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呂子明戰死濮陽城 司馬懿退屯東阿縣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孔明第二次接到趙雲在合肥布置防務的報告,姜維在章邱徇定齊東郡縣情形的捷音,知道兩路兵根基深穩,不緻動搖,即請張飛馬超黃忠徐庶,同來大營會議,大舉進攻。
孔明道:“子龍在合肥,伯約在齊東,着着得手,步步為營,吳魏之兵,四處都受牽掣,不乘此時進攻,令彼得養精蓄銳,複燃死灰,殊為失計!元直視今日之戰,當偏重何方?” 徐庶道:“司馬懿孤軍狼狽,寄人籬下,蜉蝣之羽,為日無多,蹙之過激,或緻反噬;呂蒙吳将之良,而所部聞後路已斷,軍心不免動搖,宜舉全力以攻呂蒙;若殺呂蒙,則江東子弟,精銳必盡,吳軍既滅,曹兵尚安往乎?”孔明擊節道:“元直洞悉敵情,可謂要言不繁矣!”遂令張飛領第一軍,張翼馬忠為左右翼;令黃忠領第二軍,龐豐龐豫為左右翼;徐庶監護諸将,以崔颀護後路,督全軍八萬,進攻呂蒙,以必勝為期。
徐庶領令,同張飛黃忠入右翼軍中,整軍出發,孔明再令馬超引全軍進攻司馬懿,不必深入,但牽制不令其援助呂蒙。
馬超領命,回到左翼,揮動将士,即時進攻。
東吳軍中,呂蒙同蔣欽孫峻日夕整頓人馬,防漢兵攻擊,候了多日,不見動靜,忽聽得漢營鼓角齊鳴,兩路漢兵,來攻自己營壘,左邊張飛,右邊黃忠,兵強馬壯,卷地而來。
呂蒙命将士堅守栅門,自取酒飲,顧蔣欽孫峻二将道:“二位将軍,知今日為蒙之死日乎?”二将相顧錯愕。
呂蒙歎道:“蒙自督兵以來,十戰九敗,今時形勢,非複當年,苟且圖存,不過旦夕!敵兵得步進步,我欲退無從,蒙受吳王特達之知,負軍旅之責,前所以令伯言興霸諸将南歸者,不欲使我軍精銳,一戰而殲,設險拒守,尚可勉強相持!蒙之死志,已決于文響被擒之時。
衆位将軍,各自為計,或還曆城,或還兖州,步步退出,以還江東,蒙與諸君長别矣!”二将奮然道:“同為吳臣,甯令将軍獨死,一戰而勝,尚可圖存,戰而不勝,死猶未晚。
” 呂蒙下令軍中,願出戰者,義無反顧,還兖州者聽便。
吳軍六萬,去者二萬,存者四萬人。
蒙令去者速往兖州,知會伯言,退出山東,還扼濠泗,以拒漢兵!衆軍流涕而去。
三将吩咐将士飽餐一頓,夷竈破釜,燒營出戰,呂蒙居中,蔣欽居左,孫峻居右,直取漢兵;吳兵都唱挽歌,亡命的沖動漢軍而來。
徐庶見吳軍勢成緻死,令崔颀領弓弩手八千,迎射吳兵,吳兵屍橫滿地,并無一人肯退,前仆後進,層層擁上。
徐庶令中軍起鼓,大小将士,敢有回顧者,就地正法。
張飛戰住呂蒙,黃忠戰住蔣欽,張翼戰住孫峻,兩軍都肉薄血戰,愈逼愈緊,馬倒人亡。
徐庶見吳軍兵少,令衆将一齊出馬。
衆将得令,奮勇上前,吳兵折傷大半,兀自死戰不退。
張飛與呂蒙戰到八十餘合,呂蒙漸漸氣力不加,張飛怕呂蒙逃走,用盡平生之力,一矛向呂蒙心窩刺去,呂蒙盡力用刀架開,龐豐縱馬持戟,向呂蒙身後,就是一戟,呂蒙揮刀招架,張飛又是一矛,呂蒙招架不及,被張飛刺落馬下,龐豐加上一戟,結果性命,可惜東吳又去了一員大将! 蔣欽見呂蒙被殺,心内一慌,手上一松,黃忠觑個破綻,攔腰一刀,揮為兩斷。
孫峻兀自死戰,龐豫從後一槍,刺傷孫峻左手。
孫峻兵器落地,被張翼趕上一刀,連肩帶背,劈于馬下。
徐庶見諸将大獲全勝,令張飛黃忠各領萬人,去司馬懿陣後襲殺,幫助左翼;令張翼督衆将追殺吳兵,令崔颀領兵奪取濮陽。
衆将得令,各自分頭前往,卻因吳兵舍死血戰,漢兵四面圍攻,隻殺得屍如山積,血作溝流,四萬吳兵,存者不及十分之一,逃向兖州方面去了,漢兵也折損了五六千人。
那足計多謀的司馬懿,見孔明屯兵日久,忽然出兵,知道漢兵已操必勝,方才大舉來攻,與衆将商議,若吳軍稍敗,火速退軍,屯駐東阿,若與同燼,亦屬無益。
衆将遵令,暗暗整裝,忽聽見馬超兵到,仍是張郃出馬,二将雙槍齊舉,正戰到好處,探馬報知,呂蒙被殺,懿揮兵急退。
馬超因奉不必深入之令,追了一程,将兵紮住,比及張飛黃忠兵到,司馬懿全軍已經去了十餘裡了。
馬超張飛黃忠三将,一同來見元帥。
孔明喜道:“自出軍以來,無此血戰,東吳精銳,盡于此役,非元直臨機應付,各位将軍協力同心,何能有此大捷!司馬懿苟延殘喘,不足慮矣!”吩咐擺酒與諸将賀功,重賞兵士,命地方官督率民夫,掩埋戰士屍骨,陣亡兵卒,按照冊籍,撫恤遺族,受傷将士,官為醫治。
孔明随令馬超一軍,向東阿進發,追擊司馬懿;令張飛同元直領全軍向兖州進發,追擊東吳敗軍,直取兖州,進收鄒滕豐沛各郡縣,沿西肥河東下,會兵合肥,與子龍合兵,盡收淮北州縣;元直駐合肥調度,候大兵一到,進取淮南。
張飛徐庶馬超領命,分頭出發;孔明自與黃忠,督後軍向東阿接應馬超。
且說甘甯在兖州,接到吳
孔明道:“子龍在合肥,伯約在齊東,着着得手,步步為營,吳魏之兵,四處都受牽掣,不乘此時進攻,令彼得養精蓄銳,複燃死灰,殊為失計!元直視今日之戰,當偏重何方?” 徐庶道:“司馬懿孤軍狼狽,寄人籬下,蜉蝣之羽,為日無多,蹙之過激,或緻反噬;呂蒙吳将之良,而所部聞後路已斷,軍心不免動搖,宜舉全力以攻呂蒙;若殺呂蒙,則江東子弟,精銳必盡,吳軍既滅,曹兵尚安往乎?”孔明擊節道:“元直洞悉敵情,可謂要言不繁矣!”遂令張飛領第一軍,張翼馬忠為左右翼;令黃忠領第二軍,龐豐龐豫為左右翼;徐庶監護諸将,以崔颀護後路,督全軍八萬,進攻呂蒙,以必勝為期。
徐庶領令,同張飛黃忠入右翼軍中,整軍出發,孔明再令馬超引全軍進攻司馬懿,不必深入,但牽制不令其援助呂蒙。
馬超領命,回到左翼,揮動将士,即時進攻。
東吳軍中,呂蒙同蔣欽孫峻日夕整頓人馬,防漢兵攻擊,候了多日,不見動靜,忽聽得漢營鼓角齊鳴,兩路漢兵,來攻自己營壘,左邊張飛,右邊黃忠,兵強馬壯,卷地而來。
呂蒙命将士堅守栅門,自取酒飲,顧蔣欽孫峻二将道:“二位将軍,知今日為蒙之死日乎?”二将相顧錯愕。
呂蒙歎道:“蒙自督兵以來,十戰九敗,今時形勢,非複當年,苟且圖存,不過旦夕!敵兵得步進步,我欲退無從,蒙受吳王特達之知,負軍旅之責,前所以令伯言興霸諸将南歸者,不欲使我軍精銳,一戰而殲,設險拒守,尚可勉強相持!蒙之死志,已決于文響被擒之時。
衆位将軍,各自為計,或還曆城,或還兖州,步步退出,以還江東,蒙與諸君長别矣!”二将奮然道:“同為吳臣,甯令将軍獨死,一戰而勝,尚可圖存,戰而不勝,死猶未晚。
” 呂蒙下令軍中,願出戰者,義無反顧,還兖州者聽便。
吳軍六萬,去者二萬,存者四萬人。
蒙令去者速往兖州,知會伯言,退出山東,還扼濠泗,以拒漢兵!衆軍流涕而去。
三将吩咐将士飽餐一頓,夷竈破釜,燒營出戰,呂蒙居中,蔣欽居左,孫峻居右,直取漢兵;吳兵都唱挽歌,亡命的沖動漢軍而來。
徐庶見吳軍勢成緻死,令崔颀領弓弩手八千,迎射吳兵,吳兵屍橫滿地,并無一人肯退,前仆後進,層層擁上。
徐庶令中軍起鼓,大小将士,敢有回顧者,就地正法。
張飛戰住呂蒙,黃忠戰住蔣欽,張翼戰住孫峻,兩軍都肉薄血戰,愈逼愈緊,馬倒人亡。
徐庶見吳軍兵少,令衆将一齊出馬。
衆将得令,奮勇上前,吳兵折傷大半,兀自死戰不退。
張飛與呂蒙戰到八十餘合,呂蒙漸漸氣力不加,張飛怕呂蒙逃走,用盡平生之力,一矛向呂蒙心窩刺去,呂蒙盡力用刀架開,龐豐縱馬持戟,向呂蒙身後,就是一戟,呂蒙揮刀招架,張飛又是一矛,呂蒙招架不及,被張飛刺落馬下,龐豐加上一戟,結果性命,可惜東吳又去了一員大将! 蔣欽見呂蒙被殺,心内一慌,手上一松,黃忠觑個破綻,攔腰一刀,揮為兩斷。
孫峻兀自死戰,龐豫從後一槍,刺傷孫峻左手。
孫峻兵器落地,被張翼趕上一刀,連肩帶背,劈于馬下。
徐庶見諸将大獲全勝,令張飛黃忠各領萬人,去司馬懿陣後襲殺,幫助左翼;令張翼督衆将追殺吳兵,令崔颀領兵奪取濮陽。
衆将得令,各自分頭前往,卻因吳兵舍死血戰,漢兵四面圍攻,隻殺得屍如山積,血作溝流,四萬吳兵,存者不及十分之一,逃向兖州方面去了,漢兵也折損了五六千人。
那足計多謀的司馬懿,見孔明屯兵日久,忽然出兵,知道漢兵已操必勝,方才大舉來攻,與衆将商議,若吳軍稍敗,火速退軍,屯駐東阿,若與同燼,亦屬無益。
衆将遵令,暗暗整裝,忽聽見馬超兵到,仍是張郃出馬,二将雙槍齊舉,正戰到好處,探馬報知,呂蒙被殺,懿揮兵急退。
馬超因奉不必深入之令,追了一程,将兵紮住,比及張飛黃忠兵到,司馬懿全軍已經去了十餘裡了。
馬超張飛黃忠三将,一同來見元帥。
孔明喜道:“自出軍以來,無此血戰,東吳精銳,盡于此役,非元直臨機應付,各位将軍協力同心,何能有此大捷!司馬懿苟延殘喘,不足慮矣!”吩咐擺酒與諸将賀功,重賞兵士,命地方官督率民夫,掩埋戰士屍骨,陣亡兵卒,按照冊籍,撫恤遺族,受傷将士,官為醫治。
孔明随令馬超一軍,向東阿進發,追擊司馬懿;令張飛同元直領全軍向兖州進發,追擊東吳敗軍,直取兖州,進收鄒滕豐沛各郡縣,沿西肥河東下,會兵合肥,與子龍合兵,盡收淮北州縣;元直駐合肥調度,候大兵一到,進取淮南。
張飛徐庶馬超領命,分頭出發;孔明自與黃忠,督後軍向東阿接應馬超。
且說甘甯在兖州,接到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