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及其活動模式
關燈
小
中
大
引言
心理學研究意識活動,目的在于對它的現象進行系統的調查、分類以及解釋。
研究之初,我們必須把意識劃分為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部分,盡管這種劃分隻有在整體考慮時才有意義。
當言及認知時,我們所指的是獲得知識或信息,無論是認識還是領悟,也無論所認識的是内在狀态還是外在事物。
當言及情感時,我們所指的則是主體的某種狀态表現為愉悅或痛苦。
從本質上說,情感過程不會讓我們獲得知識,而隻是一種情緒狀态。
而意志則是指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的心理過程。
認知 心理的每一種活動和觀念都能告訴我們一些東西。
在觀念形成前,心理并不是空無一物的,而是已經儲存了一些信息。
例如,觀察一棵樹、定義政府的概念、推出引力定律、聽到朋友去世的消息,以及計劃要建的房屋的構想等等,都涉及真正存在的物體、法則或事物之間的關聯。
當然,它們也可能與個體最深的情感或者個體的活動有關。
但無論如何,這些活動告訴我們一件事物現在怎樣、已經發生了什麼或者将要發生什麼。
總之,這就是認知過程,它是指意識到某事物的狀态;隻要某種意識狀态使我們知道了某事物,這就構成了知識。
情感 但是,意識不僅限于使我們獲得關于事物的信息,它也能昭示出該信息對自我的意義。
每一種意識狀态都不僅和認識的對象有關,同時也和正在認識的心理狀态有關。
這樣一來,意識又可以說是一種情感,一種自我感受。
既然每種意識狀态都是自我的狀态,那它必定包含有情緒的因素。
換句話說,我們的意識并不是毫無偏見不帶任何色彩的,它也有輕重判斷、價值評價和興趣取向之分。
這種特别的興趣取向構成了意識的情感因素,這意味着,擁有興趣偏好的意識實際上和自我有着獨特的聯系。
因此,意識不僅僅是認識的一種伴随産物,同時也是自我體驗的一種方式。
這種興趣的偏好和自我的聯結,可以表現出高興或者痛苦的情緒。
盡管像觀察一棵樹、聽到朋友去世的噩耗和計劃建造房屋這樣的事件,對于自我而言意味着完全不同的意義;但沒有一種意識狀态是與自我完全無關的,或對于自我是毫無意義的。
意志 一種意識狀态,也就是一種活動的表達。
後面我們将看到,每一種意識都需要聯合的(特别是專注的)心理活動來實現。
即使在觀察一棵樹、聽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或計劃建造房屋的過程中,心理也參與了活動。
這樣看來,每一種意識狀态都涉及意志,而活動從來都不是被動的。
很明顯,在觀察樹時,心理主要給我們提供關于物的信息;聽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時,我們關心的不是消息本身,也不是心理活動,而是心理和自我的感受方式;而在計劃建造房屋并執行該計劃時,心理活動關注的是特定的目的和可能達到的結果。
我們通常把第一個事件中的心理活動稱為認知,第二個是情感,而第三個則被歸于意志或意願。
所有的意識活動首先一定包含了認識,因為我們能認識到對象;它也體現出某種情感,因為它和我們有特定的聯系;它還表現為一種意志,因為它總是要依賴于我們的活動。
以上三種過程,都是依據各自支配的方面而從不同角度來命名的。
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知識和意志不能被認為是三種不同類型的意識,也不能看作是同一意識的三個獨立的部分。
它們隻是從三種不同的角度對意識進行分析,或提供信息,或影響自我的高興或痛苦的感受,抑或是表現為自我的活動。
它們還存在另一種聯系。
就像有機體的消化過程一樣,如果離開了循環系統,它就不能繼續下去;同時它還要依賴于呼吸和神經系統。
這對有機的心理系統來說也是一樣的。
認知過程不能脫離情感和意志過程而存在,三者缺一不可。
知識的影響因素 以觀察樹或學習幾何命題作為例子。
乍看之下,觀察樹好像是一種完全自發的活動,我們隻需要睜開眼睛
研究之初,我們必須把意識劃分為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部分,盡管這種劃分隻有在整體考慮時才有意義。
當言及認知時,我們所指的是獲得知識或信息,無論是認識還是領悟,也無論所認識的是内在狀态還是外在事物。
當言及情感時,我們所指的則是主體的某種狀态表現為愉悅或痛苦。
從本質上說,情感過程不會讓我們獲得知識,而隻是一種情緒狀态。
而意志則是指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的心理過程。
認知 心理的每一種活動和觀念都能告訴我們一些東西。
在觀念形成前,心理并不是空無一物的,而是已經儲存了一些信息。
例如,觀察一棵樹、定義政府的概念、推出引力定律、聽到朋友去世的消息,以及計劃要建的房屋的構想等等,都涉及真正存在的物體、法則或事物之間的關聯。
當然,它們也可能與個體最深的情感或者個體的活動有關。
但無論如何,這些活動告訴我們一件事物現在怎樣、已經發生了什麼或者将要發生什麼。
總之,這就是認知過程,它是指意識到某事物的狀态;隻要某種意識狀态使我們知道了某事物,這就構成了知識。
情感 但是,意識不僅限于使我們獲得關于事物的信息,它也能昭示出該信息對自我的意義。
每一種意識狀态都不僅和認識的對象有關,同時也和正在認識的心理狀态有關。
這樣一來,意識又可以說是一種情感,一種自我感受。
既然每種意識狀态都是自我的狀态,那它必定包含有情緒的因素。
換句話說,我們的意識并不是毫無偏見不帶任何色彩的,它也有輕重判斷、價值評價和興趣取向之分。
這種特别的興趣取向構成了意識的情感因素,這意味着,擁有興趣偏好的意識實際上和自我有着獨特的聯系。
因此,意識不僅僅是認識的一種伴随産物,同時也是自我體驗的一種方式。
這種興趣的偏好和自我的聯結,可以表現出高興或者痛苦的情緒。
盡管像觀察一棵樹、聽到朋友去世的噩耗和計劃建造房屋這樣的事件,對于自我而言意味着完全不同的意義;但沒有一種意識狀态是與自我完全無關的,或對于自我是毫無意義的。
意志 一種意識狀态,也就是一種活動的表達。
後面我們将看到,每一種意識都需要聯合的(特别是專注的)心理活動來實現。
即使在觀察一棵樹、聽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或計劃建造房屋的過程中,心理也參與了活動。
這樣看來,每一種意識狀态都涉及意志,而活動從來都不是被動的。
很明顯,在觀察樹時,心理主要給我們提供關于物的信息;聽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時,我們關心的不是消息本身,也不是心理活動,而是心理和自我的感受方式;而在計劃建造房屋并執行該計劃時,心理活動關注的是特定的目的和可能達到的結果。
我們通常把第一個事件中的心理活動稱為認知,第二個是情感,而第三個則被歸于意志或意願。
所有的意識活動首先一定包含了認識,因為我們能認識到對象;它也體現出某種情感,因為它和我們有特定的聯系;它還表現為一種意志,因為它總是要依賴于我們的活動。
以上三種過程,都是依據各自支配的方面而從不同角度來命名的。
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知識和意志不能被認為是三種不同類型的意識,也不能看作是同一意識的三個獨立的部分。
它們隻是從三種不同的角度對意識進行分析,或提供信息,或影響自我的高興或痛苦的感受,抑或是表現為自我的活動。
它們還存在另一種聯系。
就像有機體的消化過程一樣,如果離開了循環系統,它就不能繼續下去;同時它還要依賴于呼吸和神經系統。
這對有機的心理系統來說也是一樣的。
認知過程不能脫離情感和意志過程而存在,三者缺一不可。
知識的影響因素 以觀察樹或學習幾何命題作為例子。
乍看之下,觀察樹好像是一種完全自發的活動,我們隻需要睜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