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樓桑村樹萎殒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
關燈
小
中
大
定手令道:
皇祖考手創盛業,再緻中興。
功績之隆,比于世祖!而撝謙過禮,大位久虛,終守臣節,以奉建安,至行淳笃,實邁往古!我文武百工,其謀所以尊崇之典,以上慰在天之靈。
士元雲長等奉到令旨,率同文武百官上奏,言先帝神功聖武,至意謙光,中興之功,比隆光武,宜追上尊号曰昭烈皇帝,廟号高宗,大喪典禮,悉依大行故事。
當令秦宓拟就遺诏,頒行天下,以兵事粗定,元氣未複,人民皆二十七日除服,統軍将帥,守土官吏,各率所部,就本地官舍哭臨成服,不必奔喪,以重職守。
一場天大的事情,都因雲長士元事先預備,安穩妥當,辦得有條不紊;擇了吉日,由王孫率領文武官吏,将昭烈皇帝梓宮,奉安于龍門山惠陵,各州牧侯伯均差重要人員前來會葬。
安葬已畢,士元雲長召集各州牧使者會議,請王孫早正大位,以定國是。
令大司徒秦宓,太常許靖,草具即位典禮;曆官簡雍,選擇良辰吉日;行司隸校尉文鴦,灑掃壇場;領宿衛軍事諸葛瞻,整理儀仗,擇日扶王孫登基。
就此時間,北邊卻又擾亂不甯了。
原來是任城王曹彰五王爺,自從在河北邢台,被馬超殺得大敗而逃,聽了鮮卑二将的語言,出了柳城,去到陰山一帶,招軍買馬,積草屯糧,鮮卑匈奴,多來應募。
曹氏舊臣,往往潛行出塞,赴彼投效,一二年間,得控弦之士十餘萬,馬六萬匹。
純效匈奴舊俗,氈廬毳帳,遂水草轉移,但以文書,部勒将卒。
聽得二哥曹丕死在遼東,傳首洛陽,宮謄陷沒,曹彰替他發喪成服,追谥丕為孝文皇帝。
彰徇諸将之請,在幕南王庭,自稱大魏天皇,以李典為大丞相,以郝昭為左丞相,以郭淮為右丞相,以慕容軌為左大将,賀拔奇為右大将,分領精兵快馬,遊牧長城以外,練兵誓衆,伺隙而動。
那時節盧龍塞上,是田疇主管,鮮卑對田疇,絕不侵犯;曹彰與鮮卑,以恩義相結,自然不去侵犯盧龍塞。
隻這柳城塞,卻是魏延主管,素來是久仰曹彰,自至幽州,将所部重兵扼要駐紮,修築堡壘,遠設烽火,訓練民兵,精習騎射。
恰好張飛來到,魏延正慮兵單,迎接張飛入城,不勝歡喜。
張飛入府坐定,魏延率領大小将士,上前參谒。
張飛深為慰勞,便問魏延,近日曹彰消息。
魏延便将探報所得曹彰近信,如何招募鮮卑匈奴,如何招納舊日遺臣,如何遊弋塞外,詳細說知。
張飛聽得,亦為駭然。
馬谡道:“都督不甩憂慮,曹彰招誘鮮卑,蓄心内犯,志雖不小,其力有限;遼東公孫淵,斬送曹丕首級,與曹彰已有深仇,嫌隙既成,不能複合,必與我同心協力,以禦曹彰。
聞其士馬,均屬可用,當簡其精銳,實我東邊;明日請令文長以重兵屯柳城塞,而伯恭與小将軍,各率騎卒五千,遊弋邊牆以内,都督整頓全師援應。
我有城池之固,堡壘之守,寇來可戰可守,彼以遊牧之衆,我與戰于塞外,則勝負尚未可知;彼若越塞深入,則必成擒矣!又彼軍多曹氏舊臣,老于兵事,習用間諜,我匿精兵于山谷,而以赢老誘之,借間諜之便,誘以深入,然後命一将簡遼東之卒,以犁其王庭,而合幽并之王師,以絕其歸路,彰雖不敗死,亦必大受創痍矣!” 張飛大喜道:“幼常高見,人所不及!”即日令魏延高翔馬忠引兵三萬,屯駐柳城塞,張冀張苞領騎兵遊弋;令王平入遼東簡閱士馬,以備征發。
一應事宜,布置粗了,卻接到漢中王駕崩消息,張飛号陶大哭,設位緻祭,每日率領文武哭臨。
馬谡勸道:“都督且請少節哀情,曹彰旦夕思報大仇,聞我新遭大喪,必來内犯,都督有守土之責,宜籌禦敵之方,無負先帝付托之重才是。
” 張飛收淚道:“幼常言之有理,但方寸已亂,諸事便請處分。
”馬谡道:“逆料曹兵,早晚當臨塞上,都督可自将萬騎,出巡柳城,幽州之事,谡願負責,當令子均赴遼東,領奇兵去襲敵後也。
”張飛應諾,将幽州諸事,委托馬谡,簡擇勁騎,即時領兵出發,望柳城前進。
馬谡一面下令所屬各地,加緊戒備,一面飛令王平,簡遼東兵出發,襲陰山後路。
果然不出馬谡所料,曹彰在陰山聽得劉玄德身死,幽州将吏,舉哀成服,不覺大喜,與駕下諸文武
功績之隆,比于世祖!而撝謙過禮,大位久虛,終守臣節,以奉建安,至行淳笃,實邁往古!我文武百工,其謀所以尊崇之典,以上慰在天之靈。
士元雲長等奉到令旨,率同文武百官上奏,言先帝神功聖武,至意謙光,中興之功,比隆光武,宜追上尊号曰昭烈皇帝,廟号高宗,大喪典禮,悉依大行故事。
當令秦宓拟就遺诏,頒行天下,以兵事粗定,元氣未複,人民皆二十七日除服,統軍将帥,守土官吏,各率所部,就本地官舍哭臨成服,不必奔喪,以重職守。
一場天大的事情,都因雲長士元事先預備,安穩妥當,辦得有條不紊;擇了吉日,由王孫率領文武官吏,将昭烈皇帝梓宮,奉安于龍門山惠陵,各州牧侯伯均差重要人員前來會葬。
安葬已畢,士元雲長召集各州牧使者會議,請王孫早正大位,以定國是。
令大司徒秦宓,太常許靖,草具即位典禮;曆官簡雍,選擇良辰吉日;行司隸校尉文鴦,灑掃壇場;領宿衛軍事諸葛瞻,整理儀仗,擇日扶王孫登基。
就此時間,北邊卻又擾亂不甯了。
原來是任城王曹彰五王爺,自從在河北邢台,被馬超殺得大敗而逃,聽了鮮卑二将的語言,出了柳城,去到陰山一帶,招軍買馬,積草屯糧,鮮卑匈奴,多來應募。
曹氏舊臣,往往潛行出塞,赴彼投效,一二年間,得控弦之士十餘萬,馬六萬匹。
純效匈奴舊俗,氈廬毳帳,遂水草轉移,但以文書,部勒将卒。
聽得二哥曹丕死在遼東,傳首洛陽,宮謄陷沒,曹彰替他發喪成服,追谥丕為孝文皇帝。
彰徇諸将之請,在幕南王庭,自稱大魏天皇,以李典為大丞相,以郝昭為左丞相,以郭淮為右丞相,以慕容軌為左大将,賀拔奇為右大将,分領精兵快馬,遊牧長城以外,練兵誓衆,伺隙而動。
那時節盧龍塞上,是田疇主管,鮮卑對田疇,絕不侵犯;曹彰與鮮卑,以恩義相結,自然不去侵犯盧龍塞。
隻這柳城塞,卻是魏延主管,素來是久仰曹彰,自至幽州,将所部重兵扼要駐紮,修築堡壘,遠設烽火,訓練民兵,精習騎射。
恰好張飛來到,魏延正慮兵單,迎接張飛入城,不勝歡喜。
張飛入府坐定,魏延率領大小将士,上前參谒。
張飛深為慰勞,便問魏延,近日曹彰消息。
魏延便将探報所得曹彰近信,如何招募鮮卑匈奴,如何招納舊日遺臣,如何遊弋塞外,詳細說知。
張飛聽得,亦為駭然。
馬谡道:“都督不甩憂慮,曹彰招誘鮮卑,蓄心内犯,志雖不小,其力有限;遼東公孫淵,斬送曹丕首級,與曹彰已有深仇,嫌隙既成,不能複合,必與我同心協力,以禦曹彰。
聞其士馬,均屬可用,當簡其精銳,實我東邊;明日請令文長以重兵屯柳城塞,而伯恭與小将軍,各率騎卒五千,遊弋邊牆以内,都督整頓全師援應。
我有城池之固,堡壘之守,寇來可戰可守,彼以遊牧之衆,我與戰于塞外,則勝負尚未可知;彼若越塞深入,則必成擒矣!又彼軍多曹氏舊臣,老于兵事,習用間諜,我匿精兵于山谷,而以赢老誘之,借間諜之便,誘以深入,然後命一将簡遼東之卒,以犁其王庭,而合幽并之王師,以絕其歸路,彰雖不敗死,亦必大受創痍矣!” 張飛大喜道:“幼常高見,人所不及!”即日令魏延高翔馬忠引兵三萬,屯駐柳城塞,張冀張苞領騎兵遊弋;令王平入遼東簡閱士馬,以備征發。
一應事宜,布置粗了,卻接到漢中王駕崩消息,張飛号陶大哭,設位緻祭,每日率領文武哭臨。
馬谡勸道:“都督且請少節哀情,曹彰旦夕思報大仇,聞我新遭大喪,必來内犯,都督有守土之責,宜籌禦敵之方,無負先帝付托之重才是。
” 張飛收淚道:“幼常言之有理,但方寸已亂,諸事便請處分。
”馬谡道:“逆料曹兵,早晚當臨塞上,都督可自将萬騎,出巡柳城,幽州之事,谡願負責,當令子均赴遼東,領奇兵去襲敵後也。
”張飛應諾,将幽州諸事,委托馬谡,簡擇勁騎,即時領兵出發,望柳城前進。
馬谡一面下令所屬各地,加緊戒備,一面飛令王平,簡遼東兵出發,襲陰山後路。
果然不出馬谡所料,曹彰在陰山聽得劉玄德身死,幽州将吏,舉哀成服,不覺大喜,與駕下諸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