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劉玄德駐跸荊州城 徐文響失機沔陽縣

關燈
且說馬超自駐宜陽,分遣馬岱諸葛瞻會合張翼,各領騎兵,以崤山為根據,往來飄忽,專一卻奪洛陽曹兵接濟函谷曹兵糧食,甚至放火焚燒;又聯絡本地土匪,聞風報信,伺險劫擄。

    魏兵一至,忽如駭兔,陽至函谷一帶,黑石關各地,萬山重疊,道路回環,此出彼入,杳無定所。

    函谷徐晃司馬昭大困,守關之兵,幾不能分以保護糧道。

    司馬懿知道函谷無糧,決定失守,函谷一失,洛陽愈危,急派鐘毓鐘會胡奮胡堅,各領三千人,沿着新安靈寶一帶,保護前軍運道。

     馬岱三人,見魏兵分防運道,保守嚴密,與諸葛瞻商議,留張翼守崤山,二人回轉宜陽,來見馬超,報告毀損魏兵糧運實數,及魏兵分防情形。

    馬超喜道:“函谷糧運艱難,軍心必動,彼以重兵護運,所耗正複不少;洛陽守備完足,軍力雄厚,一時尚難攻取,諸葛賢侄可與馬龍嚴守宜陽,某家與仲華文将軍出崤山,與元帥會攻函谷;函谷一得,三路軍聲,皆可聯合,洛陽無險可憑,自易攻取。

    ”諸葛瞻領令。

    馬超臨行,又對諸葛瞻道:“司馬懿機警有謀,我出崤山,彼當又攻宜陽,我此番但領馬隊八千人前往,步兵二萬,留守宜陽二處,賢侄可大修守備,旦夕嚴防,彼渡洛來攻,可憑河拒敵;宜陽城高池深,粟支三載,賢侄若守禦得法,司馬懿雖悉衆來攻,亦非旦夕可以猝下;賢侄與龍門之兵,互為犄角,能堅守一月,則函谷必為我軍所得矣!”諸葛瞻再拜受命。

    馬超自同馬岱文鴦領馬隊八千,徑出崤山,會合張翼軍隊,飛報孔明,夾攻函谷,自有一場血戰不提。

     且說坐鎮成都的漢中王劉玄德,自晉位以來,見兩路進兵,未見如何勝利,方城幾被攻陷,雖然得了郏鄏,關興張苞軍又大敗;幸馬超一軍東西馳援,奪了龍門天險,卻因洛陽兵力太厚,孔明兵阻函谷,馬超不敢深入,軍事遷延,無時可了!召法正入府商議,意欲自己出駐荊州,策應前敵軍事。

    法正道:“主公出駐荊州,自系上策,昔高祖世祖,均親曆行間,況王業不能偏安,荊州四戰之地,形勢之區,得主公還鎮,内可以絕江東之窺伺,外可以壯關輔之聲威,誠如尊谕,移節為便。

    ” 玄德見法正贊同此舉,即日命法正輔世子禅留守成都,事無大小,悉與專行。

    簡新練川兵三萬人,偏裨将校三十餘員,自将東下,法正率同文武送出郭門。

    玄德道:“孝直!兩川諸事,便以相委,昔蕭何留守關中,貯兵積粟;寇恂坐鎮河内,禦盜安民,孝直勉之,與蕭寇而三矣!”法正頓首道:“願主公上繼高祖世祖,再興漢室。

    正當竭其股肱之力,俾主公進有所資,後無反顧也。

    ”玄德又敦囑衆文武同心協力,安靖地方,衆文武齊聲答應。

     玄德别過衆人,上馬啟程,世子禅與法正諸人,回轉成都,如命辦理諸事。

    法正舉措有方,制用有節,澄清吏治,厚恤民生,多備軍實,周轉運輸,盡心竭力,暢所欲為。

    世子禅垂拱仰成,但主畫諾,到弄得文武輯和,軍民安堵。

     玄德領兵到了涪關,舣舟大江,乘流東下,不幾日到了荊州。

    劉琦馬良,率領荊州文武僚屬,出郭迎接。

    玄德入府坐定,諸将吏以次參見。

    玄德分遣使者,赉着羊酒金帛,分頭犒勞前敵将士,并谕前敵将領,仍前進行,不須還谒,緻疏防務。

    将新兵暫行分紮城外,休息數日,候令出發。

    荊州城裡,自是非常熱鬧。

     卻不料在此時間,沔陽縣弄出一件出類拔萃的亂子來了!隻因當年劉表病重,将荊州讓與玄德,蔡夫人親屬,便自不服,因玄德兵強将勇,莫可如何;後來玄德去到西川,雲長接領荊州,蔡瑁張允,仍是無法;及至雲長兵紮南陽,子龍出屯江夏,劉琦坐承父業,把蔡瑁眼中看出火來了,密與張允及弟蔡中蔡和商議,遣人暗向東吳夏口守将徐盛處私通款曲。

    徐盛久知内容,登時允許,要蔡瑁張允率領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