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數抗命矯诏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範

關燈
江幹迎接彩車,十裡錦溢香盈,老夫少妻,自有一番佳境,夫妻和好,自不待言。

    并非兄弟捏造,但看盧子嘉馮煥章兩口子,便可以略知梗概了。

    話休繁絮,劉玄德與孫夫人既成嘉禮,關張都來參見新嫂,各回訊地去了。

    諸葛瑾跟孫韶吃得酒醉飯飽,心滿意足,玄德也十分厚待。

    兩個辭别,自去吳侯處複命。

    正是: 佳偶初諧,他日怕成怨偶;舊人若在,今朝可比新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綱目書馬超韓遂十部變曰:操過鐘繇讨張魯,而使夏侯淵等出河東,與繇會,關中諸将疑之,馬超韓遂等十部皆反。

    是超遂連合反曹,實由于操命夏侯淵讨張魯,諸将生疑之故。

    與本書引據者同。

    衣帶诏,史亦隻言董承自稱受有雲雲,劉備因之起兵于徐州,井無馬騰之說。

    演義叙操欲乘周瑜喪取吳,恐騰襲許,憶赤壁軍中訛言,因誘緻騰,可謂憑空結撰。

    本書曹操矯诏誅騰如故,而原因由抗命征西,假天子命以塞其口,言隴羌變以重其威,是合于情理者也。

    若演義加為征南将軍,命其征吳,則太不合情理矣,豈止不合于史也! 寫馬超遠在涼州,扶風僅有馬岱,不但走為布置軍事,令岱與龐德所部出動,可向寶雞千陽一帶展移。

    且演義叙馬騰之往,謂超有乘其來召,竟往京師,于中取事,昔日之志可展等語;是超未谏,而又有勸行之失,不可不救正之也。

    嗚呼!使超果有此言,則父與弟往而共死,所以輕身緻危者,超将永抱終天之痛矣!今超不在側,諸将均主不去而谏之,馬岱苦口而又再谏之, 是騰剛果明決,自欲就義而求仁。

    岱與超也,生死天地,概無所憾。

    而後英雄可以繼志,可以有為,不緻稍有累于天君;于是馬騰之夷險危途,艱貞亮節,殆可抗衡于嶽飛,而操乃淪與桧伍;此之謂有筆皆削、無人不全。

    超一在側,使難料理。

    即如演義之言詞,蓋亦非此不合馬超聲口也。

    讀者必訝馬超何以竟在涼州?又何故不安放扶風?俾多一谏勸之人,騰或不行。

    曾不知演義上便因如此安放,無法着筆,不得不玷辱英雄。

    若超在側,必仍隻見勸不見谏,英雄肝膽,誅賊為先,怕死貪生,恐馬超入墓至今,在地下千年,猶未學會如此腔調也。

    否則寫的便不是馬超,或不問馬超終天抱恨不抱恨,便可去學演義般樣随手安放,試問填平英雄恨事,尚還有何案可翻?這才叫安放不得的苦。

     演義寫賈诩媚操進計,反間成功,本書便令其許爵空勞,說降失敗,成了蔣幹。

    演義寫一黃奎助騰,洩謀誤事,同時被害;本書寫一王必助操,截殺無用,登時被誅,成了苗澤。

    演義寫設策诏騰者為荀攸;本書寫一再獻謀者為華歆。

    以攸黜操封王,尚存晚節,歆附逆成篡,不妨歸惡也。

    演義寫許褚裸衣鬥超,臂中兩箭,而城下圍騰,曹将無一人受傷;本書寫許褚領兵圍驿,頰中兩箭,而門樓拒敵,曹将無一人不受傷;以助賊必誅,刑傷不稍末減,褒忠有典,休鐵應予複仇也。

    尤妙在複侯惇為演義中操平漢中定計之人,又為操疾笃見鬼相召,亦同于殿門見鬼以死之人,本書原以張魯為鬼,即令惇失其雙目,不但使之不能見人議人,且永使其不能見鬼議鬼;尤覺翻案翻得滑稽。

    若王必則去箭瘡,而令身首異處,如伏典刑,蓋正五臣死節之罪,則翻案翻得森嚴之至。

    因諱一黃奎,便順諱五臣之死難,乃從翻馬騰一案,并翻五臣之兩案;明則了結夏侯惇王必助逆之輩,暗且了結管辂知機助逆之徒,是均不可不知也。

     夏侯霸降姜維時,首以魏有妙齡鐘鄧二人,久必患蜀為言。

    世讀演義者,又必惜維之降蜀,在先主死後,霸之降蜀,在孔明死後,共助漢皆晚;而鐘鄧用世,反能及時,乃興歎若有天也!設使鐘鄧得遇諸葛,将如之何?亦世人之所深思者。

    今即以軍事地理而及天水,因天水而及姜淮馬遵,便言本屬馬氏同宗,已見文機在手,妙造随心。

    而超孝子也,維亦孝子也,以孝及孝,以維助超,又果為惟一攜手之人物,不惟不使英雄為降将軍,此中又寓錫類不匮之至意,則幾無一處不見杼軸,無一字不有分量,更不可以信口亂造而草草讀過。

    人也,地也,時也,勢也,情也,事也,安排既當。

    然維固與鐘鄧鬥智者也,故未出維,乃先出鐘鄧,于是鐘鄧并得與諸葛角智于疆場。

    自有本書,而三國人材,一齊吐氣!而世間讀者,無不如心,天地之交,從此應無缺憾事已。

     演義言孫劉相忌而聯婚,本書言孫曹相畏而聯婚,原因大異,方見本書為正寫孫劉合好,交不可離之文,而此回更為擡高公瑾人物之筆。

    如演義魯肅讨荊州,佛寺看新郎,喬國老愛财多事,劉備畏妻溺志,孫權摔硯怒追,以及夫人背母偕逃,孔明伏兵高叫,周瑜雪恥忘曹等,真将一時瑜亮,奇材妙智,寫得兩下不堪!幾同市井小人之卑陋惡劣,那一位還算得三國人物?簡直刻罵入骨矣!茲盡反之,并易入贅為視迎,這番正大光明,便叫卧龍先生一行,省在小舟伏着,去受許多悶氣,妙極!呂範照舊為媒,可謂媒星入命,隻是甘糜二夫人同遭瘟病身死,黃泉路上,不免咒罵不堪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