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征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曹操被馬超黃忠開城出戰,殺了一個落花流水,心中非常憤恨。
回到營中,吩咐飛調徐晃一軍,軍前聽用;令劉晔還許,征發兖州兵三萬,青州兵三萬,會攻潼關,不得有誤。
劉晔領命自去。
操命諸将,補葺卒伍,謹守寨栅,乘機再戰,以整軍威。
早被細作探得,報入潼關,黃忠馬超姜維馬岱四人,商議迎敵之策。
忽報馬飛報,元帥領兵來到。
四将出關迎接,孔明入城,報告戰勝情形。
孔明喜道:“伯約料敵如神,非漢升盂起,亦不足以挫曹兵也。
”四将又将曹操頓兵計劃,一一啟知。
孔明道:“頓兵堅城之下,曹兵雖多,不足慮也!惟我軍疊經大戰,不無傷損,川兵利于山谷戰争,将來與曹操馳騁中原,非西涼士馬,不能為功!孟起!約計武威酒泉張掖金城四郡,餘卒尚有多少?”馬超答道:“四郡除留兵鎮撫羌氐外,約可得材官騎士三萬餘人,皆可以即時征發。
”孔明道:“本拟煩孟起回去收兵,今大敵當前,相需正急,可令仲華前往。
”随喚馬岱聽令,速領軍士三百人,回到武威,協同韓遂,征發四郡餘兵三萬,即由将軍統率,轉回潼關,以便與曹兵決戰。
馬岱領令,星夜起程前往,征兵四郡,往返至少也須兩月。
暫且接下。
孔明喚姜維道:“曹操頓兵堅城,連遭挫敗,調集大兵,以圖困我,潼關天險,以逸待勞,操雖有百萬之衆,亦不足慮;惟文長領兵防守黃河上流,責任重大,若有疏虞,非同小可!伯約可領五千人,前往協助,小心謹慎,臨機應變,總以不使曹兵偷渡為要。
”姜維領令,同着副将高翔,領兵去韓城,會合魏延,協守河津。
孔明叫李嚴王平督率軍士,嚴守關隘;黃忠馬超領兵二萬,在車箱谷口,紮下大營,以便将來出兵,不令曹兵封鎖關口。
四将領兵各自前去。
孔明自将詳細情形,專人飛報入川,書末具言曹操西攻潼關,必懼雲長進蹑其後,将嗾江南進犯荊州,宜遣人知會雲長,嚴防東寇。
川中劉玄德接得孔明手書,差人火速知會雲長,雲長令趙雲督兵嚴防前線。
此系軍事上應有之手續,作書的不嫌煩絮,層層寫上,就是因為要彌補荊襄缺憾,故而十分鄭重其事,好叫那呂蒙有法無處使,雲長公也不至于走麥城了。
單表姜維領兵到了韓城,會見魏延,兩下相見,甚為喜悅,姜維宣布了孔明的意旨,魏延受命,擺酒與姜維高翔接風。
酒席中間,魏延道:“伯約!如今曹操兵紮阌鄉,四處征調軍隊,欲與我決一死戰;若待其大兵雲集,然後戰争,兩軍勝負,尚未可必!元帥深慮遠謀,欲俟河西兵至,始與交兵,自屬深穩;但以延觀之,似宜乘其未定,進擊為妥。
”姜維道:“将軍之言甚是,但曹操用兵,深得古法,将士一心,壁壘森嚴,不能謂之未定。
元帥據城池之固,挾黃河之險,有黃馬二将軍之雄武,乘破竹之威,猶不肯輕于一戰者,不過因關中新定,伏莽尚多,勝則匿迹銷聲,稍有挫敗,則市人皆敵,軍心一亂,不可收拾,故而一面極力鎮撫地方,一面據險以老曹兵,防地不寬,則易于守,軍鋒不挫,則利于戰,我與将軍但宜謹遵将令,靜候調遣為是。
”魏延默然。
酒筵散後,各自歸營。
你說魏延懷着什麼心腸?原來他是一位好動不好靜的,自己雖然得了長安,孔明卻叫他來防河,不令他身當前敵。
此番聽得馬超黃忠,大捷潼關,隻急得心癢難搔;又聽得鄧艾鐘會,已回阌鄉,知道隔河魏兵,現無良将,心中打量,彼軍可以伺隙渡河,擾我後方,我甯不可伺隙渡河,擾彼後方?盤算已久,恰好姜維來到,意欲與姜維合作,卻一團高興,為姜維所阻。
當下回營,通盤計劃,決定違令私行,冒險進兵。
随修書一封,叫人送與姜維,要他謹守泛地,自己率領五千人馬,把從前拘集船隻,乘着黑夜,一聲暗号,渡過黃河,向孟門上岸。
那守孟門的,乃是魏将臧觀。
猛不防川兵偷渡黃河,一聲喊起,魏延身先士卒,殺入曹營。
曹兵營中,人不及甲,馬不及鞍,黑夜裡不知川兵多少,自相踐踏。
與臧觀連營接近的,便是龐淯,聽見臧觀營中大亂,急忙提兵來救。
魏延正從臧觀營中殺出,從暗擊明,手起一刀,将龐淯砍于馬下。
川兵無不一以當百,喊聲動地。
隔岸姜維,接到魏延書信,知道他私自出兵,一面将自己部隊沿河布列,金鼓齊鳴,滿布船隻,來相接應;一面火速叫人告知張翼,派兵聲援。
那魏延渡河
回到營中,吩咐飛調徐晃一軍,軍前聽用;令劉晔還許,征發兖州兵三萬,青州兵三萬,會攻潼關,不得有誤。
劉晔領命自去。
操命諸将,補葺卒伍,謹守寨栅,乘機再戰,以整軍威。
早被細作探得,報入潼關,黃忠馬超姜維馬岱四人,商議迎敵之策。
忽報馬飛報,元帥領兵來到。
四将出關迎接,孔明入城,報告戰勝情形。
孔明喜道:“伯約料敵如神,非漢升盂起,亦不足以挫曹兵也。
”四将又将曹操頓兵計劃,一一啟知。
孔明道:“頓兵堅城之下,曹兵雖多,不足慮也!惟我軍疊經大戰,不無傷損,川兵利于山谷戰争,将來與曹操馳騁中原,非西涼士馬,不能為功!孟起!約計武威酒泉張掖金城四郡,餘卒尚有多少?”馬超答道:“四郡除留兵鎮撫羌氐外,約可得材官騎士三萬餘人,皆可以即時征發。
”孔明道:“本拟煩孟起回去收兵,今大敵當前,相需正急,可令仲華前往。
”随喚馬岱聽令,速領軍士三百人,回到武威,協同韓遂,征發四郡餘兵三萬,即由将軍統率,轉回潼關,以便與曹兵決戰。
馬岱領令,星夜起程前往,征兵四郡,往返至少也須兩月。
暫且接下。
孔明喚姜維道:“曹操頓兵堅城,連遭挫敗,調集大兵,以圖困我,潼關天險,以逸待勞,操雖有百萬之衆,亦不足慮;惟文長領兵防守黃河上流,責任重大,若有疏虞,非同小可!伯約可領五千人,前往協助,小心謹慎,臨機應變,總以不使曹兵偷渡為要。
”姜維領令,同着副将高翔,領兵去韓城,會合魏延,協守河津。
孔明叫李嚴王平督率軍士,嚴守關隘;黃忠馬超領兵二萬,在車箱谷口,紮下大營,以便将來出兵,不令曹兵封鎖關口。
四将領兵各自前去。
孔明自将詳細情形,專人飛報入川,書末具言曹操西攻潼關,必懼雲長進蹑其後,将嗾江南進犯荊州,宜遣人知會雲長,嚴防東寇。
川中劉玄德接得孔明手書,差人火速知會雲長,雲長令趙雲督兵嚴防前線。
此系軍事上應有之手續,作書的不嫌煩絮,層層寫上,就是因為要彌補荊襄缺憾,故而十分鄭重其事,好叫那呂蒙有法無處使,雲長公也不至于走麥城了。
單表姜維領兵到了韓城,會見魏延,兩下相見,甚為喜悅,姜維宣布了孔明的意旨,魏延受命,擺酒與姜維高翔接風。
酒席中間,魏延道:“伯約!如今曹操兵紮阌鄉,四處征調軍隊,欲與我決一死戰;若待其大兵雲集,然後戰争,兩軍勝負,尚未可必!元帥深慮遠謀,欲俟河西兵至,始與交兵,自屬深穩;但以延觀之,似宜乘其未定,進擊為妥。
”姜維道:“将軍之言甚是,但曹操用兵,深得古法,将士一心,壁壘森嚴,不能謂之未定。
元帥據城池之固,挾黃河之險,有黃馬二将軍之雄武,乘破竹之威,猶不肯輕于一戰者,不過因關中新定,伏莽尚多,勝則匿迹銷聲,稍有挫敗,則市人皆敵,軍心一亂,不可收拾,故而一面極力鎮撫地方,一面據險以老曹兵,防地不寬,則易于守,軍鋒不挫,則利于戰,我與将軍但宜謹遵将令,靜候調遣為是。
”魏延默然。
酒筵散後,各自歸營。
你說魏延懷着什麼心腸?原來他是一位好動不好靜的,自己雖然得了長安,孔明卻叫他來防河,不令他身當前敵。
此番聽得馬超黃忠,大捷潼關,隻急得心癢難搔;又聽得鄧艾鐘會,已回阌鄉,知道隔河魏兵,現無良将,心中打量,彼軍可以伺隙渡河,擾我後方,我甯不可伺隙渡河,擾彼後方?盤算已久,恰好姜維來到,意欲與姜維合作,卻一團高興,為姜維所阻。
當下回營,通盤計劃,決定違令私行,冒險進兵。
随修書一封,叫人送與姜維,要他謹守泛地,自己率領五千人馬,把從前拘集船隻,乘着黑夜,一聲暗号,渡過黃河,向孟門上岸。
那守孟門的,乃是魏将臧觀。
猛不防川兵偷渡黃河,一聲喊起,魏延身先士卒,殺入曹營。
曹兵營中,人不及甲,馬不及鞍,黑夜裡不知川兵多少,自相踐踏。
與臧觀連營接近的,便是龐淯,聽見臧觀營中大亂,急忙提兵來救。
魏延正從臧觀營中殺出,從暗擊明,手起一刀,将龐淯砍于馬下。
川兵無不一以當百,喊聲動地。
隔岸姜維,接到魏延書信,知道他私自出兵,一面将自己部隊沿河布列,金鼓齊鳴,滿布船隻,來相接應;一面火速叫人告知張翼,派兵聲援。
那魏延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