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
” “那羽田小姐呢?” “羽田小姐住進來的半年期間裡,從未使用過這房間的電話。
并且,外面也沒人打電話找她。
” “原來如此。
那麼,羽田小姐從這裡搬到青山的公寓去,是打算開始新的工作嗎?” “她本人說是這麼打算的,至于結果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 “真想見見這位羽田小姐。
她大體上長什麼樣?” “什麼樣……這個嘛,長臉、偏瘦,鼻梁挺直,眼睛很大的那種。
刑警先生還問我有沒有她的照片,可這種東西我怎麼會有呢。
” “請稍等一下。
” 說着,他從外套的大兜裡掏出寫生簿,在房東的眼前打開後,立刻用鉛筆快速勾畫起女人的面相來。
“是這種臉嗎?” 他把寫生簿拿給對方看。
房東端詳了一會兒,說道:“您是畫家啊。
我想差不多就這個樣子吧。
您可真厲害。
” 房東贊歎不已,鑒賞着畫好的素描。
“似乎比這個還要瘦一些。
并且,眼睛也畫得稍微太大了點。
對了對了,她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眼窩是凹陷下去的。
您畫的是單眼皮,而那位小姐則是漂亮的雙眼皮。
” 于是,修二照她所說一一訂正過來。
“對,已經很像了。
不過感覺還是有點不對勁。
莫非是發型不對?” 于是,他又按房東的意見修正了一下,這一下,她說像極了。
“羽田小姐搬家的時候,行李想必是通過搬家公司搬運的吧?是哪家搬家公司呢?” “與刑警先生問得如出一轍啊,我覺得似乎不是搬家公司給搬的。
那時有兩個年輕人來取羽田小姐的行李,不過不像是搬家公司的人,倒像是自家用的卡車。
” 至此,修二想了解的事情終于問得差不多了。
“最初發現姐夫屍體的人好像就在這附近住,您知道在哪兒嗎?” “報紙上說,是前排的細野先生。
從這兒往前數,第五家就是。
” “謝謝您,一口氣問了您這麼多事,實在是抱歉。
” 修二向房東深深緻了謝,然後又回到前面的私家道路上。
剛巧看見戴眼鏡紮着頭巾的丈夫與那名圍着絲巾的年輕妻子正在把最後一件行李往門内搬。
細野家的石門非常雅緻。
修二正要把手指按向大門一旁的門鈴時,隻見一個人影忽然映在亮着燈的玄關玻璃門上。
接着,隻聽“嘩啦”一聲,門開了,一個矮個的男子走了出來。
“咦?”發出這一聲驚歎的是西東刑警。
“咱們又見面了。
”修二無奈,隻得與刑警一起返回。
“您剛才也正想去細野家嗎?”健談的刑警親昵地問道。
“嗯,因為姐夫那樁案子,我想來見一見這位細野先生。
” “是為了您姐夫外套的顔色吧?”刑警用幹澀的聲音說道,“哎呀,我今晚弄明白了一件有趣的事。
” “……” “這也是多虧了您啊。
” “我?” “剛才您曾摸出火柴盒,迎着橙色街燈的光打量過吧?雖然當時我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
與您分别之後我立刻就去了那兒的公寓,向房主太太詢問了以前居住者的一些事情。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您端詳那火柴盒的理由。
” 二人來到橙色的街燈下面。
“咱們現在就來做一個實驗吧。
”刑警說道。
一過晚上八點,這一帶就會變得像深夜一樣。
每家每戶都前門緊閉,隻從窗戶裡透出一絲光亮。
狹窄的私家道路兩側漆黑一片,構成了一片深夜的氛圍。
二人在橙色的街燈下站着。
跟蒼白的普通街燈不同,這兒的橙色給人帶來一股暖意,讓人沉浸在一種抒情的氛圍當中。
刑警擡頭望望街燈。
“您是畫家,像這種溫暖的顔色,該怎麼叫來着?” “這顔色屬于暖色系。
赤、黃、茶、橙等全都屬于暖色類。
”山邊修二回答着西東刑警。
“這種橙色的光,應該叫鈉燈光。
鈉與微量的氩氣和氖氣合到一處,就會形成這種暖色了。
” 刑警叼起一根香煙,說道:“不好意思,借火柴一用。
” 修二摸了摸衣兜,掏出火柴。
“多謝。
”西東刑警擦着一根火柴後,把火柴盒放在手掌心裡,然後注視起來。
商标是白色煙鬥,底色是黑色。
“咦,商标的底色是烏黑的呀。
” “對,看起來是黑色的。
”修二從一旁注視着刑警落在火柴标上的視線,說道。
“太神奇了。
這火柴商标的底色應該是鮮紅色的啊。
可這麼一看,竟變成了烏黑色。
是橙色燈光的緣故嗎?” “好像是。
”修二把煙鬥銜在嘴裡。
“紅色被橙色的光一照,就變成黑色了,是嗎?”刑警擡頭望着頭頂上橙色的街燈。
“這應該是色彩學上的問題。
在美術學校所學的那些知識中,我模糊記得,光譜能源的分布會因光源是自然晝光、白熾燈光或熒光燈的不同而變化,因而,被這些光照射到的物體,顔色也會随之改變,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比如,在偏紅的電燈光中,眼睛對于紅色的靈敏度會下降,相對的,對于藍色或綠色的靈敏度會上升。
在紅光偏少的熒光燈下,眼睛反而會對綠色或藍色的敏感度變差,而對紅色變得敏感起來……這種變化說的當然是繪畫的色彩反映在人眼中的情形。
像這種在橙色光的映照下,紅色看上去會發黑的情形,我也是第一次才發現。
” “原來如此。
”刑警并未完全理解這套色彩學原理。
“可是,我還是有個疑問。
我姐夫所穿的是偏深紅的茶色外套,因而在鈉燈下
” “那羽田小姐呢?” “羽田小姐住進來的半年期間裡,從未使用過這房間的電話。
并且,外面也沒人打電話找她。
” “原來如此。
那麼,羽田小姐從這裡搬到青山的公寓去,是打算開始新的工作嗎?” “她本人說是這麼打算的,至于結果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 “真想見見這位羽田小姐。
她大體上長什麼樣?” “什麼樣……這個嘛,長臉、偏瘦,鼻梁挺直,眼睛很大的那種。
刑警先生還問我有沒有她的照片,可這種東西我怎麼會有呢。
” “請稍等一下。
” 說着,他從外套的大兜裡掏出寫生簿,在房東的眼前打開後,立刻用鉛筆快速勾畫起女人的面相來。
“是這種臉嗎?” 他把寫生簿拿給對方看。
房東端詳了一會兒,說道:“您是畫家啊。
我想差不多就這個樣子吧。
您可真厲害。
” 房東贊歎不已,鑒賞着畫好的素描。
“似乎比這個還要瘦一些。
并且,眼睛也畫得稍微太大了點。
對了對了,她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眼窩是凹陷下去的。
您畫的是單眼皮,而那位小姐則是漂亮的雙眼皮。
” 于是,修二照她所說一一訂正過來。
“對,已經很像了。
不過感覺還是有點不對勁。
莫非是發型不對?” 于是,他又按房東的意見修正了一下,這一下,她說像極了。
“羽田小姐搬家的時候,行李想必是通過搬家公司搬運的吧?是哪家搬家公司呢?” “與刑警先生問得如出一轍啊,我覺得似乎不是搬家公司給搬的。
那時有兩個年輕人來取羽田小姐的行李,不過不像是搬家公司的人,倒像是自家用的卡車。
” 至此,修二想了解的事情終于問得差不多了。
“最初發現姐夫屍體的人好像就在這附近住,您知道在哪兒嗎?” “報紙上說,是前排的細野先生。
從這兒往前數,第五家就是。
” “謝謝您,一口氣問了您這麼多事,實在是抱歉。
” 修二向房東深深緻了謝,然後又回到前面的私家道路上。
剛巧看見戴眼鏡紮着頭巾的丈夫與那名圍着絲巾的年輕妻子正在把最後一件行李往門内搬。
細野家的石門非常雅緻。
修二正要把手指按向大門一旁的門鈴時,隻見一個人影忽然映在亮着燈的玄關玻璃門上。
接着,隻聽“嘩啦”一聲,門開了,一個矮個的男子走了出來。
“咦?”發出這一聲驚歎的是西東刑警。
“咱們又見面了。
”修二無奈,隻得與刑警一起返回。
“您剛才也正想去細野家嗎?”健談的刑警親昵地問道。
“嗯,因為姐夫那樁案子,我想來見一見這位細野先生。
” “是為了您姐夫外套的顔色吧?”刑警用幹澀的聲音說道,“哎呀,我今晚弄明白了一件有趣的事。
” “……” “這也是多虧了您啊。
” “我?” “剛才您曾摸出火柴盒,迎着橙色街燈的光打量過吧?雖然當時我沒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
與您分别之後我立刻就去了那兒的公寓,向房主太太詢問了以前居住者的一些事情。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您端詳那火柴盒的理由。
” 二人來到橙色的街燈下面。
“咱們現在就來做一個實驗吧。
”刑警說道。
一過晚上八點,這一帶就會變得像深夜一樣。
每家每戶都前門緊閉,隻從窗戶裡透出一絲光亮。
狹窄的私家道路兩側漆黑一片,構成了一片深夜的氛圍。
二人在橙色的街燈下站着。
跟蒼白的普通街燈不同,這兒的橙色給人帶來一股暖意,讓人沉浸在一種抒情的氛圍當中。
刑警擡頭望望街燈。
“您是畫家,像這種溫暖的顔色,該怎麼叫來着?” “這顔色屬于暖色系。
赤、黃、茶、橙等全都屬于暖色類。
”山邊修二回答着西東刑警。
“這種橙色的光,應該叫鈉燈光。
鈉與微量的氩氣和氖氣合到一處,就會形成這種暖色了。
” 刑警叼起一根香煙,說道:“不好意思,借火柴一用。
” 修二摸了摸衣兜,掏出火柴。
“多謝。
”西東刑警擦着一根火柴後,把火柴盒放在手掌心裡,然後注視起來。
商标是白色煙鬥,底色是黑色。
“咦,商标的底色是烏黑的呀。
” “對,看起來是黑色的。
”修二從一旁注視着刑警落在火柴标上的視線,說道。
“太神奇了。
這火柴商标的底色應該是鮮紅色的啊。
可這麼一看,竟變成了烏黑色。
是橙色燈光的緣故嗎?” “好像是。
”修二把煙鬥銜在嘴裡。
“紅色被橙色的光一照,就變成黑色了,是嗎?”刑警擡頭望着頭頂上橙色的街燈。
“這應該是色彩學上的問題。
在美術學校所學的那些知識中,我模糊記得,光譜能源的分布會因光源是自然晝光、白熾燈光或熒光燈的不同而變化,因而,被這些光照射到的物體,顔色也會随之改變,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比如,在偏紅的電燈光中,眼睛對于紅色的靈敏度會下降,相對的,對于藍色或綠色的靈敏度會上升。
在紅光偏少的熒光燈下,眼睛反而會對綠色或藍色的敏感度變差,而對紅色變得敏感起來……這種變化說的當然是繪畫的色彩反映在人眼中的情形。
像這種在橙色光的映照下,紅色看上去會發黑的情形,我也是第一次才發現。
” “原來如此。
”刑警并未完全理解這套色彩學原理。
“可是,我還是有個疑問。
我姐夫所穿的是偏深紅的茶色外套,因而在鈉燈下