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淡妝濃抹總相宜(2)
關燈
小
中
大
第4章淡妝濃抹總相宜(2)
山中松針鋪地,翠竹叢生,許多不知名的野花散落在潮濕的地上,踩上去,心也變得柔軟。
斑斓的葉、誘人的果;清脆的鳥鳴、啾啾的蟬語,聚集着漫天的煙雨,在天地間舉行一場五彩的歡宴,令寂寞也生花。
駐足在綠苔滋生的石徑,看變幻的雲彩流散,看湖中的波光粼粼,看如絲的細雨飄灑。
遠處的山峰沒入雲霄,近處的山巒凝翠滴綠,還有那煙波浩淼的湖泊,懸崖石壁上的松柏,山谷幽壑的清溪,清風雲嶺的道觀。
置身在這樣如夢般的霧霭迷岚之中,怎能不驚歎造物者之神奇,該要何等的氣韻,才能造就這萬物的精靈純粹? 人在自然間行走,就會像倦鳥一樣,想尋找屬于自己的巢穴。
隻是,空山空水,非岸非渡,離開了自然,哪裡去尋找純淨的真實與永恒? 缥缈空遠的鐘聲敲醒夢中人,道觀坐落在仙島之頂、雲霧深處。
我順着天階行走,才可抵達太虛幻境。
山澗流瀉着飛泉瀑布,落花在回溪裡輕靈流轉。
拾一枚石子投入水中,看波光久久地蕩漾,直到,了無痕迹。
一入道觀,輕煙缭繞,有香客正點香往不同的方向朝拜。
門前幾株老樹,因歲月的侵蝕落下滿目瘡痍的舊痕。
這給道觀增添了幾許蒼涼凝重的色調。
踏入木質門檻,幾位年輕的道士手執拂塵坐在裡面為人占蔔算卦。
平日裡我隻知道文字的寂寞,又是否讀出了人生的寂寞?他們的年華,被封存在高牆深院中,寂寞了人生,也寂寞了經文。
牆壁上雕刻着道家的人物圖案,一身的仙風道骨,蕩滌着世俗的塵埃。
登樓遠眺,煙雨之中,天地蒼茫,群山靜默。
曾經蝕骨的傷痛與忘形的快樂都已忘記,不知這是一種迷失還是一種新生? 短暫的邂逅可能是瞬間,也可能是一生。
歸去的路是來時的路,亦非來時的路,依稀記不得了。
雨露串成珠簾從枝丫滴落,像一粒粒澄澈的心,亦像會說話的精靈。
暮色低垂,湖中波光散盡,飛鳥隐去,漁人歸家,隻有垂釣的老翁還在閑對山水,飲酒自樂。
岸邊有随意橫放的木舟,撐船的老者抽着竹煙杆等待稀疏的人流。
也有整齊停泊的大船,欲載歸岸的遊客。
雖無來時閑逸的心情,卻依然乘木舟過湖。
雖無斜陽相伴,卻棹得煙雨歸來。
無法結廬而居,不得皈依山水禅境。
沿着潮濕的湖畔,采一枝荷花,在煙鎖的山徑,不知歸路,不知歸期。
我隻是太湖中無數行者中的一個,無須誰記得我是否來過,又是否走了。
隻是,太湖的煙雨,讓我憶起了前世丢失的夢,而今生,卻還在夢裡穿行。
就讓我采集荷盤清露,釀一盞蓮花佳釀,封存在歲月深處。
在山水之間堪舉脆弱的生命之杯,哪怕年華老去,哪怕美麗荒蕪,也要暢飲人生! 尋夢邊城 尋找邊城,就像尋找一條無聲的河流,在湘西古老的渡口停歇。
璞玉一般的邊城被時光遺忘,又被歲月風蝕。
如今它宛若出岫的朝霞,打開封存千年的長卷,用潔淨的山水,黛青的瓦房,質樸的笑臉充盈着外來者的故事與行囊。
有些人在斑駁的老牆上,細數鳳凰流逝的年輪;有些人在平靜的沱江上,尋找鳳凰過往的瞬間;有些人在潮濕的石闆路上,追憶鳳凰行去的舊夢。
在此之前,不曾有惆怅的理由;在此之後,不再有漂泊的借口。
行走在古橋的回廊,靜靜地感受着邊城樸素的風味與格調。
虹橋的長度也是人生的長度,它的距離是此岸與彼岸,你可以停留在兩端,也可以來來往往,卻永遠無法穿越。
站在虹橋上,聽着時光流淌的聲音,你的眼中唯有橋下的碧水,而不再是橋本身的内涵了。
看橋下來往穿行的過船,那麼多搖槳的手,你不知道哪隻手是在揮别,哪隻手是在召喚。
無論他們朝着哪個方向前行,都是沿着各自向往的軌迹流淌。
你所能做的依舊是停駐、眺望,任陽光從不同的角度傾瀉在橋上。
那凝聚着智慧與博愛的陽光,不帶任何的塵埃與紛擾,完完全全地灑落在邊城每一處有風景的地方。
看似煙火人間,又似無塵境界,徜徉在紅塵的邊緣,回首那段明月的從前,隻是短暫的瞬間,感覺昨日已成今日的遙遠。
你倚在吊角樓的窗前,我坐在流水的身邊,縱算一生相看無言,我也要守着這段古老的情緣,一直到永遠。
《煙火人間》 沱江邊彌漫着缭繞的乳霧,許多内斂的美麗在這裡深藏。
邊城的人文曆史,邊城的風情故事,邊城的源泉命脈,都是從沱江的水開始的。
這是靈秀之水,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邊城人,浸洗他們質樸的靈魂。
這是智性之水,它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它給仁者以遼闊,給愚者以狹隘。
那些站在船頭歌唱的苗家姑娘,曼妙的歌喉、純淨的曲調消融在一山一水中,讓南來北往的遊人沉醉在其間不願醒來
斑斓的葉、誘人的果;清脆的鳥鳴、啾啾的蟬語,聚集着漫天的煙雨,在天地間舉行一場五彩的歡宴,令寂寞也生花。
駐足在綠苔滋生的石徑,看變幻的雲彩流散,看湖中的波光粼粼,看如絲的細雨飄灑。
遠處的山峰沒入雲霄,近處的山巒凝翠滴綠,還有那煙波浩淼的湖泊,懸崖石壁上的松柏,山谷幽壑的清溪,清風雲嶺的道觀。
置身在這樣如夢般的霧霭迷岚之中,怎能不驚歎造物者之神奇,該要何等的氣韻,才能造就這萬物的精靈純粹? 人在自然間行走,就會像倦鳥一樣,想尋找屬于自己的巢穴。
隻是,空山空水,非岸非渡,離開了自然,哪裡去尋找純淨的真實與永恒? 缥缈空遠的鐘聲敲醒夢中人,道觀坐落在仙島之頂、雲霧深處。
我順着天階行走,才可抵達太虛幻境。
山澗流瀉着飛泉瀑布,落花在回溪裡輕靈流轉。
拾一枚石子投入水中,看波光久久地蕩漾,直到,了無痕迹。
一入道觀,輕煙缭繞,有香客正點香往不同的方向朝拜。
門前幾株老樹,因歲月的侵蝕落下滿目瘡痍的舊痕。
這給道觀增添了幾許蒼涼凝重的色調。
踏入木質門檻,幾位年輕的道士手執拂塵坐在裡面為人占蔔算卦。
平日裡我隻知道文字的寂寞,又是否讀出了人生的寂寞?他們的年華,被封存在高牆深院中,寂寞了人生,也寂寞了經文。
牆壁上雕刻着道家的人物圖案,一身的仙風道骨,蕩滌着世俗的塵埃。
登樓遠眺,煙雨之中,天地蒼茫,群山靜默。
曾經蝕骨的傷痛與忘形的快樂都已忘記,不知這是一種迷失還是一種新生? 短暫的邂逅可能是瞬間,也可能是一生。
歸去的路是來時的路,亦非來時的路,依稀記不得了。
雨露串成珠簾從枝丫滴落,像一粒粒澄澈的心,亦像會說話的精靈。
暮色低垂,湖中波光散盡,飛鳥隐去,漁人歸家,隻有垂釣的老翁還在閑對山水,飲酒自樂。
岸邊有随意橫放的木舟,撐船的老者抽着竹煙杆等待稀疏的人流。
也有整齊停泊的大船,欲載歸岸的遊客。
雖無來時閑逸的心情,卻依然乘木舟過湖。
雖無斜陽相伴,卻棹得煙雨歸來。
無法結廬而居,不得皈依山水禅境。
沿着潮濕的湖畔,采一枝荷花,在煙鎖的山徑,不知歸路,不知歸期。
我隻是太湖中無數行者中的一個,無須誰記得我是否來過,又是否走了。
隻是,太湖的煙雨,讓我憶起了前世丢失的夢,而今生,卻還在夢裡穿行。
就讓我采集荷盤清露,釀一盞蓮花佳釀,封存在歲月深處。
在山水之間堪舉脆弱的生命之杯,哪怕年華老去,哪怕美麗荒蕪,也要暢飲人生! 尋夢邊城 尋找邊城,就像尋找一條無聲的河流,在湘西古老的渡口停歇。
璞玉一般的邊城被時光遺忘,又被歲月風蝕。
如今它宛若出岫的朝霞,打開封存千年的長卷,用潔淨的山水,黛青的瓦房,質樸的笑臉充盈着外來者的故事與行囊。
有些人在斑駁的老牆上,細數鳳凰流逝的年輪;有些人在平靜的沱江上,尋找鳳凰過往的瞬間;有些人在潮濕的石闆路上,追憶鳳凰行去的舊夢。
在此之前,不曾有惆怅的理由;在此之後,不再有漂泊的借口。
行走在古橋的回廊,靜靜地感受着邊城樸素的風味與格調。
虹橋的長度也是人生的長度,它的距離是此岸與彼岸,你可以停留在兩端,也可以來來往往,卻永遠無法穿越。
站在虹橋上,聽着時光流淌的聲音,你的眼中唯有橋下的碧水,而不再是橋本身的内涵了。
看橋下來往穿行的過船,那麼多搖槳的手,你不知道哪隻手是在揮别,哪隻手是在召喚。
無論他們朝着哪個方向前行,都是沿着各自向往的軌迹流淌。
你所能做的依舊是停駐、眺望,任陽光從不同的角度傾瀉在橋上。
那凝聚着智慧與博愛的陽光,不帶任何的塵埃與紛擾,完完全全地灑落在邊城每一處有風景的地方。
看似煙火人間,又似無塵境界,徜徉在紅塵的邊緣,回首那段明月的從前,隻是短暫的瞬間,感覺昨日已成今日的遙遠。
你倚在吊角樓的窗前,我坐在流水的身邊,縱算一生相看無言,我也要守着這段古老的情緣,一直到永遠。
《煙火人間》 沱江邊彌漫着缭繞的乳霧,許多内斂的美麗在這裡深藏。
邊城的人文曆史,邊城的風情故事,邊城的源泉命脈,都是從沱江的水開始的。
這是靈秀之水,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邊城人,浸洗他們質樸的靈魂。
這是智性之水,它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
它給仁者以遼闊,給愚者以狹隘。
那些站在船頭歌唱的苗家姑娘,曼妙的歌喉、純淨的曲調消融在一山一水中,讓南來北往的遊人沉醉在其間不願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