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龍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
關燈
小
中
大
遇其主,則為曹操。
居吾國宗法社會之下,數千年來入主三綱之陋說,乃特有奸雄之名稱,舉此一輩奇材,見棄于儒者。
君子持平論世,蓋末嘗不許奸雄生為命世之豪;苟其聽視于民,在聖哲亦聞誅一夫之纣,湯成革命,以開紀元,相及成功,當王遂貴。
舍君主眼光問其材智,去名教心理研其抱負,究與英雄有何判别乎?若賣國賊流如張松輩,則負心率土,匍匐他人,真屬一無心肝!使非喪心病狂,何敢釀滔天之禍,得罪民族,獨欣亡國之榮;此誠古今中外無時無地所可容!雖大愚不肖,極冥極頑所不齒;又豈可與材智之奸雄,不甘犬馬奴隸之篡逆同論也?弒惡至于華歆,人格猶高張松一等。
以弑逆或同桀犬之吠堯,而賣國真如插标之售首;似此何所雲材,何所雲智?操有鑒衡過人之雅,甯不識一張松,所始終不加寸睐者,正以其猥瑣進退,目中無人,舉動言詞,皆同瘈狗耳。
非見微識著,斷定無智無材,且不可納,何至對奉使而亂棒出之。
由今而言,懷圖原屬至愚,逐客堪稱快舉!松該打死,操最可兒!是以奸雄之眼甚毒,臣獒可用華歆;老瞞之心亦寒,豎鼠幾殺張松也,奚無故哉? 演義張松獻策,由于張魯侵川,而魯起兵,在懼操大勝西涼之後。
本書張松獻策,亦由張魯侵川,而魯報仇,卻在乘操敗于東吳之後。
一東一西,一勝一敗,不但翻案甚明;抑且新勝往依,尚有托庇強大之理,若新貶求附,直是歸命賊臣,有心于曹也。
如此懷圖而往,即與演義所謂思擇明主者,大是不同,更進誅心,庶使一輩賣國者徒子徒孫,雖至地老天荒,無從覓一曲詞,代為回護。
隻此勝敗線索,反轉寫來,便一面暗将張松臭屍,筆尖寸磔,一面又隐将劉璋暗弱,描到十分。
張松獻圖機會,造于張魯,心中正自何等感漱,死亦情願。
故非叫張魯殺之不可!以賊勾賊即須以賊殺賊,不其勝于演義劉璋殺之那!心不近于劉璋,身何得再污劉璋之刀;生不愛于西川,死何得令污西川之土。
俗謂屍骨不得還鄉,永世不能超生者,好叫賣國者看個樣兒來! 賣國之賊,天地不容,演義中偏令日日說仁道義之劉玄德迎之,禮之,恭維之,以至長亭泣下,而餞别之。
污此一個枭雄猶可說也,乃令趙雲迎之,雲長又迎之,龐統亦随迎之;筆底卻處處寫的是孔明用盡智計以迎之,其寫得不堪已極!污穢了一個伏龍,一個鳳雛,又污穢了蓋世英雄一個常山名将,又污穢了義貫日月一個千古聖賢!隻一段文,何故将這幾許名賢豪傑,遍體塗污着糞,糟蹋得不如一個曹操?如此争得天下,亦使千古齒冷!況為同宗兄弟所守一隅土乎!若曰:所為者圖也,非松也,則南陽草堂之上,未出茅廬,指與玄德所觀者,又安在耶?如此極寫諸葛智計,隻為多添地圖一張,過于矛盾,亦覺可笑,是未免提倡賣國,專尋張松一人開心耳。
向讀演義至此,颠倒百遍,不得其解,隻覺将一班人物,寫得個個一文不值,太息不止。
今令趙雲巡江,殺賊得圖,不領張松半毫人情,不費諸葛一絲氣力,不但子龍吐了惡氣,即玄德諸葛渾身上下所染龌龊,亦洗得幹幹淨淨,痛快痛快!又令張松至死見不着操面,并不配見玄德之面,永生永世,不自知将圖送與何人,抑更無從送圖與人,看你再想送圖否?案翻到底,尤稱妙絕。
舊系将劉家之圖,送給劉家,曹家不知也;今系叫張姓之人,殺了張姓,令曹家知之。
劉家得圖,卻将人命幹系推在曹家去管;張家殺人,卻将西川地萬,送與劉家手中去管。
翻案翻得花團錦簇,十分好看。
演義是張松送圖,本書是張松送命,本來想送他人之命,不知正是送了自己之命!又寫得冷酷可怕,喚醒賣國賊不少。
張逵者,張鬼也。
演義曹操不納張松,不肯出兵,此卻不令曹操賣乖,偏叫去納張逵,即允出兵。
是鬼勾賊,賊出兵,以便接入平定漢中之線索,而起誅殺馬騰之正文,此皆無一處不翻案也。
以賊從鬼則可,不能使孟起英雄,含冤敗北,先投張魯,有以人從鬼之事,而後入劉則不可。
故必先平漢中,後诏馬騰,分清人鬼,即在此線索颠倒中伏之,力為英雄填平恨事。
此等處須能細加體會,方知文章心苦,萬許善讀此書,并非颠倒縫裳,亂以潦草針線塞責也。
居吾國宗法社會之下,數千年來入主三綱之陋說,乃特有奸雄之名稱,舉此一輩奇材,見棄于儒者。
君子持平論世,蓋末嘗不許奸雄生為命世之豪;苟其聽視于民,在聖哲亦聞誅一夫之纣,湯成革命,以開紀元,相及成功,當王遂貴。
舍君主眼光問其材智,去名教心理研其抱負,究與英雄有何判别乎?若賣國賊流如張松輩,則負心率土,匍匐他人,真屬一無心肝!使非喪心病狂,何敢釀滔天之禍,得罪民族,獨欣亡國之榮;此誠古今中外無時無地所可容!雖大愚不肖,極冥極頑所不齒;又豈可與材智之奸雄,不甘犬馬奴隸之篡逆同論也?弒惡至于華歆,人格猶高張松一等。
以弑逆或同桀犬之吠堯,而賣國真如插标之售首;似此何所雲材,何所雲智?操有鑒衡過人之雅,甯不識一張松,所始終不加寸睐者,正以其猥瑣進退,目中無人,舉動言詞,皆同瘈狗耳。
非見微識著,斷定無智無材,且不可納,何至對奉使而亂棒出之。
由今而言,懷圖原屬至愚,逐客堪稱快舉!松該打死,操最可兒!是以奸雄之眼甚毒,臣獒可用華歆;老瞞之心亦寒,豎鼠幾殺張松也,奚無故哉? 演義張松獻策,由于張魯侵川,而魯起兵,在懼操大勝西涼之後。
本書張松獻策,亦由張魯侵川,而魯報仇,卻在乘操敗于東吳之後。
一東一西,一勝一敗,不但翻案甚明;抑且新勝往依,尚有托庇強大之理,若新貶求附,直是歸命賊臣,有心于曹也。
如此懷圖而往,即與演義所謂思擇明主者,大是不同,更進誅心,庶使一輩賣國者徒子徒孫,雖至地老天荒,無從覓一曲詞,代為回護。
隻此勝敗線索,反轉寫來,便一面暗将張松臭屍,筆尖寸磔,一面又隐将劉璋暗弱,描到十分。
張松獻圖機會,造于張魯,心中正自何等感漱,死亦情願。
故非叫張魯殺之不可!以賊勾賊即須以賊殺賊,不其勝于演義劉璋殺之那!心不近于劉璋,身何得再污劉璋之刀;生不愛于西川,死何得令污西川之土。
俗謂屍骨不得還鄉,永世不能超生者,好叫賣國者看個樣兒來! 賣國之賊,天地不容,演義中偏令日日說仁道義之劉玄德迎之,禮之,恭維之,以至長亭泣下,而餞别之。
污此一個枭雄猶可說也,乃令趙雲迎之,雲長又迎之,龐統亦随迎之;筆底卻處處寫的是孔明用盡智計以迎之,其寫得不堪已極!污穢了一個伏龍,一個鳳雛,又污穢了蓋世英雄一個常山名将,又污穢了義貫日月一個千古聖賢!隻一段文,何故将這幾許名賢豪傑,遍體塗污着糞,糟蹋得不如一個曹操?如此争得天下,亦使千古齒冷!況為同宗兄弟所守一隅土乎!若曰:所為者圖也,非松也,則南陽草堂之上,未出茅廬,指與玄德所觀者,又安在耶?如此極寫諸葛智計,隻為多添地圖一張,過于矛盾,亦覺可笑,是未免提倡賣國,專尋張松一人開心耳。
向讀演義至此,颠倒百遍,不得其解,隻覺将一班人物,寫得個個一文不值,太息不止。
今令趙雲巡江,殺賊得圖,不領張松半毫人情,不費諸葛一絲氣力,不但子龍吐了惡氣,即玄德諸葛渾身上下所染龌龊,亦洗得幹幹淨淨,痛快痛快!又令張松至死見不着操面,并不配見玄德之面,永生永世,不自知将圖送與何人,抑更無從送圖與人,看你再想送圖否?案翻到底,尤稱妙絕。
舊系将劉家之圖,送給劉家,曹家不知也;今系叫張姓之人,殺了張姓,令曹家知之。
劉家得圖,卻将人命幹系推在曹家去管;張家殺人,卻将西川地萬,送與劉家手中去管。
翻案翻得花團錦簇,十分好看。
演義是張松送圖,本書是張松送命,本來想送他人之命,不知正是送了自己之命!又寫得冷酷可怕,喚醒賣國賊不少。
張逵者,張鬼也。
演義曹操不納張松,不肯出兵,此卻不令曹操賣乖,偏叫去納張逵,即允出兵。
是鬼勾賊,賊出兵,以便接入平定漢中之線索,而起誅殺馬騰之正文,此皆無一處不翻案也。
以賊從鬼則可,不能使孟起英雄,含冤敗北,先投張魯,有以人從鬼之事,而後入劉則不可。
故必先平漢中,後诏馬騰,分清人鬼,即在此線索颠倒中伏之,力為英雄填平恨事。
此等處須能細加體會,方知文章心苦,萬許善讀此書,并非颠倒縫裳,亂以潦草針線塞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