但是,假如做出選擇的個體在其他方面都是相似的,那麼他們對于目的的選擇則取決于他們的知識。
根據一個人在某些方面所擁有知識的廣泛和明确程度,他就能夠分辨在許多可能的目的中到底哪一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