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诩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孔明派遣馬超襲取上黨,絕了并冀兩州交通,乘戰勝之威,分遣王平魏延,徇下介休定襄陽曲井陉各地,收兵拒險,蕩定并州。
那三晉雲山,盡皆北向,二陵風雨,枉自東來,浃旬之間,兵威大震。
那曹兵西扼于潼關,北阻于上黨,進不能得一戰,退又恐為敵所乘,形勢日迫。
曹操在晉城聚集衆謀士商議道:“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我軍着着落後,為其所制。
今彼又襲據上黨,以窺趙地,收定襄以拊榆林,閉關自守,收兵益卒,遠足以俯瞰中原,退亦足以憑陵幽冀,腹心之患,日益加深,如之奈何?”賈诩道:“川兵屢勝,拓土開疆,不徒我腹心之患,亦江南之大不利也!關雲長既絕孫權之好,其意豈須臾忘江南,不過因諸葛亮北出秦川,不肯同時樹敵,故雖當諸葛亮連得秦隴,荊州尚默然無聲。
張飛之出駐南召,純系虛張聲勢,掣我援師。
今西北日亟,诩請奉明令以入江南,說孫權乘隙以攻荊州;雲長事急,必求救于諸葛亮,諸葛亮必簡西行之銳,以南援荊州,我從而襲其後,雖不能盡複故疆,三晉之地,當可得矣。
”操道:“事勢危急,即煩文和一行。
” 賈诩領命,星夜兼程,前赴江南。
好容易到了建業,見過孫權,孫權優禮款待,賈诩便将奉使來意聲明。
孫權道:“川兵得勢,亦孤之不利。
孤為自衛計,亦必取荊州,大夫可歸達魏王,江東早晚即當出兵。
”賈诩道:“軍情星火,俟諸葛亮出了潼關,得了洛陽,荊襄消息,聯絡一氣,江南雖有百萬之兵,亦無所用之矣。
”孫權笑道:“大夫放心,孤不出兵,當年便不絕荊州之好;今日之事,孤不并荊州,荊州将并孤矣。
”賈诩聽孫權說得果決,知道他必然出兵,即時辭别,回轉晉城,報知曹操。
且說孫權送過賈诩,召集文武商議。
江東文武,當初原有兩派:一派是主張親善荊州,以魯肅為首,顧雍徐盛屬之;一派是主張三分天下,擇利而趨,以呂蒙為首,諸将皆屬之。
第一派是完全失勢,魯子敬懦弱無能;徐盛鎮守江夏,見孫劉失和,知道不免戰争,隻好加緊提防,服從上命。
此刻孫權提及出兵助曹之事,在廷文武,一律贊成。
他們對于形勢,都甚明了,知道諸葛亮出兵讨曹,兩三個月間,便得了漢中關輔,北定并州,曹操用兵如神,卻也顧此失彼,江南若不于此時出兵助曹,後來雖有此心,亦無用兵之地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竟起圖存,除了束手歸降,那就非戰不可。
當下孫權見衆文武一緻主張出兵助曹,便差陳武潘璋,持着自己手書,去見呂蒙,叫他起兵,水陸将士,盡歸節制。
二将領命,來到夏口,見過呂蒙,呈上吳侯手書。
呂蒙看罷,叫二将權且休息,派人至江夏請徐盛前來商議。
徐盛得令,即刻過江前來。
呂蒙道:“文響!川兵連勝曹兵,蕩定關輔,徇下并州,兵勢之強,日興月盛,無曹即無我矣!我既與劉氏絕交,終久必出于一戰,與其待曹兵勢敗而後始求自全,不如及曹兵勢存而先相策應,文響以為如何?”徐盛道:“将軍之言甚是,但荊州方面,守備甚嚴,我欲興兵,何從而施?請将軍見示,以啟颛愚。
”呂蒙道:“兵法避堅攻瑕,荊州以重兵守江,防我上攻江陵,我今以水師飾商人模樣,沿江而上,以陸兵沿西岸漸進,暗襲巴陵,如天之福,得了巴陵,便可徑窺長沙,斷荊州之右臂。
荊州若以兵援巴
那三晉雲山,盡皆北向,二陵風雨,枉自東來,浃旬之間,兵威大震。
那曹兵西扼于潼關,北阻于上黨,進不能得一戰,退又恐為敵所乘,形勢日迫。
曹操在晉城聚集衆謀士商議道:“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我軍着着落後,為其所制。
今彼又襲據上黨,以窺趙地,收定襄以拊榆林,閉關自守,收兵益卒,遠足以俯瞰中原,退亦足以憑陵幽冀,腹心之患,日益加深,如之奈何?”賈诩道:“川兵屢勝,拓土開疆,不徒我腹心之患,亦江南之大不利也!關雲長既絕孫權之好,其意豈須臾忘江南,不過因諸葛亮北出秦川,不肯同時樹敵,故雖當諸葛亮連得秦隴,荊州尚默然無聲。
張飛之出駐南召,純系虛張聲勢,掣我援師。
今西北日亟,诩請奉明令以入江南,說孫權乘隙以攻荊州;雲長事急,必求救于諸葛亮,諸葛亮必簡西行之銳,以南援荊州,我從而襲其後,雖不能盡複故疆,三晉之地,當可得矣。
”操道:“事勢危急,即煩文和一行。
” 賈诩領命,星夜兼程,前赴江南。
好容易到了建業,見過孫權,孫權優禮款待,賈诩便将奉使來意聲明。
孫權道:“川兵得勢,亦孤之不利。
孤為自衛計,亦必取荊州,大夫可歸達魏王,江東早晚即當出兵。
”賈诩道:“軍情星火,俟諸葛亮出了潼關,得了洛陽,荊襄消息,聯絡一氣,江南雖有百萬之兵,亦無所用之矣。
”孫權笑道:“大夫放心,孤不出兵,當年便不絕荊州之好;今日之事,孤不并荊州,荊州将并孤矣。
”賈诩聽孫權說得果決,知道他必然出兵,即時辭别,回轉晉城,報知曹操。
且說孫權送過賈诩,召集文武商議。
江東文武,當初原有兩派:一派是主張親善荊州,以魯肅為首,顧雍徐盛屬之;一派是主張三分天下,擇利而趨,以呂蒙為首,諸将皆屬之。
第一派是完全失勢,魯子敬懦弱無能;徐盛鎮守江夏,見孫劉失和,知道不免戰争,隻好加緊提防,服從上命。
此刻孫權提及出兵助曹之事,在廷文武,一律贊成。
他們對于形勢,都甚明了,知道諸葛亮出兵讨曹,兩三個月間,便得了漢中關輔,北定并州,曹操用兵如神,卻也顧此失彼,江南若不于此時出兵助曹,後來雖有此心,亦無用兵之地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竟起圖存,除了束手歸降,那就非戰不可。
當下孫權見衆文武一緻主張出兵助曹,便差陳武潘璋,持着自己手書,去見呂蒙,叫他起兵,水陸将士,盡歸節制。
二将領命,來到夏口,見過呂蒙,呈上吳侯手書。
呂蒙看罷,叫二将權且休息,派人至江夏請徐盛前來商議。
徐盛得令,即刻過江前來。
呂蒙道:“文響!川兵連勝曹兵,蕩定關輔,徇下并州,兵勢之強,日興月盛,無曹即無我矣!我既與劉氏絕交,終久必出于一戰,與其待曹兵勢敗而後始求自全,不如及曹兵勢存而先相策應,文響以為如何?”徐盛道:“将軍之言甚是,但荊州方面,守備甚嚴,我欲興兵,何從而施?請将軍見示,以啟颛愚。
”呂蒙道:“兵法避堅攻瑕,荊州以重兵守江,防我上攻江陵,我今以水師飾商人模樣,沿江而上,以陸兵沿西岸漸進,暗襲巴陵,如天之福,得了巴陵,便可徑窺長沙,斷荊州之右臂。
荊州若以兵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