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A

關燈
由于每一種心理學理論都會深受其哲學基礎的影響,所以有必要對本書中提到的主要人物的觀點進行簡要叙述,而且這些叙述不應該有任何差錯。布朗、漢密爾頓和麥科什當然是屬于蘇格蘭學派的。波特也可以歸為這一學派,但是他更多地受到了德國哲學的影響。默裡和蘇格蘭學派頗有淵源,但是他的觀點其實是後康德哲學運動的産物。米爾(Mill)屬于傳統的英國(聯想主義)學派。劉易斯也是屬于英國學派的,但是他還受到了科學哲學發展的影響。斯賓塞同樣受到了科學哲學的影響,而且還受到了進化論的影響。劉易斯也表現出受到了德國&ldquo民間心理學&rdquo學派的影響。薩利的觀點基于相同的基本形而上學理論,但是也深受後來的科學實證的影響。英國學派的觀點通過生理學的探讨而得到了修正,貝恩從修正的觀點出發,對心理學的專門問題進行了最徹底、最詳細的闡述。在德國,赫爾巴特的影響在心理學界占據着主流地位,福爾克曼、魏茨、施特倫貝爾、席林(Schilling)、格洛高(Glogau)和德羅比施都是在他的基礎上以一定的獨立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理論。盡管施泰因塔爾和拉紮勒斯不能被當作是赫爾巴特主義者,但是他們表現出更多地受到了赫爾巴特的影響,興許比其他任何人的影響都多。英國的莫雷爾(Morell)也是如此,盡管沃德對他的影響軌迹是确切無疑的。很難對洛采進行歸類,他在整體上擁有獨立的基礎;他受康德和赫爾巴特的影響程度大緻相當,盡管他在每個方面都受到了科學生理學的影響。烏爾裡齊的情況與洛采非常相似,盡管在實驗心理中他并非一個獨立的研究者。上文還未提到的其他赫爾巴特主義者包括林德納(Lindner)、施托伊(Stoy)和巴勞夫(Ballauf)。和喬治一樣,埃德曼、羅森克蘭茨和米舍萊都是黑格爾主義者,他們擁有更加獨立的基礎。羅森克蘭茨從這個觀點出發,已經寫出了關于教育學的書。托勞(Thaulow)的《黑格爾的教育觀和課程觀》一書也屬于此類。奧斯特曼(Ostermann)的《教育心理學》一書則遵循了洛采的觀點。貝内克、迪特斯、施拉德爾(Schrader)和克恩(Kern)在他們的教育理論中反映了赫爾巴特的思想。施托伊的《教育學百科全書》中包含一份參考書目,本書中提到的弗勒利希(Frhlich)和喬利的著作也是如此。每一個教育學家肯定都非常熟悉迪斯特韋格(Diesterweg)的一本極富參考價值的書&mdash&mdash《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