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侈親征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
關燈
小
中
大
。
曹兵若敗,不可追趕,小心守關,候令再進。
”馬超領命去了。
孔明差雷吳二将領兵五千,替李嚴王平姜維馬岱鎮撫各地,令四将火速回長安聽令。
二将星夜去了。
三數日間,李嚴四将來到長安,孔明獎勵有加,令李嚴領兵三千,駐紮華陰,專護往來軍實糧秣;姜維馬岱各領兵三千,前赴潼關,協助孟起;王平領兵三千,駐紮渭南。
四将領兵,立時出發。
孔明再令費詩從武關出襄陽,知會翼德士元,轉啟雲長,将張苞一軍,西沿白河移駐伏牛山,與武關駐軍策應。
再令宗預迅往金城,調韓遂軍隊萬人,即日東下,填駐蕭關泾陽馮翊一帶。
兩路使者,分頭領命。
十日之内,張苞移兵附近武關,韓遂差侄兒韓璇理,各領五千人入關,遵照命令填防各城。
玄德在益州,知孔明連取漢中長安,曹操興兵,為夏侯淵報仇,猶恐地廣兵分,恐有疏虞,派益州治中從事楊洪,率偏将陳易鄭綽,将蜀兵萬人,由漢中出陳倉故道,來長安助戰,并赉犒賞将士許多物品。
孔明率領諸将,拜受已畢,吩咐楊洪率二将,屯駐渭南藍田華陰各地。
那楊洪有謀善斷,夙得孔明知賞,奉了命令,駐紮關東各地,真是動協機宜,地方安堵。
孔明見關中四路安靜,自己帶了李嚴王平,率兵一萬,來到潼關,與曹操決戰,那願當前敵的馬超,早與曹操血戰幾場了。
各位休怪兄弟,實在先要将關中布防妥帖,才可決戰,因此才把馬超報仇的事擱下來了。
如今且說馬超領兵來到潼關,黃忠迎接入内,兩下坐定,馬超動問曹操兵勢如何?黃忠說道:“據細作報稱曹兵約十餘萬,旌旗車馬,連綿七十餘裡,聲勢甚大,某家因未奉将令,不敢出戰,曹兵連日讨戰,隻加意防守,未曾出兵;如今将軍到來,休息數日,便可出戰了。
”馬超道:“老将軍所見甚是,末将奉了元帥将令,前來協助将軍,明日請将軍守城,末将出關,務要生擒曹操,以報先将軍之仇。
” 黃忠道:“馬将軍,你看關中新定,兵力未充,曹操兵勢洶湧,一有疏虞,反誤大事!好在潼關天險,某家協同将軍把守,料他插翅也難飛過;曹兵攻堅不下,求戰不得,曠日持久,銳氣自挫,俟伯約與令弟兵到,再行開關出戰,必獲全勝,将軍以為如何?”馬超喜道:“老将軍高見,末将願從良策。
”兩人督率将士,分城把守。
曹兵營裡,許褚張郁,連日讨戰,川兵居高臨下,堅守不出,回報曹操。
曹操與衆謀士商議道:“我兵遠來,利在速戰,黃忠堅守不出,曠日持久,以老我師,如何是好?”賈诩道:“聖上,諸葛亮以不滿十萬之兵,乘屢勝之勢,不及兩月,奪取漢中,進收關輔,兵鋒之銳,從所希見。
而頓兵不進,堅守潼關,以诩管見測之,必系征集後方軍隊,鎮撫關中,俟内地肅清,然後出而決戰;我若俟其定而後戰,則彼以逸待勞,先已制勝;非使之求戰于我,以搖其未定之基,殆不足以要必勝之局也!”操道:“文和之言,洞見症結,但如何方可以使其求戰于我?”诩道:“諸葛亮現方撫定關中,未暇遠略,關雲長遣兵上犯伊嵩,不過以固武關之防,而掣我援兵之肘,我若盛兵以臨張苞,則黃忠必出關而追我,是我之所求者得矣。
” 操大喜,令徐晃率兵一萬,會合曹休文聘進攻張苞,一面催督鄧艾鐘會乘機渡河,擾亂川兵後方。
鐘鄧二将奉命,百計千方,要渡黃河,無奈魏延張翼,把守十分嚴密,後方衛來了韓遂一支生力軍,協同張嶷,将地方潰兵積匪,收拾幹淨。
鐘鄧無法,遣人飛報曹操。
曹操叫毛玠督臧觀四将,嚴守河津,調鐘鄧二人回營。
鐘鄧回來見過曹操,令二人各領兵三千,在潼關附近左右埋伏,專等川兵出關,從後襲擊。
關上黃忠馬超,見曹兵連日不出,兩個正在商議,姜維馬岱來到,見過二人,四人一同商議。
姜維道:“操詭計多端,見我堅守不出,必轉而攻武關之兵,以淆我軍耳目;我軍利在首尾相救,非出援不可,彼必伏兵關外以伺我。
我軍遠救不能,必且近敗,而我失其所據矣。
”馬超道:“伯約之言是也,武關之兵,有翼德為之後援,曹兵不以全力臨之,未易猝敗,我不為彼所誘,則彼無從施其技矣。
” 姜維道:“曹兵急于求戰,我不如将計就計,亦足以寒曹兵之膽也!”馬超道:“計将安出?”姜維道:“曹操用兵,十步九計,潼關之外,必有伏兵,如今請馮張兩将軍,謹守城池。
将軍領兵五千,直入曹軍,黃老将軍領兵三千,為第二隊,維與平北将軍,各領三千人,分左右翼截殺伏兵,戰勝之後,即速回兵,仍設二伏以待追者,則操欲棄此而不能,攻城而不得矣!”馬超黃忠,并皆稱善,各各依計行事。
馬超自領前軍,黃忠将後軍,姜維
曹兵若敗,不可追趕,小心守關,候令再進。
”馬超領命去了。
孔明差雷吳二将領兵五千,替李嚴王平姜維馬岱鎮撫各地,令四将火速回長安聽令。
二将星夜去了。
三數日間,李嚴四将來到長安,孔明獎勵有加,令李嚴領兵三千,駐紮華陰,專護往來軍實糧秣;姜維馬岱各領兵三千,前赴潼關,協助孟起;王平領兵三千,駐紮渭南。
四将領兵,立時出發。
孔明再令費詩從武關出襄陽,知會翼德士元,轉啟雲長,将張苞一軍,西沿白河移駐伏牛山,與武關駐軍策應。
再令宗預迅往金城,調韓遂軍隊萬人,即日東下,填駐蕭關泾陽馮翊一帶。
兩路使者,分頭領命。
十日之内,張苞移兵附近武關,韓遂差侄兒韓璇理,各領五千人入關,遵照命令填防各城。
玄德在益州,知孔明連取漢中長安,曹操興兵,為夏侯淵報仇,猶恐地廣兵分,恐有疏虞,派益州治中從事楊洪,率偏将陳易鄭綽,将蜀兵萬人,由漢中出陳倉故道,來長安助戰,并赉犒賞将士許多物品。
孔明率領諸将,拜受已畢,吩咐楊洪率二将,屯駐渭南藍田華陰各地。
那楊洪有謀善斷,夙得孔明知賞,奉了命令,駐紮關東各地,真是動協機宜,地方安堵。
孔明見關中四路安靜,自己帶了李嚴王平,率兵一萬,來到潼關,與曹操決戰,那願當前敵的馬超,早與曹操血戰幾場了。
各位休怪兄弟,實在先要将關中布防妥帖,才可決戰,因此才把馬超報仇的事擱下來了。
如今且說馬超領兵來到潼關,黃忠迎接入内,兩下坐定,馬超動問曹操兵勢如何?黃忠說道:“據細作報稱曹兵約十餘萬,旌旗車馬,連綿七十餘裡,聲勢甚大,某家因未奉将令,不敢出戰,曹兵連日讨戰,隻加意防守,未曾出兵;如今将軍到來,休息數日,便可出戰了。
”馬超道:“老将軍所見甚是,末将奉了元帥将令,前來協助将軍,明日請将軍守城,末将出關,務要生擒曹操,以報先将軍之仇。
” 黃忠道:“馬将軍,你看關中新定,兵力未充,曹操兵勢洶湧,一有疏虞,反誤大事!好在潼關天險,某家協同将軍把守,料他插翅也難飛過;曹兵攻堅不下,求戰不得,曠日持久,銳氣自挫,俟伯約與令弟兵到,再行開關出戰,必獲全勝,将軍以為如何?”馬超喜道:“老将軍高見,末将願從良策。
”兩人督率将士,分城把守。
曹兵營裡,許褚張郁,連日讨戰,川兵居高臨下,堅守不出,回報曹操。
曹操與衆謀士商議道:“我兵遠來,利在速戰,黃忠堅守不出,曠日持久,以老我師,如何是好?”賈诩道:“聖上,諸葛亮以不滿十萬之兵,乘屢勝之勢,不及兩月,奪取漢中,進收關輔,兵鋒之銳,從所希見。
而頓兵不進,堅守潼關,以诩管見測之,必系征集後方軍隊,鎮撫關中,俟内地肅清,然後出而決戰;我若俟其定而後戰,則彼以逸待勞,先已制勝;非使之求戰于我,以搖其未定之基,殆不足以要必勝之局也!”操道:“文和之言,洞見症結,但如何方可以使其求戰于我?”诩道:“諸葛亮現方撫定關中,未暇遠略,關雲長遣兵上犯伊嵩,不過以固武關之防,而掣我援兵之肘,我若盛兵以臨張苞,則黃忠必出關而追我,是我之所求者得矣。
” 操大喜,令徐晃率兵一萬,會合曹休文聘進攻張苞,一面催督鄧艾鐘會乘機渡河,擾亂川兵後方。
鐘鄧二将奉命,百計千方,要渡黃河,無奈魏延張翼,把守十分嚴密,後方衛來了韓遂一支生力軍,協同張嶷,将地方潰兵積匪,收拾幹淨。
鐘鄧無法,遣人飛報曹操。
曹操叫毛玠督臧觀四将,嚴守河津,調鐘鄧二人回營。
鐘鄧回來見過曹操,令二人各領兵三千,在潼關附近左右埋伏,專等川兵出關,從後襲擊。
關上黃忠馬超,見曹兵連日不出,兩個正在商議,姜維馬岱來到,見過二人,四人一同商議。
姜維道:“操詭計多端,見我堅守不出,必轉而攻武關之兵,以淆我軍耳目;我軍利在首尾相救,非出援不可,彼必伏兵關外以伺我。
我軍遠救不能,必且近敗,而我失其所據矣。
”馬超道:“伯約之言是也,武關之兵,有翼德為之後援,曹兵不以全力臨之,未易猝敗,我不為彼所誘,則彼無從施其技矣。
” 姜維道:“曹兵急于求戰,我不如将計就計,亦足以寒曹兵之膽也!”馬超道:“計将安出?”姜維道:“曹操用兵,十步九計,潼關之外,必有伏兵,如今請馮張兩将軍,謹守城池。
将軍領兵五千,直入曹軍,黃老将軍領兵三千,為第二隊,維與平北将軍,各領三千人,分左右翼截殺伏兵,戰勝之後,即速回兵,仍設二伏以待追者,則操欲棄此而不能,攻城而不得矣!”馬超黃忠,并皆稱善,各各依計行事。
馬超自領前軍,黃忠将後軍,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