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劉王孫正位繼中興 龐丞相序官複舊制
關燈
小
中
大
。
二将前因兵敗,正恐曹彰見責,一聽北言,齊聲贊成,即日全軍出發。
你說匈奴那些小小部落,那裡敢敵十萬大兵聲勢,一個個隻得叩首投降,靜候驅策,又有那鮮卑二将兩個地裡鬼在前引導,好不順手,不上一年,并吞大小部落七十餘部,曹彰便安安穩穩,做那大魏天王。
這邊漢朝邊塞,從此平安無事,就是王子均一紙書的功勞。
古人說得好,一紙書賢于十萬師,就是說那王平的。
當下王平回到遼東,将擄獲财物,分一半賞了遼東将士,一半帶回,辭别公孫淵,回轉幽州,見過馬谡。
恰好張飛因曹彰已退,也就回來,王平報告一切。
馬谡道:“子均舉動,悉合機宜,曹彰見書,必北徙矣?”不到半月,塞外探馬報道:“曹彰已全軍北渡陰山。
”張飛大喜,馳奏洛陽,将王平留在幽州,請令都督營州軍事,安邊大計,自然一概照準。
洛陽城裡,雲長士元,見北邊平定,大會文武商議,選了良辰吉日,在洛陽建始殿,扶王孫登基稱帝。
由太常許靖,司徒秦宓,襄助禮儀,先奉王孫晉谒高祖廟世祖廟高宗廟。
禮畢,還禦建始殿受賀,改元炎興,大赦天下,免人民今年田賦,賜文武爵一級,追谥皇考為孝愍皇帝,廟号哀宗,尊太皇太妃吳氏為太皇太後,太妃張氏為皇太後,封皇叔劉理為梁王,劉封為江夏王。
雲長士元以帝年幼,左右輔弼,須方正老誠之士,以安車蒲輪,征前司農鄭玄為太師,邴原為太傅,司馬徽為太保,黃承彥為少師,龐德公為少傅,崔州平為少保。
那幾位老頭兒,到了此時,也不由他不出來。
文武諸臣,因雲長功大屬尊,合辭奏請以雲長為大将軍。
雲長因系先帝舊官,不敢拜命。
少帝傳旨,令雲長仍以大司馬兼骠騎将軍,劍履上殿,贊拜不名;以龐統為丞相,以秦宓為大司徒,以馬良為大司農,以費祎為大司寇,以伊籍為大司空,以郤正為禦史大夫,以杜瓊為廷尉,以孫乾為大鴻胪,以簡雍為太蔔,以陳震為太仆;徙文鴦為越騎校尉,徙諸葛瞻為司隸校尉,仍領宿衛軍;以諸葛誕為京兆尹,以關興為城門校尉,以關索為步兵校尉,以關平為水衡都尉,以糜竺為大長秋,以劉琰為大宗正,以周倉為射聲校尉;召拜諸葛恪為侍中,以諸葛靓為尚書,以霍峻為仆射,以吳懿為太尉;恢複建安中所有學官,其弟子名額,悉依舊制。
又诏丞相大司馬道: 朕以沖年,誕承夫位,甚賴諸公,以輔以翼。
昔武王克商,式商容之闾,封比幹之墓,誠欲以獎厲風教,矜式國人。
前少府孔融,國家之桢,嶽立朝右,奸宄悚息,硗硗易缺,卒殒兇回,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前九江太守邊讓,議郎盛憲;處士祢衡,并以高才,為國瑰寶,遭逢多難,鹹死非命,高陽才子,不克緻用,盛年夭折,良可哀矣!又茂才管甯,避地海濱,以待清時,激于義憤,投身東海,清風亮節,邁于往古。
凡此均宜旌樹風聲,錄叙遺裔,以昭興國之隆,而揚幽潛之烈。
士元雲長奉诏,次日複奏:少府孔融,先帝至交,許昌被難,二子俱殒,僅遺一婢,六月後得一孽子,荀文若傷融非罪,為之收養,今十七年矣。
先帝入許,令入宿衛,請送太學,俾成其材。
邊讓盛憲祢衡,宗室零落,請官為封樹,歲時省祀,無餒若敖之鬼。
管甯蹈海,子姓都乏,太傅邴原,昔同遊息,宜為圖象,祀之學宮。
少帝準奏,诏追贈孔融為太師,谥曰剛介;邊讓盛憲祢衡,贈大中大夫;管甯從祀孔廟。
又诏:先帝彌留,追懷季玉,日月之過,無損于中天,河山之盟,當垂于弈世!前令督交廣事蔣琬,明示搜求,送緻關下,當奉遺诏,别紹新封,其以前零陵太守劉璋,為華陽侯,食華陽一邑,屬籍宗正,以固宗祊。
又诏:先帝昔在荊州,聯婚吳會,屬以國交翻覆,遂令先皇祖妣,未獲令終,先帝在日,每為痛恨,其追上皇祖妣孫氏為孝烈皇後,招魂歸葬,祔享園陵。
一連幾道诏書,風行海内,無不欽仰聖明。
士元與雲長商議道:“諸将艱難辛苦,血戰沙場,一日大功告成,久稽懋賞,非所以慰豪傑之心也!”雲長道:“諸将功伐,久已彙集,冬至郊天,即可行賞,但孟起之父,與先帝同事,為國損
二将前因兵敗,正恐曹彰見責,一聽北言,齊聲贊成,即日全軍出發。
你說匈奴那些小小部落,那裡敢敵十萬大兵聲勢,一個個隻得叩首投降,靜候驅策,又有那鮮卑二将兩個地裡鬼在前引導,好不順手,不上一年,并吞大小部落七十餘部,曹彰便安安穩穩,做那大魏天王。
這邊漢朝邊塞,從此平安無事,就是王子均一紙書的功勞。
古人說得好,一紙書賢于十萬師,就是說那王平的。
當下王平回到遼東,将擄獲财物,分一半賞了遼東将士,一半帶回,辭别公孫淵,回轉幽州,見過馬谡。
恰好張飛因曹彰已退,也就回來,王平報告一切。
馬谡道:“子均舉動,悉合機宜,曹彰見書,必北徙矣?”不到半月,塞外探馬報道:“曹彰已全軍北渡陰山。
”張飛大喜,馳奏洛陽,将王平留在幽州,請令都督營州軍事,安邊大計,自然一概照準。
洛陽城裡,雲長士元,見北邊平定,大會文武商議,選了良辰吉日,在洛陽建始殿,扶王孫登基稱帝。
由太常許靖,司徒秦宓,襄助禮儀,先奉王孫晉谒高祖廟世祖廟高宗廟。
禮畢,還禦建始殿受賀,改元炎興,大赦天下,免人民今年田賦,賜文武爵一級,追谥皇考為孝愍皇帝,廟号哀宗,尊太皇太妃吳氏為太皇太後,太妃張氏為皇太後,封皇叔劉理為梁王,劉封為江夏王。
雲長士元以帝年幼,左右輔弼,須方正老誠之士,以安車蒲輪,征前司農鄭玄為太師,邴原為太傅,司馬徽為太保,黃承彥為少師,龐德公為少傅,崔州平為少保。
那幾位老頭兒,到了此時,也不由他不出來。
文武諸臣,因雲長功大屬尊,合辭奏請以雲長為大将軍。
雲長因系先帝舊官,不敢拜命。
少帝傳旨,令雲長仍以大司馬兼骠騎将軍,劍履上殿,贊拜不名;以龐統為丞相,以秦宓為大司徒,以馬良為大司農,以費祎為大司寇,以伊籍為大司空,以郤正為禦史大夫,以杜瓊為廷尉,以孫乾為大鴻胪,以簡雍為太蔔,以陳震為太仆;徙文鴦為越騎校尉,徙諸葛瞻為司隸校尉,仍領宿衛軍;以諸葛誕為京兆尹,以關興為城門校尉,以關索為步兵校尉,以關平為水衡都尉,以糜竺為大長秋,以劉琰為大宗正,以周倉為射聲校尉;召拜諸葛恪為侍中,以諸葛靓為尚書,以霍峻為仆射,以吳懿為太尉;恢複建安中所有學官,其弟子名額,悉依舊制。
又诏丞相大司馬道: 朕以沖年,誕承夫位,甚賴諸公,以輔以翼。
昔武王克商,式商容之闾,封比幹之墓,誠欲以獎厲風教,矜式國人。
前少府孔融,國家之桢,嶽立朝右,奸宄悚息,硗硗易缺,卒殒兇回,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前九江太守邊讓,議郎盛憲;處士祢衡,并以高才,為國瑰寶,遭逢多難,鹹死非命,高陽才子,不克緻用,盛年夭折,良可哀矣!又茂才管甯,避地海濱,以待清時,激于義憤,投身東海,清風亮節,邁于往古。
凡此均宜旌樹風聲,錄叙遺裔,以昭興國之隆,而揚幽潛之烈。
士元雲長奉诏,次日複奏:少府孔融,先帝至交,許昌被難,二子俱殒,僅遺一婢,六月後得一孽子,荀文若傷融非罪,為之收養,今十七年矣。
先帝入許,令入宿衛,請送太學,俾成其材。
邊讓盛憲祢衡,宗室零落,請官為封樹,歲時省祀,無餒若敖之鬼。
管甯蹈海,子姓都乏,太傅邴原,昔同遊息,宜為圖象,祀之學宮。
少帝準奏,诏追贈孔融為太師,谥曰剛介;邊讓盛憲祢衡,贈大中大夫;管甯從祀孔廟。
又诏:先帝彌留,追懷季玉,日月之過,無損于中天,河山之盟,當垂于弈世!前令督交廣事蔣琬,明示搜求,送緻關下,當奉遺诏,别紹新封,其以前零陵太守劉璋,為華陽侯,食華陽一邑,屬籍宗正,以固宗祊。
又诏:先帝昔在荊州,聯婚吳會,屬以國交翻覆,遂令先皇祖妣,未獲令終,先帝在日,每為痛恨,其追上皇祖妣孫氏為孝烈皇後,招魂歸葬,祔享園陵。
一連幾道诏書,風行海内,無不欽仰聖明。
士元與雲長商議道:“諸将艱難辛苦,血戰沙場,一日大功告成,久稽懋賞,非所以慰豪傑之心也!”雲長道:“諸将功伐,久已彙集,冬至郊天,即可行賞,但孟起之父,與先帝同事,為國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