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
關燈
小
中
大
軍鼓枻,便如弩箭離弦,江渚滾浪般,殺往江邊。
先到的船上水兵,正烏亂紛纭搶着登岸,江心中猶在喊殺不絕,兀自餘戰未息。
黃祖躲在船中,掩身艙畔,向外偷窺,心中十分害怕,私幸出城得快,這時江夏定已失了,船過江心,又不時提防有船追來,隻不住的隔艙捶闆,催着舟子乘亂火速搖船逃走。
将至鹦鹉洲前,時近黃昏,風勢乍落,上流水勢洶湧,轉把黃祖的船倒沖下來。
祖心慌急,自出艙來督篙,猛回頭見水程不遠,有一小舟在後飛劃而至,更聞舟中高叫,勿要走了黃祖,這廂舟兵聽得,皆棄祖赴水逃生,祖知不妙,便決計舍舟登陸,跳上岸去,不顧高低,舉足向前飛奔。
後面小舟,亦來傍岸,一将當頭持劍,躍上岸來,在後緊緊相追不舍。
一個如閃電馳風的前奔,一個如流星逐月的後趕,直趕到一座大墳前面,黃祖見不得脫,便趨墓背躲藏。
那将趕至墓側,忽然不見了黃祖,知必隐身墓後,更不怠慢,繞墓來搜,黃祖聞聲,又蛇行繞至墓前相避,乍覺眼前一亮,卻睹墓門樹着一道石碑,題曰:漢處士祢衡之墓,不覺神魂俱喪,木立如癡。
再聽身後,已有足步聲息,似那将又将搜索過來。
祖略一回頭,方看明來追之将,又是見面切齒的仇人,尋思無可逃生,亦不再思躲避,隻一手撫墓,仰天長歎一聲,拔劍自刎,登時死于祢衡墓下。
那将大喜,趨前割了黃祖首級,乃甘甯也。
原來甘甯自以在陣殺了呂公張武,奪得首功,又搶了夏口地方,功績已多,便思将攻取江夏功勞,略分他人,以睦吳将。
正在江中一味截殺餘兵,奪掠船隻,往來肅清江面,忽有小卒報說:“見一大船,乘亂揚帆,恐是黃祖,逃往上流去了。
”甘甯不信,自駕小舟追來,果認得是黃祖的坐艦,便不能舍而不追,直到鹦鹉洲前,方才趕上,無心中成此大功。
後人有詩贊道: 鹦鹉洲前百草生,當年國士殺祢衡;墓門伏劍仇誰死,獨見甘甯博盛名。
且說徐盛大軍登岸,見城門大開,一擁而入,唾手得了江夏。
陳武領軍在前,提刀奔上城頭,來殺黃祖,卻已一人不見。
便令樹起東吳旗幟,飛遣人報知徐盛,迎接主帥入城,以安民心。
徐盛大喜,擊鼓鳴钲,整隊而入,百姓伏道以迎。
徐盛入衙坐定,人報周泰韓當兩枝人馬早到,盛命即駐城外,與水師環城犄角,毋驚百姓,不日奏凱班師,不必入城,隻嚴防陸路,免黃祖改裝脫逃要緊。
仍令将功勞入簿;一面檢點人馬俘獲,諸将紛紛獻上功勞,齊來參賀,卻單少了甘甯一人。
盛即令人到水陸營中查傳,亦隻不見。
直至二鼓,人報甘甯渡江而來,獻上三顆首級。
盛聞知呂公黃祖,俱被甘甯一人手戳,建立奇功,不覺下帳相迎道:“将軍英雄蓋世,為君侯雪大恥,複大仇,盛不如也!待露章飛奏,以懋爵賞,盛未敢輕議其功。
”甯拜謝。
盛始命擺酒慶賀,大犒三軍,連夜差人,持黃呂等首級,實報吳侯。
權驚喜道:“孤不喜得江夏,喜得興霸一人,獨成大功,為孤雪恨,二賊果有今日乎!”乃親陳酒醴,告祭父兄,獻首于廟;歸朝受賀畢,飛檄授甘甯領九江太守,以酬其勳。
從行諸将,盡加封賞,此等驚人消息,自更如飛報與荊州。
卻說劉琦飛馬慌忙入了荊州,不先入見蔡夫人,徑來急視其父之疾。
劉表自遣伊籍行後,病似微有轉機,人亦常能清醒,劉琦衣不解帶,又晝夜不離父側,以故蔡夫人急切不能如計行事,已有三日。
這日破曉,忽有流星探馬來報,江夏失守,黃祖身亡!劉表病中耳根甚靈,聞之大吃一驚,招劉琦近床,一陣喘氣追問:“何以來時軍備,疏防至此?”琦以為父病重自忘,乃禀告移防一切始末,原來琦恐父病惡煩,多言傷氣,除侍病請疾外,未敢他涉,并不疑詐書伏計。
又經蔡夫人時以少言外事叮囑,見父不問,卒亦不述,至是始言及之。
劉表聽了前後詳情,不禁目瞪口呆,怒氣攻心而起,隻見大叫一聲,人已昏厥死去。
蔡夫人等聞聲奔至,放聲大哭,一時情急智生,不先急救劉表,卻用手指定劉琦,謂其将生父氣死,喝令左右捆綁府門,即行斬首,喚門官急召蒯越,監視行刑;又令蔡瑁火速召兵,把守四門,不得放外來一人,進城入救。
蔡瑁領命出府,後押公子劉琦,泣不成聲,五花大綁,捆作一團,背插長标,上書逆倫弑父斬犯一名劉琦,塞跪大荊筐中,四人倒擡而出。
甫出府門,遙見一彪精壯人馬,約有數百餘騎,風馳向府而來。
前面三騎,飛奔近前,一同下馬,卻是趙雲在前,伊籍在後,當中一馬,乃劉玄德也。
蔡瑁一見,吓得魂飛天外,勉強上前,施禮相迎。
玄德看明後面所捆者,乃是公子劉琦,不知何故,急令趙雲先行松綁。
劉琦哭訴一切,瑁已轉身欲逃,玄德大怒,方欲喝阻,早為趙雲從後面一把擒住衣領,不能得脫。
玄德便令趙雲捉住蔡瑁,伊籍攜了劉琦,俱令随同入府,共來視表死生,再行定奪。
這時劉表氣厥還陽,竟已死而複蘇,舉目不見劉琦,惟有蔡夫人及次子劉琮率侍妾輩,圍住哭泣。
劉表道:“死生有命,夫人勿過哀,琦兒何在?”夫人道:“主公方獲稍蘇,何必苦念琦兒,有何吩咐?”表泣下,因嗚咽囑道:“我令伊藉往請玄德,來領荊州,今日何猶不至?夫人偏愛琮兒,百計思去琦兒,以求嗣位,萬不宜再存此心!今又不見琦兒,若有差錯,玄德一至,汝母子尚何面目見之?幸勿難為琦兒,多加慈愛,使我忍死須臾,生囑備叔以大事,當重以汝母子顧托之也。
”夫人不語。
表正氣息僅屬,喘作一團,玄德已領劉琦而入,伊籍随之,趙雲執蔡瑁立于門外。
表見玄德,心中一喜,精神為之稍振,即颔首令玄德近前,執手流涕道:“漢家宗室,今僅三人,我死,弟可接領荊州,必以光複漢祚為志。
”語未畢,表泣,玄德亦泣,乃道:“兄宜保重,萬一不幸,還宜以侄嗣立。
”表歎道:“此何時耶?兒皆不肖,豈克自立?固以孤寡重累弟矣!”即召琦琮二子,拜于床下,随命琮取州印付于玄德,夫人不敢阻攔。
玄德堅辭,表已囑劉琦道:“兒孝當不念母仇,宜體父心善事之,弟幼無知,更須善教,以此相囑勿忘!”再回顧蔡夫人時,表舌木強,已不能言,須臾氣絕。
劉琦哭倒于地,玄德大恸,蔡夫人等号泣舉哀,劉琮雖幼,亦伏地大哭不止。
人報軍師孔明至,随來五千人馬,沿城屯駐,已保護定了城池,伊籍便請玄德出廳理事。
玄德哭成淚人,即令孔明先行主持州事,自去料理劉表身後喪葬一切事宜,親為擇日舉喪。
放了蔡瑁,令即速回泛地。
孔明俟劉表喪葬已畢,乃請玄德出廳受賀。
玄德方命伊籍領巴陵太守,前赴巴陵,撫慰劉琦水軍,收輯黃祖敗亡餘燼。
劉琦領江夏太守,仍領水師,暫駐巴陵,俟恢複江夏,再行述職。
又令馬良領零陵太守,馬谡領桂陽太守,雲長領襄陽太守,蔣琬領長沙太守,費祎領南郡太守,董允領鄖陽太守,黃忠就屯新野,趙雲代巡各境地方,其餘各仍職守,劉備自領荊州牧,拜表就任。
又專人迎接徐母入署,卻叫蔡夫人跟着同居,以便朝夕教導,俾易于無形中,改易性情,變化氣質,望其以後能明大義。
荊州善後,無一事不辦得井井有條,大加整饬起來。
但因此反招惹出兩處忌刻來了,正是: 鼎足三分,共逐中原之鹿,劍光一醉,又揮大澤之蛇,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隆中一對,開三分鼎足之基,此千古指陳得失興亡之重要文字也。
亦僅此足傳諸葛之平生,是不可以删棄而泯沒之。
今易草堂為虎帳,即于初拜軍師座上而公言之,真
先到的船上水兵,正烏亂紛纭搶着登岸,江心中猶在喊殺不絕,兀自餘戰未息。
黃祖躲在船中,掩身艙畔,向外偷窺,心中十分害怕,私幸出城得快,這時江夏定已失了,船過江心,又不時提防有船追來,隻不住的隔艙捶闆,催着舟子乘亂火速搖船逃走。
将至鹦鹉洲前,時近黃昏,風勢乍落,上流水勢洶湧,轉把黃祖的船倒沖下來。
祖心慌急,自出艙來督篙,猛回頭見水程不遠,有一小舟在後飛劃而至,更聞舟中高叫,勿要走了黃祖,這廂舟兵聽得,皆棄祖赴水逃生,祖知不妙,便決計舍舟登陸,跳上岸去,不顧高低,舉足向前飛奔。
後面小舟,亦來傍岸,一将當頭持劍,躍上岸來,在後緊緊相追不舍。
一個如閃電馳風的前奔,一個如流星逐月的後趕,直趕到一座大墳前面,黃祖見不得脫,便趨墓背躲藏。
那将趕至墓側,忽然不見了黃祖,知必隐身墓後,更不怠慢,繞墓來搜,黃祖聞聲,又蛇行繞至墓前相避,乍覺眼前一亮,卻睹墓門樹着一道石碑,題曰:漢處士祢衡之墓,不覺神魂俱喪,木立如癡。
再聽身後,已有足步聲息,似那将又将搜索過來。
祖略一回頭,方看明來追之将,又是見面切齒的仇人,尋思無可逃生,亦不再思躲避,隻一手撫墓,仰天長歎一聲,拔劍自刎,登時死于祢衡墓下。
那将大喜,趨前割了黃祖首級,乃甘甯也。
原來甘甯自以在陣殺了呂公張武,奪得首功,又搶了夏口地方,功績已多,便思将攻取江夏功勞,略分他人,以睦吳将。
正在江中一味截殺餘兵,奪掠船隻,往來肅清江面,忽有小卒報說:“見一大船,乘亂揚帆,恐是黃祖,逃往上流去了。
”甘甯不信,自駕小舟追來,果認得是黃祖的坐艦,便不能舍而不追,直到鹦鹉洲前,方才趕上,無心中成此大功。
後人有詩贊道: 鹦鹉洲前百草生,當年國士殺祢衡;墓門伏劍仇誰死,獨見甘甯博盛名。
且說徐盛大軍登岸,見城門大開,一擁而入,唾手得了江夏。
陳武領軍在前,提刀奔上城頭,來殺黃祖,卻已一人不見。
便令樹起東吳旗幟,飛遣人報知徐盛,迎接主帥入城,以安民心。
徐盛大喜,擊鼓鳴钲,整隊而入,百姓伏道以迎。
徐盛入衙坐定,人報周泰韓當兩枝人馬早到,盛命即駐城外,與水師環城犄角,毋驚百姓,不日奏凱班師,不必入城,隻嚴防陸路,免黃祖改裝脫逃要緊。
仍令将功勞入簿;一面檢點人馬俘獲,諸将紛紛獻上功勞,齊來參賀,卻單少了甘甯一人。
盛即令人到水陸營中查傳,亦隻不見。
直至二鼓,人報甘甯渡江而來,獻上三顆首級。
盛聞知呂公黃祖,俱被甘甯一人手戳,建立奇功,不覺下帳相迎道:“将軍英雄蓋世,為君侯雪大恥,複大仇,盛不如也!待露章飛奏,以懋爵賞,盛未敢輕議其功。
”甯拜謝。
盛始命擺酒慶賀,大犒三軍,連夜差人,持黃呂等首級,實報吳侯。
權驚喜道:“孤不喜得江夏,喜得興霸一人,獨成大功,為孤雪恨,二賊果有今日乎!”乃親陳酒醴,告祭父兄,獻首于廟;歸朝受賀畢,飛檄授甘甯領九江太守,以酬其勳。
從行諸将,盡加封賞,此等驚人消息,自更如飛報與荊州。
卻說劉琦飛馬慌忙入了荊州,不先入見蔡夫人,徑來急視其父之疾。
劉表自遣伊籍行後,病似微有轉機,人亦常能清醒,劉琦衣不解帶,又晝夜不離父側,以故蔡夫人急切不能如計行事,已有三日。
這日破曉,忽有流星探馬來報,江夏失守,黃祖身亡!劉表病中耳根甚靈,聞之大吃一驚,招劉琦近床,一陣喘氣追問:“何以來時軍備,疏防至此?”琦以為父病重自忘,乃禀告移防一切始末,原來琦恐父病惡煩,多言傷氣,除侍病請疾外,未敢他涉,并不疑詐書伏計。
又經蔡夫人時以少言外事叮囑,見父不問,卒亦不述,至是始言及之。
劉表聽了前後詳情,不禁目瞪口呆,怒氣攻心而起,隻見大叫一聲,人已昏厥死去。
蔡夫人等聞聲奔至,放聲大哭,一時情急智生,不先急救劉表,卻用手指定劉琦,謂其将生父氣死,喝令左右捆綁府門,即行斬首,喚門官急召蒯越,監視行刑;又令蔡瑁火速召兵,把守四門,不得放外來一人,進城入救。
蔡瑁領命出府,後押公子劉琦,泣不成聲,五花大綁,捆作一團,背插長标,上書逆倫弑父斬犯一名劉琦,塞跪大荊筐中,四人倒擡而出。
甫出府門,遙見一彪精壯人馬,約有數百餘騎,風馳向府而來。
前面三騎,飛奔近前,一同下馬,卻是趙雲在前,伊籍在後,當中一馬,乃劉玄德也。
蔡瑁一見,吓得魂飛天外,勉強上前,施禮相迎。
玄德看明後面所捆者,乃是公子劉琦,不知何故,急令趙雲先行松綁。
劉琦哭訴一切,瑁已轉身欲逃,玄德大怒,方欲喝阻,早為趙雲從後面一把擒住衣領,不能得脫。
玄德便令趙雲捉住蔡瑁,伊籍攜了劉琦,俱令随同入府,共來視表死生,再行定奪。
這時劉表氣厥還陽,竟已死而複蘇,舉目不見劉琦,惟有蔡夫人及次子劉琮率侍妾輩,圍住哭泣。
劉表道:“死生有命,夫人勿過哀,琦兒何在?”夫人道:“主公方獲稍蘇,何必苦念琦兒,有何吩咐?”表泣下,因嗚咽囑道:“我令伊藉往請玄德,來領荊州,今日何猶不至?夫人偏愛琮兒,百計思去琦兒,以求嗣位,萬不宜再存此心!今又不見琦兒,若有差錯,玄德一至,汝母子尚何面目見之?幸勿難為琦兒,多加慈愛,使我忍死須臾,生囑備叔以大事,當重以汝母子顧托之也。
”夫人不語。
表正氣息僅屬,喘作一團,玄德已領劉琦而入,伊籍随之,趙雲執蔡瑁立于門外。
表見玄德,心中一喜,精神為之稍振,即颔首令玄德近前,執手流涕道:“漢家宗室,今僅三人,我死,弟可接領荊州,必以光複漢祚為志。
”語未畢,表泣,玄德亦泣,乃道:“兄宜保重,萬一不幸,還宜以侄嗣立。
”表歎道:“此何時耶?兒皆不肖,豈克自立?固以孤寡重累弟矣!”即召琦琮二子,拜于床下,随命琮取州印付于玄德,夫人不敢阻攔。
玄德堅辭,表已囑劉琦道:“兒孝當不念母仇,宜體父心善事之,弟幼無知,更須善教,以此相囑勿忘!”再回顧蔡夫人時,表舌木強,已不能言,須臾氣絕。
劉琦哭倒于地,玄德大恸,蔡夫人等号泣舉哀,劉琮雖幼,亦伏地大哭不止。
人報軍師孔明至,随來五千人馬,沿城屯駐,已保護定了城池,伊籍便請玄德出廳理事。
玄德哭成淚人,即令孔明先行主持州事,自去料理劉表身後喪葬一切事宜,親為擇日舉喪。
放了蔡瑁,令即速回泛地。
孔明俟劉表喪葬已畢,乃請玄德出廳受賀。
玄德方命伊籍領巴陵太守,前赴巴陵,撫慰劉琦水軍,收輯黃祖敗亡餘燼。
劉琦領江夏太守,仍領水師,暫駐巴陵,俟恢複江夏,再行述職。
又令馬良領零陵太守,馬谡領桂陽太守,雲長領襄陽太守,蔣琬領長沙太守,費祎領南郡太守,董允領鄖陽太守,黃忠就屯新野,趙雲代巡各境地方,其餘各仍職守,劉備自領荊州牧,拜表就任。
又專人迎接徐母入署,卻叫蔡夫人跟着同居,以便朝夕教導,俾易于無形中,改易性情,變化氣質,望其以後能明大義。
荊州善後,無一事不辦得井井有條,大加整饬起來。
但因此反招惹出兩處忌刻來了,正是: 鼎足三分,共逐中原之鹿,劍光一醉,又揮大澤之蛇,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隆中一對,開三分鼎足之基,此千古指陳得失興亡之重要文字也。
亦僅此足傳諸葛之平生,是不可以删棄而泯沒之。
今易草堂為虎帳,即于初拜軍師座上而公言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