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龍一軍奪江夏
關燈
小
中
大
峒出發,暗令太守伊籍飛檄長沙太守,派兵萬人,順流東下,從巴陵上陸徑赴江夏接防。
伊籍得令,加緊派人前往。
趙雲到了羊樓峒,廖化胡班接着,雲令二人盡起防軍,向江夏方面出動。
離江夏城二百餘裡,隻見前面旌旗招展,朱桓領兵前來。
雲令二将,各領千人,在山左右埋伏,自領三千人避入山内,讓朱桓過去,轉向江東兵後隊殺來。
朱桓此番出兵,純系誘敵,緩緩前進,絕不料荊州兵趕過前頭,急忙揮兵回轉。
趙雲将人馬迎頭截住,朱桓舞刀來戰趙雲,兩個戰了二十餘合,一聲喊起,左邊廖化,右邊胡班,雙殺出來。
朱恒心内一慌,趙雲備起精神,一槍将朱桓挑于馬下。
江東兵士,四散奔逃。
趙雲令軍士四面兜剿,齊聲叫道:“降者免死!”江東兵士,走頭無路,個個跪地投降。
趙雲令降兵将衣甲脫下,把自己兵士,改裝三千餘人,降兵器械,一律沒收,每人給旗一面,令胡班押着,倍道兼程,向江夏南門殺來。
次日下午,到了江夏,城上守兵,見是自家兵士,放他進城。
趙雲率領親軍,徑向太守衙門,找尋蔣欽。
蔣欽聞報,隻道朱桓兵敗回來,領了從兵,出外彈壓,迎頭看見趙雲,原在江東見過,不由得大吃一驚。
趙雲劈面一槍刺來,蔣欽虛掩一刀,往左側便走。
趙雲令廖化領兵驅逐城内江東兵士,胡班占領城池,自己追趕,蔣欽沒命的逃出東門,跳下兵船,向夏口便走。
趙雲吩咐軍士,将沿河兵船,放火便燒,登時火光徹天,照得江面通紅。
徐盛正待派兵過江東來救,蔣欽早巳來到,見過徐盛,訴說一切。
徐盛頓足道:“朱桓必全軍覆沒矣!趙雲膽略,真不可及!明日當率兵渡江決戰。
”一面吩咐将士,徹夜警備。
那邊趙雲得了江夏,将江東降兵,立時驅逐出城,一面清查府庫,一面安排守禦,令胡班專護城池,廖化防守陸路,雲自領兵防守江岸。
那些降軍,渡過江來,報知徐盛,反替趙雲虛張多少聲勢。
徐盛索知趙雲老成持重,此番一戰便得江夏,勢力必厚,不可大意,彼已憑城拒守,即使渡江,亦無益處,隻得嚴守夏口,靜待呂蒙消息。
趙雲候了數天,夏口并無一船過來,長沙新兵,倒陸續到了。
雲大喜,令廖化領江夏太守,率領全軍,協同胡班,謹守城池。
那江夏城自從徐盛甘甯,相繼接守,真個是城高垣峻,粟支十年;雲吩咐廖化小心謹慎,自領原來輕騎,星夜馳回巴陵。
伊藉聽得捷音,舉手加額道:“将軍真天人也!”雲便問隔江軍事如何?伊藉道:“向将軍将水師堵住洪湖口,陸兵沿岸相輔,迎擊江東水軍,兩三日來,大小十餘戰,兩邊死傷相當,我軍因系上流,頗占優勢,東吳既無陸軍,純恃水師仰攻,故不能取勝;呂蒙昨令陳武水師船隻,來攻巴陵,我軍據城陵饑,舍死拒敵,吳兵方才敗退。
将軍既歸,江東不足慮矣!” 趙雲聞向寵血戰,心中大喜。
伊藉又道:“長沙蔣太守,聞下遊戰事,深恐兵力不敷,除由本郡先發萬人,進屯江夏外,更由零陵桂陽各郡,征精壯二萬人,即日開拔來此,聽候調遣。
”趙雲喜道:“公與蔣太守,真國家之柱石也!”雲問巴陵水師現有多少,伊藉答道:“約有三千餘人。
”雲令傳語水師将校,随同某家,即行啟椗,赴洪湖口助戰。
正在分派,長沙第二撥新兵五千人到了。
統将是蔣琬族弟蔣琪,當下見過趙雲伊藉。
雲令新軍即行開赴城陵矶,沿岸遍設旌旗,擂鼓助戰。
蔣琪領命,帶隊即行。
雲告伊籍,第三撥兵到,即開赴江夏,聽廖将軍節制;第四撥第五撥兵到,派赴巴陵至江夏一帶,沿途扼要屯紮。
分撥已定,自己别過伊籍,上了水師大船,船上扯着常山趙雲旗号。
那些軍士,聽見本軍大将,奪取江夏回來,個個歡聲動地,奮勇向前。
江東方面,呂蒙因連日仰攻,為向寵督率水陸兵抵死拒敵,不能取勝,心中憤懑,當日号令軍中,大小三軍,隻準向前,不許退後,違令者斬;呂蒙左手執盾,右手持刀,身當前敵,躬冒矢石,殺近荊州船邊。
江東兵見主将奮不顧身,個個棹船近前,争先恐後。
荊州水兵,也就冒死抗拒;岸上陸兵,各持炬火,向江東船上抛擲。
正在那血肉橫飛的時候,忽聽得上流鼓角齊鳴,岸上旌旗蔽日,幾百号戰船,撥過柁,望江東水師直撞将來。
荊州水陸兵,都看見本軍大将旗号,個個精神百倍。
向寵一聲号令,吩咐水軍将船又盡行開動,直接過來。
呂蒙看見趙雲來到,心中也吃了一驚。
荊州兵得了勢,露刃直進,殺人如麻。
趙雲到了吳船附近,舉槍望呂蒙便刺,呂蒙将盾一擋;一來是趙雲力大,二來是船從上流下來,向前一壓,呂蒙站立不穩,跌倒船上,左右急忙救護。
荊州兵齊聲喊道:“呂蒙已經被殺!”一唱百和,江東水軍氣為之奪,潘璋陳武回船便走。
呂蒙再起身來,欲來迎敵,船已倒退
伊籍得令,加緊派人前往。
趙雲到了羊樓峒,廖化胡班接着,雲令二人盡起防軍,向江夏方面出動。
離江夏城二百餘裡,隻見前面旌旗招展,朱桓領兵前來。
雲令二将,各領千人,在山左右埋伏,自領三千人避入山内,讓朱桓過去,轉向江東兵後隊殺來。
朱桓此番出兵,純系誘敵,緩緩前進,絕不料荊州兵趕過前頭,急忙揮兵回轉。
趙雲将人馬迎頭截住,朱桓舞刀來戰趙雲,兩個戰了二十餘合,一聲喊起,左邊廖化,右邊胡班,雙殺出來。
朱恒心内一慌,趙雲備起精神,一槍将朱桓挑于馬下。
江東兵士,四散奔逃。
趙雲令軍士四面兜剿,齊聲叫道:“降者免死!”江東兵士,走頭無路,個個跪地投降。
趙雲令降兵将衣甲脫下,把自己兵士,改裝三千餘人,降兵器械,一律沒收,每人給旗一面,令胡班押着,倍道兼程,向江夏南門殺來。
次日下午,到了江夏,城上守兵,見是自家兵士,放他進城。
趙雲率領親軍,徑向太守衙門,找尋蔣欽。
蔣欽聞報,隻道朱桓兵敗回來,領了從兵,出外彈壓,迎頭看見趙雲,原在江東見過,不由得大吃一驚。
趙雲劈面一槍刺來,蔣欽虛掩一刀,往左側便走。
趙雲令廖化領兵驅逐城内江東兵士,胡班占領城池,自己追趕,蔣欽沒命的逃出東門,跳下兵船,向夏口便走。
趙雲吩咐軍士,将沿河兵船,放火便燒,登時火光徹天,照得江面通紅。
徐盛正待派兵過江東來救,蔣欽早巳來到,見過徐盛,訴說一切。
徐盛頓足道:“朱桓必全軍覆沒矣!趙雲膽略,真不可及!明日當率兵渡江決戰。
”一面吩咐将士,徹夜警備。
那邊趙雲得了江夏,将江東降兵,立時驅逐出城,一面清查府庫,一面安排守禦,令胡班專護城池,廖化防守陸路,雲自領兵防守江岸。
那些降軍,渡過江來,報知徐盛,反替趙雲虛張多少聲勢。
徐盛索知趙雲老成持重,此番一戰便得江夏,勢力必厚,不可大意,彼已憑城拒守,即使渡江,亦無益處,隻得嚴守夏口,靜待呂蒙消息。
趙雲候了數天,夏口并無一船過來,長沙新兵,倒陸續到了。
雲大喜,令廖化領江夏太守,率領全軍,協同胡班,謹守城池。
那江夏城自從徐盛甘甯,相繼接守,真個是城高垣峻,粟支十年;雲吩咐廖化小心謹慎,自領原來輕騎,星夜馳回巴陵。
伊藉聽得捷音,舉手加額道:“将軍真天人也!”雲便問隔江軍事如何?伊藉道:“向将軍将水師堵住洪湖口,陸兵沿岸相輔,迎擊江東水軍,兩三日來,大小十餘戰,兩邊死傷相當,我軍因系上流,頗占優勢,東吳既無陸軍,純恃水師仰攻,故不能取勝;呂蒙昨令陳武水師船隻,來攻巴陵,我軍據城陵饑,舍死拒敵,吳兵方才敗退。
将軍既歸,江東不足慮矣!” 趙雲聞向寵血戰,心中大喜。
伊藉又道:“長沙蔣太守,聞下遊戰事,深恐兵力不敷,除由本郡先發萬人,進屯江夏外,更由零陵桂陽各郡,征精壯二萬人,即日開拔來此,聽候調遣。
”趙雲喜道:“公與蔣太守,真國家之柱石也!”雲問巴陵水師現有多少,伊藉答道:“約有三千餘人。
”雲令傳語水師将校,随同某家,即行啟椗,赴洪湖口助戰。
正在分派,長沙第二撥新兵五千人到了。
統将是蔣琬族弟蔣琪,當下見過趙雲伊藉。
雲令新軍即行開赴城陵矶,沿岸遍設旌旗,擂鼓助戰。
蔣琪領命,帶隊即行。
雲告伊籍,第三撥兵到,即開赴江夏,聽廖将軍節制;第四撥第五撥兵到,派赴巴陵至江夏一帶,沿途扼要屯紮。
分撥已定,自己别過伊籍,上了水師大船,船上扯着常山趙雲旗号。
那些軍士,聽見本軍大将,奪取江夏回來,個個歡聲動地,奮勇向前。
江東方面,呂蒙因連日仰攻,為向寵督率水陸兵抵死拒敵,不能取勝,心中憤懑,當日号令軍中,大小三軍,隻準向前,不許退後,違令者斬;呂蒙左手執盾,右手持刀,身當前敵,躬冒矢石,殺近荊州船邊。
江東兵見主将奮不顧身,個個棹船近前,争先恐後。
荊州水兵,也就冒死抗拒;岸上陸兵,各持炬火,向江東船上抛擲。
正在那血肉橫飛的時候,忽聽得上流鼓角齊鳴,岸上旌旗蔽日,幾百号戰船,撥過柁,望江東水師直撞将來。
荊州水陸兵,都看見本軍大将旗号,個個精神百倍。
向寵一聲号令,吩咐水軍将船又盡行開動,直接過來。
呂蒙看見趙雲來到,心中也吃了一驚。
荊州兵得了勢,露刃直進,殺人如麻。
趙雲到了吳船附近,舉槍望呂蒙便刺,呂蒙将盾一擋;一來是趙雲力大,二來是船從上流下來,向前一壓,呂蒙站立不穩,跌倒船上,左右急忙救護。
荊州兵齊聲喊道:“呂蒙已經被殺!”一唱百和,江東水軍氣為之奪,潘璋陳武回船便走。
呂蒙再起身來,欲來迎敵,船已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