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跸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

關燈
我兵深入,既已失利,沔陽孤城,決不能守,不如乘城圍未合,全軍開赴仙桃鎮,與興霸合兵一起,猶足一戰。

    ”陳武稱善。

    兩個一聲号令,陳武先行,徐盛斷後,棄城北走。

    趙雲早知道徐盛決不守城,預備追趕。

    徐盛才出沔陽,趙雲早已趕到,徐盛隻得奮勇接戰。

     馬雲騄向寵見趙雲戰徐盛不下,催馬助戰。

    徐盛舍死忘生,才敵住趙雲,那裡還加得兩員戰将,虛掩一刀,回馬敗走。

    趙雲督率軍士,盡力窮追。

    徐盛帶來了八千軍隊,死傷過半,不過剩下了二千餘人馬,幸虧甘甯領兵前來接應,方才收隊。

    趙雲也就紮下營寨,夫妻相見,甚是歡喜,向寵劉封,亦都前來參見。

    趙雲與向寵計議道:“今乘吳兵大敗,主公又新至荊州,火速催調重兵,不爽分毫。

    ”趙雲急專人上啟玄德,調新軍一萬五千軍前聽用,令馬良監護水師,相機迎拒江東上犯,自己決計與甘徐血戰。

     荊州城裡,劉玄德接到子龍手書,轉憂為喜,即差馬良前去監護水師,專護江面;令老将嚴顔的兒子嚴壽,與吳懿吳钜,合領新兵一萬五千,前往助戰,聽候子龍将令。

    三将領令,來到軍前,見過趙雲,雲一一撫慰,令暫休息。

    計劉封屯軍五千,向寵兵五千,雲騄兵五千,雲兵三千,合三萬餘人。

    正是: 細柳營中,偕鴛鴛之好夢;仙桃鎮上,招猿鶴之新魂。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玄德猇亭之師,為吳蜀興亡關鍵,連營一炬,遂不得複出西川,而至魂歸白帝!諸葛每興歎孝直若在,能制其行。

    今不意出駐荊州,竟反以孝直勸行,而吳蜀興亡,甚至魏晉興亡;亦均以此行為大關鍵。

    陳師六路,乃果見出宛洛以向秦川,而至帝統中興,諸葛當甚喜于孝直之幸未死也。

    既欲寫中興漢室,誠不可不寫玄德之親征,顯玄德親征往事,卻如此不堪其一寫,無已,因乘六路陳兵,或進或退之會,姑假策應軍事之說,令其出序列荊州,而聊一寫之,以略舒文氣、再起下文。

    作者一則曰:高祖世祖親曆行間,再則曰:荊州四戰之區,得主公還鎮,内以絕江東窺伺,外以壯關輔聲威;三則曰:蕭何之守關中,寇恂之鎮河内;可見字裡行間,均非回護玄德,意在矜揚,而實皆若嘲若諷之筆。

    故此回回目,雖書劉玄德出駐荊州城,要知所以能駐,仍在有人必使玄德能出,亦暗翻可制東行者果在,能使東行之微義耳。

    然則與謂本回系寫劉玄德,不如徑謂本回系寫法孝直,讀者當知劉備半生,隻享受孝直一人好處不淺!即諸葛一言,而定三分之局,亦非法孝直幾不克成其萬古之名!斯孝直之不可不寫也,不可不有一回以特寫也。

     劉表以讓荊州書,劉琮降操一段文字,無形删削,如蔡中蔡和之輩,降操忠操,而以詐降見殺于吳,蔡瑁張允之徒,臣操媚操,而中詐謀見殺于曹者,乃亦同受禍于無形,而入于彀。

    則此等人,令保善終可改賊性,不惟失作者之筆,誠亦令人為之不快者也。

    今仍寫臣備不忠,通吳見殺,背劉助逆,受刃部卒,嫉惡之案,翻得維嚴,破吳之謀,寫來甚巧。

    借此四賊引線,以入吳蜀交鋒文字,暗寫内賊先除,以翻糜芳傅士仁私通禍患,殆無時無地,作者不在深咎荊州之失矣。

     前數回寫六路之兵,伐曹之兵也,而公敵私仇,先主有二,乃于此回再寫荊州之兵,則又防吳之兵也,而北拒東和,諸葛如一。

    既往來征戰寫盡馬超,不可竟冷落趙雲;又上下興兵,久寫呂蒙,不可再閑了徐盛;先主先吳後漢,私仇是快,故先主一出,即令雪吳之仇。

    而此回于局勢,于文章,于人物,于筆法,皆有不得不寫東吳之勢矣,可見呂蒙,聯賊者也,出則為救賊之兵;徐盛保吳者也,出則為利吳之戰;同一攻襲荊州,而原因不同,其人物臧否自見,又諸葛時時不離伐魏,先主時時不離敵吳,亦每于文中暗寓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